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第二节 无筋扩展基础 一、无筋扩展基础结构设计原则 无筋扩展基础材料:
砖、块石、毛石、素混凝土、三合土、灰土
材料特征:
抗压强度高,抗拉、抗剪强度低。
设计思路:
使基础承受压应力,并保证基础内产生的拉 应力和剪应力都不超过材料强度的设计值。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二、 无筋扩展基础的设计计算步骤 (1)初步确定基础高度H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二、基础截面的设计计算步骤
1、计算地基净反力
地基净反力由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设 计值所产生,包括轴力N,弯矩(包括水平 力Q在基础底面产生的弯矩):
N 6M
p jmac
j min
b
b2
式中,荷载N(kN/m)和M(kN.m/m)为 单位长度数值。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2、确定基础高度h 计算截面的剪力计算
(5)对混凝土基础,当基础底面平均压力超 过300lPa时,尚应对台阶高度变化处的断面 进行抗剪验算。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三、无筋扩展基础的构造要求 1、砖基础
砖强度等级:不低于MU10 砌筑砂浆:水泥砂浆(地下水位以下和潮湿环境条件下) 基础下需作垫层(灰土、三合土或混凝土):厚度100mm,外伸
冲切力≤抗冲切力 冲切力和抗冲切力的计算思路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二、基础内力计算和配筋 计算截面的弯矩计算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三、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构造要求 矩形独立基础的长边与短边的比值:1~1.5 阶梯形基础每阶台阶的高度:300~500mm
H≤500mm,一阶; H≤900mm,二阶; H>900mm,三阶。
(3)根据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确定基础的上 限宽度:
bmax b0 2H tan bmax b0 2H tan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4)在最小宽度与上限宽度之间选定一个合 适的值作为设计基础宽度。
如出现最小宽度大于上限宽度时,则应调整 基础高度。
(5)如基础由不同材料叠合时,需验算接触 部分抗压验算。
纵横两个方向均产生弯曲变形。两个方 向的截面内均存在剪力和弯矩。 横向:同墙下条形基础 纵向:地基上的基础梁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地基上的梁计算 两种思路 1、假定基础梁纵向地基反力分布是线性的 2、采用地基上的梁板理论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二、基础梁的纵向内力计算 (一)直线分布法 1、静定分析法 适用条件: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受力钢筋: 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
保护层厚度: 有垫层时,不小于400mm; 无垫层时,不小于700mm.
底板纵向分布钢筋 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mm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第四节 柱下独立基础
一、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计算步骤 1、基础截面的抗冲切验算与基础高度的确定
将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分离开来进行计算, 即视上部结构底端为固定支座或固定铰支座, 不考虑荷载作用下的各墙柱端部的相对位移, 并按此进行内力分析。
共同作用设计
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相互影响并满足变 形协调条件的设计方法。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共同作用设计
上部结构与基础共同作用 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 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包括:
上部结构传递过来的荷载 地基反力 土压力
地基反力,按计算内容可分为:
基底总压力:用于承载力计算 基底附加压力:用于沉降计算 基底净反力:用于结构内力计算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基底反力的的计算是基础内力计算的前提,根据基础形 式和地基条件等作出合理和合适的假设和计算。
抗剪强度验算
VI 0.7hs ft h0
3、基础底板配筋 计算截面弯矩设计值计算
抗弯强度验算
As
Mt 0.9 f y h0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三、墙下条形基础构造要求 截面形式:一般采用梯形截面
边缘最小高度:不宜小于20mm,坡度≤1:3。 基础高度小于250mm时,可做成等厚板。
基底下宜设C10素混凝土垫层,垫层厚度一般为100mm。
混凝土基础:不宜小于20cm 三合土、灰土基础:15cm的倍数 砖基础:符合砖尺寸模数
标准砖:240mmx110mmx53mm 八五砖:220mmx105mmx43mm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2)根据地基承载力条件确定基础所需最小宽度:
基础面积:
A Fk
fa Gd
条形基础宽度
b Fk
fa Gd
基础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也不宜大 于500mm。
顶部每边沿柱边放出50mm。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的受力钢筋应 双向配置。
当基础宽度大于2.5m时,基础底板受力 钢筋长度可取基础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 宜交错布置。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第五节 柱下条形基础 一、柱下条形码基础的受力特点
50mm。
2、毛石浆砌基础 毛石高度不应小于20cm(当毛石形状不规则时,高度
不应小于15cm)。 3、灰石三合土基础 三合土(石灰、砂和骨料)的配合比(体积比): 1:2:4或1:3:6 每层铺设22cm,、灰土基础 灰土(熟石灰和黏土的混合物)配合比:
3:7(或2:8) 铺设22~25cm,夯实至15cm。 最小干密度: 粉土:1.5.5kN/m3,粉质黏土:15.0kN/m3,黏土:
在常规设计中,通常认为: 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地基反力计算采用线性
分布假设。 柱下条形基础和阀板基础等,当地基持力层土质均匀,
上部结构刚度较好,各柱距相差不大,柱荷载分布较均匀时, 地基反力可认为接近线性。当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基底反力 按弹性地基梁(板)计算确定。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常规设计:
14.5kN/m3 5、混凝土基础 C15以上混凝土 毛石混凝土基础中(毛石25%~30%)中外加的毛石
直径不宜大于30cm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第三节 墙下条形基础 一、墙下条形基础结构的设计原则 (1)内力计算一般可简化为平面问题,长度方
向取单位长度计算; (2)基础宽度按地基承载力要求确定; (3)基础高度由混凝土抗剪强度确定; (4)基础底板受力钢筋按截面抗弯能力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