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_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
⒈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⒉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介绍台湾被帝国主义践踏的历史。

3、读课题,提出问题“难忘的是什么呢”这一问题。

三、学习过程
(一)快速默读课文: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是哪一句?每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找出相关语句。

(二)深入地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次出现这句话的情景:看···写···
(1)怎样写?
(2)表现了什么?
(3)这是一颗颗火热而真挚的心,还是一颗颗怎样的心?让我们带着火热而真挚的心,带着爱国之心读这句话!
2、学习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的情景。

听···读···
(1)抓住关键词“大声”、“整齐”、“一遍又一遍”谈感受,朗读有关句子。

(2)请同学来问为什么并解答来体会文中师生和作者共同的爱国情感,有感情地读。

(3)老师引,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深情地读。

3、自学第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完成练习:
在礼堂里,原来画的都是,现在画上了的伟人,有了、、、。

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我们深切在感受到台湾人民强烈的和深厚的。

课文围绕这一中心,详写了、这两件事,表达了台湾人民强烈的和深厚的。

4、解决问题“这节课为什么令我难忘?”。

(三)爱国主义教育
1、结束语:同学们,无论我们的祖国命运多么坎坷,无论她是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要永远追随她,为她奉献,因为这是一片生我们养我们的热土,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着已经奔腾了五千年的热血,祖国是我们的根,无论何时,何地,请永远记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认识台独必亡
板书设计:难忘的一课
第一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第二次:读
↓第三次:说
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有学生12人,多数已经进入青春期,生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残疾。

在经过初期两年的语言训练后,完成了聋校语文教材一、二年级的学习积累,然后转入人教版普校教材的学习。

在几年的学习中,学生的知识面相较于其他聋生来说较广,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都优于其他学生,因此在学习时,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但是,作为丧失语言能力的聋哑学生来说,要想真正的把握文本的精髓,真正地、深刻地去感悟情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师要做好充足的铺垫,方便学生去体会、去感悟。

还要从字词入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文字转化为实际的图像,在想象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情感。

总的来说,长篇散文的学习,对丧失语言的聋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对于优生来说,尽量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在了解的基础上感悟情感。

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力争让他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线,在教学中要注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效果分析
1.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重点考察落后生的掌握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通过检查发现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感情方面有些欠缺。

2.要求学生当堂试着讲述课文主线,理清情感变化。

3.从测评结果来看,学生能把握课文大体意思,但是对情感变化的感悟只停留于表面,还不太深入。

教材分析
《难忘的一课》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十八册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

本单元的文章是散文,叙事写人兼顾,都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课内容是讲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的所见的动人情景,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主线,在文中反复出现,全文分四段,详细写了课上学习语言文字和下课参观小礼堂这两件事,表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评测练习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相关段落,积累语言。

3、认识主线,按照主线理清课文脉络。

4、在礼堂里,原来画的都是,现在画上了的伟人,有了、、、。

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我们深切在感受到台湾人民强烈的和深厚的。

5、课文围绕这一中心,详写了、这两件事,表达了台湾人民强烈的和深厚的。

课后反思
《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内容也比较通俗易懂,但对于聋校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这篇课文内容却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我在讲授时,把重点放在抓住文章主线——“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清文章脉络。

为了理清课文内容,我在课前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运用自己语言进行复述,强调文章写作背景。

在讲授重难点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阅读这一部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我初步领悟。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体验最终所表现的情感。

感觉有需要注意的是:
1.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更精准地把握一节课所能容纳的知识点,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好地进行整合、优化,然后从容地在呈现在学生面前。

2.在处理教材上,我觉得自己还需要更深入地去钻研教材的重、难点,结合我们聋生学习语文的现状,用更新颖、更吸引学生注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3.作为教师,我还要加强“三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课堂语言的练习,这是老师的一项基本功。

因为在课堂展示时,教师板书的漂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位教师的职业素养。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同时,新课标在第四学段中明确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难忘的一课》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主线,安排写作材料,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升华了情感体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