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二段式育苗、新基质育苗技术

水稻二段式育苗、新基质育苗技术

水稻二段式育苗超高产栽培技术一、什么是二段式育苗水稻二段式育苗就是将水稻的整个育苗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提高育苗阶段,也就是母床阶段,可在温室、屋内或有防寒措施的大棚内进行,一般比常规育苗提前25-30天,将秧苗移栽到正常育苗棚内,一般是4月15日左右,完成第一次移栽俗称倒苗,缓苗后进行正常育苗管理,当秧苗长至叶带3—4个分蘖时,进行第二次移栽,也就是插秧,至此完成了整个育苗过程。

二、水稻二段式育苗的意义我县位于我国高纬度的北方寒地稻区,温度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并且经常出现低温、阴雨、寡照及早霜现象。

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水稻二段式育苗超高产栽培技术,通过采用当地晚熟优质品种,提早育苗,争取更多的有效积温,培育大龄多蘖壮秧,实施超稀植栽培,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充分发挥了晚熟优质品种的增产潜力,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因此水稻二段式育苗是我县水稻早育稀植、早育超稀植及大棚钵体育苗之后的又一次新的革命,也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抵御低温冷寒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水稻二段式育苗的优点1、用种量少。

一般农户常规育苗垧用种量为35-45公斤,而二段式育苗只需5—10公斤种子即可,节省种子60-70斤,可节省开支(成本)100元左右。

2、秧苗素质好。

普通大棚育苗秧龄一般35-40天,只能培育出叶龄叶,最多带2个分蘖的中苗壮苗。

二段式育苗秧龄60-65天,能够培育出叶龄叶,带分蘖3—4个的大苗壮苗,为水稻超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分蘖进程快。

二段式育苗秧苗素质好,加上二段式育苗又采用的是大孔钵体秧盘,使得插后返青快、分蘖早、分蘖进程快,秧苗带蘖100%成活,有效分蘖增多,无效分蘖减少,整齐度好,分蘖利用率高达95%以上。

4、抗逆性强,光能利用率高。

二段式育苗配套超稀植插秧规格13×6寸,通风透光好,植株基杆粗壮、叶片肥厚、宽大、叶色浓绿,抗逆性增强,病虫害明显减轻。

同时单株营养面积大,个体生育旺盛,光能利用率高,有利于高产。

5、高产高效。

通过2年的水稻二段式育苗来看,每公顷平均产量约达万公斤,一般公顷增产20%左右,再扣除取暖材料、分苗假植用工费用,每公顷不超过500元,公顷纯增收3000—4000元。

四、水稻二段式育苗主要技术措施(一)、育苗前准备。

首先做好秋季准备工作。

一是必须秋备土,最好是在秋收前的农闲时间备好育苗床土,过筛、晒干,即可消灭病菌和草籽又能防止床土结成块,然后堆放或装袋放好,准备来年春季育苗用。

二是秋建棚。

在上冻前支好大棚架或将大棚底柱埋好备用,木制结构的要挖好坑埋好桩,不必扣棚。

三是秋做床。

将育苗母床做好,一垧地做宽2米,长8米的母床即可,整平待用。

其次要在秋季或春季3月中旬育苗前,做好其它育苗物资的准备工作,以一垧地计算,所需母床实用面积为15㎡,所需物资主要有种子插单棵苗期的需4-5㎏,插双棵苗的需8-10㎏,第二段育苗用352孔大孔秧盘380盘(插秧规格13×6寸)壮秧剂4袋,另外还要准备好防寒物资,大棚及大棚内小棚用的棚膜或生炉子取暖。

(二)、品种选择选择当地的晚熟优质品种即可,注意不要选择过晚的品种,否则容易造成贪青晚熟,一般应选择145天的品种,积温在2700-2750℃。

(三)、第一段育苗(母床阶段)1、提早扣棚:早播种前10天左右,扣上棚膜,以提温化冻,准备播种一般扣棚时间3月5日—10日。

2、种子处理。

一般要在播种前,晒种1-2天后用比重1:10—1:13的盐水选种,即100斤水加17斤左右的盐,选后用清水冲2-3遍,再用施宝克等药剂浸种消毒,100斤水加1袋施宝克浸80斤种子5—7天,催芽2—3天,芽长2-3毫米,晾芽6小时即可播种。

3、床土配制。

过筛的山地腐殖土、石岗土或草碳土3份约1500斤加腐熟好的过筛猪粪1份500斤,加两袋壮秧剂,搅匀即可。

4、播种。

在做好的苗床上直接播种,播种时间3月15日—20日,单株插秧的每平方米播催芽种子斤,双株插秧的每平方米播催芽种子斤,均匀播后轻压种子,使之三面入土,再用过筛不含壮秧剂的细土盖平,厚度公分。

5、苗床管理。

必须注意的是:第一、播种后不能用丁扑合剂封闭除草,因前期温度太低容易产生药害毁苗:第二,要加强防寒防冻管理,播后密闭保温,出苗后2-3天浇一次水,最好在早晨浇,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最好10℃以上,最低不能低于5℃,晚间要在小棚上面盖上棉被,后半夜遇到温度过低时要点亮灯泡保温,以防秧苗冻死;第三、要防止徒长。

第一段育苗防冻是关键,但也要防止白天温度高、湿度大而造成的徒长,白天温度不能超过30℃,出苗见绿后必须通风炼苗,否则形成弱苗,在第一次移栽后会出现大缓苗,对培育壮秧十分不利,通风时做到上午晚放风,不能早于9点之前,下午要早盖棚,不能晚于下午3点之后。

(四)、第二段育苗(子床阶段)这一阶段已进入正常育苗时间,大约在4月15日-20日,也就是母床的秧苗长到叶时,移栽到正常育苗大棚内,完成第一次移栽。

1、秧盘选择。

必须选用352孔大孔秧盘,插秧规格不同秧盘用量也不一样,13×6寸规格的需380盘左右。

2、床土配制。

过筛旱田土210公斤加2袋壮秧剂拌匀后可装100个秧盘;占地面积为20平方米。

3、摆盘。

在常规育苗大棚内将苗床整平耙细;浇透底水后摆盘,盘上插满配好的床土,用木板将秧盘压实,使小钵体压入置床的土中,再用条扫轻轻扫一下,使钵孔能看清即可,以便于栽苗。

4、起苗。

用小土铲抢1公分土层起出秧苗,抖掉根部附土或在水中把土涮掉。

5、移栽。

将秧盘浇透水,秧盘上面搭上木板,人蹲在木板上,把涮掉土的秧苗载入秧盘内,每孔栽1棵或2棵,不嫩超过2棵,上面苗稍撒一些营养土把手指窝填平即可,再浇透水。

6、及时浇水。

移栽后的三天内每天要浇两次水,一般早晨一次就行。

7、加强管理。

要加强通风炼苗,培育多蘖壮秧每天上午通风时间可提早到7-8点,下午延长到4点以后,并随着温度及秧苗的生长要加大通风量,温度保持25-30℃,不能超过30℃,插秧前5天昼夜通风,进行自然炼苗。

8、插秧。

秧苗达到叶带3-4个分蘖时,进行插秧,这也是第二次移栽,插秧适期为5月15日-25日,插秧规格根据品种和不同积温带而定,一般采用13×6寸,拉线或划印插秧,其它田间管理同常规超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苗技术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苗技术是根据我省水稻育苗用土量大、取土难的现状,由延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过1998~2000年的研究试验获得成功,该技术是水稻育苗中的一项突破性的改革创新技术,是水稻育秧栽培技术上的又一次革命。

现将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苗技术介绍给广大的农民朋友。

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苗技术要点一、秧田地选择及大中棚规格1.秧田地选择。

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方便,能建造大中棚的地方做新基质育秧田。

2.本田比例。

人工手插秧和机械播秧均以1∶100~120倍计算。

3.大种棚规格。

大棚高米,宽6~8米,棚间距离米,中间挖排水沟;中棚高米,宽5~6米,棚与棚之间挖排水沟。

4.新基质无土旱育苗可比有土旱育苗早播7~10天,因此,要提前扣棚,一般在3月25日进行扣棚,提高床温。

二、整地坐床及物资准备1.苗床面积。

本田面积每公顷按育苗绿色面积100平方米准备。

2.整地坐床。

清除根茬,打碎坷垃,床底要整平、压实,确保盘底部与床面接触好,不悬空。

床边缘修筑高出床面5厘米高畦埂。

三、稻壳处理基质铺放1.基质稻壳准备。

每公顷准备粉碎好的干稻壳500公斤。

2.稻壳的粉碎。

将稻壳用3~4毫米孔径的筛片进行粉碎,作为育苗基质,最好加水堆积一年后使用。

3.稻壳处理。

粉碎的稻壳播种前两天放在水里浸泡,保证充分吸收水分,播种前一天晚上将浸泡好的稻壳捞出控水。

也可在播种前喷水搅拌,稻壳达到水分饱和为宜。

4.基质配制。

每平方米需壮秧剂250克与4公斤干稻壳浸泡,控水后的湿稻壳反复均匀混拌,可铺1平方米育苗床或机插秧盘6个,然后浇透水。

5.苗床上铺盘或铺有孔地膜。

苗床整平压实后,按规格进行铺放秧盘或有孔地膜,铺放一定要平,不能悬空,盘与盘靠紧,防止透风、透气,出苗不齐。

6.基质铺放。

将稻壳与壮秧剂充分混拌好后,铺放在摆好的秧盘或有孔地膜上,铺放厚度2厘米,上部要平整一致,用木板压实或用笤帚扫平拍实,播种前一次性浇透水。

四、种子处理1.选种。

应选用当地主栽品种,出芽率在90%以上、分蘖率高、抗病性好的优质高产品种。

2.筛种。

选晴天晒种1~2天。

3.筛选。

筛出草籽和杂质,提高种子净度。

4.盐水选种。

用比例~盐水选种,捞出秕粒,将饱满的种子用清水冲洗二遍后浸种消毒。

5.浸种消毒。

用25%施宝克(使百克)10克,加水50公斤,浸40公斤种子,在15℃~16℃的水中浸种5~7天,每天人工搅拌1~2次。

6.催芽。

催好芽是新基质育苗的关键,将浸好的种子用50℃温水串水后,放在30℃~32℃的条件下破胸。

破胸达80%时,将温度降至25℃进行催芽,芽长2毫米,根长4毫米时摊开晾种待播。

五、播种及覆盖1.播种时间。

以当地日气温稳定通过5℃时开始播种,育苗起时间为4月5日,4月20日前育苗结束。

可比常规有土育苗提早7~10天。

2.播量。

盘式育苗机插每盘播芽种100~125克,人工手插秧每盘播100克。

苗床上种子一定要播均匀。

3.压种。

将苗床上均匀的种子用笤帚拍实。

4.盖种。

将粉碎好的干稻壳每平方米1公斤(稻壳喷少量水,防止冒烟、乱飞,但水喷得不宜过多,否则,稻壳易成团,覆盖时厚度不均,出苗不齐),加KBS营养基S250克均匀混拌后,平铺苗床种子上,铺盖厚度一般以~厘米为宜,然后用笤帚拍平拍实。

5.浇水。

盖完种后用细眼喷壶浇透水,有露种的地方要及时补盖好。

6.覆盖地膜。

盖种浇水后覆盖地膜。

地膜要用土将周围压严,以达到保温保湿的作用。

六、苗床管理1.秧苗标准。

秧龄30~35天,叶龄~4叶,株高13~15厘米,茎粗~厘米,14条根以上,白根,根多、根长,第一叶鞘长3厘米以上,地上百株干重3克以上。

2.水分管理。

播种后出苗每二天检查一次。

有落干现象马上进行补水,确保出齐苗的水分需要。

秧苗出齐见绿及时揭地膜。

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苗水分管理非常重要,是能否出齐苗的关键。

因此,播种后,叶前一定保持好水分,浇水一定要在早晨7点前,浇水最好是喷出雾状的水,防止浇大水、浇凉水造成床温下降出苗晚,易露种子,出苗不齐。

3.温度管理。

播种到出苗,以密封保温为主,棚温控制在30℃~32℃。

出苗至一叶一心期,棚温控制在25℃~28℃并开始通风。

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棚温20℃~25℃,逐步增加通风,严防高温烧苗徒长。

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棚温控制在20℃,根据天气情况揭盖棚膜,锻炼秧苗,逐步适应外界气候条件,如有零下低温时增加覆盖物,防止冻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