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现状及对策
摘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不断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是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需要。
近几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大,具有管理实力和经济实力、技术的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大批进入中国,建筑企业也必须解决怎么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一个核心问题,逐步走向现代化并与国际接轨也已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着的重大问题。
笔者在总结目前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状况的前提下,找到了对应的措施,对实际的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对策
1 引言
由于人们对居住与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建设工程中整个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是施工质量控制,工程施工的各部门都对施工质量控制负有一定的责任。
这其中建设工程的质量由施工单位负责。
建设工程的质量是否合格,不但极大地影响人们的居住和使用,同时也会对工程质量评优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行业及国家有关验收标准规范及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施工。
笔者结合实际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总结了几点体会和认识。
2 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难点
(1)现场施工操作型工序产品量大、面广,实现全面检查非常
的困难,若使用抽查的办法,一般又会引起部分质量问题的漏检。
其中操作型工序产品质量的全面管理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难题。
(2)在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大、面广,全面控制物料的因素也很难控制。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批量产品及工业化的设备质量的离散性小,通过实验测试及产品书面检验即可控制和评判产品的质量。
但很多操作型工序使用的材料,如砖、石、砂等质量的离散性非常大,怎么才能实现材料的有效、全面、实时的管理也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3)很多种因素都会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很难实现人的因素有效和全面控制。
一般建设项目操作施工都有劳动密集的特征,劳动力投入众多,对每个施工人员都实现有效的控制非常困难,这个原因造成了大量的质量问题,那么对承包商及监理单位来说怎么才能实现对施工人员的全面有效的控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3 当前我国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3.1 业主行为不规范
因为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不是完全的法人主体以及合格的市场主体成为了建设工程的业主,工程项目在建设时,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大量存在。
一些建设单位的法人主体并不完全,通常情况之下施工单位选择、建设资金的使用、建筑标准的选择等有关问题不能自主决定,市场意识不充分,有时会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影
响,与承包方的平等交易关系会遭到破坏,发包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无法承担。
阻碍市场机制的发展。
并且投资责任机制不健全,片面追求高标准,短工期,片面追求低造价,这些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阻碍。
建设单位非法分包工程,导致一个项目中存在多个施工队伍,现场缺乏统一管理及施工水平的差异,导致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依照现行的国家建筑质量评定规范,单位工程中如果有部分工程或一个分项不合格,于是单位整个工程就会被评为质量不合格的工程。
3.2 参与人员质量意识偏低
人们对质量的态度和认识的综合表现就是质量意识。
这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关,也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
质量问题没有引起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一般都把企业重点目标定在进度、利润上,导致管理层及基层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质量目标,没有树立起只有高质量才能带来高效益的超前意识。
当前许多公司的领导对“质量第一”的口号落实的少,讲的多,把主要目标建立在保工期、抓进度上,很少重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公司管理层缺乏质量意识,进一步导致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他们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3.3 建筑市场有待规范
一些建筑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对国家相关的建筑市场的管理要求和行政规定落实不到位,贯彻不到位,甚至不落实,存在执法不
严,违法不纠,有法不依的状况。
有的业主不管层次高低、结构难易、工程大小,都要一级项目经理、一级建造师承担施工任务,指明要一级以上企业参与投标,从而导致差别化竞争被抹杀,使大小企业、高低资质一起参与同一个工程项目,加重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引起了市场的无序化竞争。
与此同时,出现了建造师资格证书出借,施工方低资质挂高资质,无资质挂有资质等诸多违法违规行为,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建筑市场的不规范运行。
因为建筑业主要依靠手工作业和简单的辅助工具,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许多缺少资本的个人和小企业大量涌入,市场准入壁垒低。
3.4 片面的质量监督管理。
缺乏全局观念
一些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认为,工程结构实体质量的关键应当是施工质量,总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工序流程的疏漏问题,这在隐患造成根源及质量管理方面明显产生了差异。
众所周知,南方及附近外省一些设计院设计了我国很多的建筑工程,他们往往分析了结构形式新颖、建筑外观造型等因素,施工条件限制抗震构造、考虑地区环境差异和整改难度等则很少考虑,在施工过程中变更核定单手续出具也较繁琐。
根据这些情况必须加强工程设计方案和图纸会审的竞选招投标工作,使其制度化、合理化、规范化。
4 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
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非常丰富。
主要方法分为几类:
(1)检查信息反馈。
处理的信息、巡视现场检查监督和现场质
量检查,适宜以值班记录、周报、日报等形式作为工作档案之外,还必须及时向监理公司代表反馈。
对于普遍发生的问题及重大问题,还必须以《监理通知单》的方式通知施工单位,要求快速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补救和纠正,并保存以后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对于现场检测得到的结果,还应立即向施工生产系统反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进度按照预定计划进行,保障施工单位的工作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
(2)工程图纸设计关。
施工图纸设计是一项工程的建设第一步,设计的优劣会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所以必须选拔具有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同时对于设计经费要准确把握。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竞争异常的激烈,当然也不能聘请个人、或个体设计以达到减少设计经费的目的,却导致设计中出现质量问题,还必须注意到有些设计单位故意增加材料用量而提高工程造价从而达到多
收设计费的目的,并且防止造成工程还没建,就从设计中带来质量问题,必须把好施工图纸设计关。
(见图2)
(3)现场质量检查,主要是经过相关的质量控制人员的现场质量检查、质量确认、监督的方法。
现场质量检查的内容包括:①开工前检查,主要的检查内容包括开工后能否保持正常的持续施工,是否能保障工程的质量,开工条件是否具备;②工序交接检查,“三检”制度应严格执行,所谓的”三检”是指专检、互检、自检;③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应在验收记录签署之后,才能进行
下一工程项目的施工;④隐蔽工程的检查,所有的隐蔽工程都必须经检查确认之后才能够隐蔽掩盖;⑤成品保护的检查,检查成品保护措施是不是有效可靠和有没有保护措施。
(4)施工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
一项工程建设立项批准之后,必须经过招标投标、或议标选择施工队伍,具体方法:①看,即看已经竣工和正在施工交付使用项目的现场管理情况和施工质量;②听,即听取拟承担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施工队介绍设备状况、技术力量、资金情况;③访,即走访已交付使用工程的甲方,以便了解其信誉,征求使用单位工程队伍的评价;
④查,即考察施工单位的企业等级、技术、设备力量、资格证书。
在此基础上,按照工期短、标价合理、质量优、素质好、信誉高的单位,综合分析。
绝不靠关系,走后门,搞“名投实定”特别要防止通过私人关系指定施工队伍,严禁在投标、招标活动中徇私舞弊。
(5)核查试验资料、设备、材料等质量保障文件;对工程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施工单位提出的开工报告进行审核;以及质量保证体系、现场管理人员素质。
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应作重审查施工机械配置是否得当,施工安排是否合理,施工外部条件是否具备,施工方法是否可行等方面。
(6)工程竣工验收关。
基础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是竣工验收,是对工程质量、工程设计的最终总结检查。
在进行验收时,要逐项验收评定,严格执行地方、国家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
具体工
程质量的验收可使用实测、查看的方法。
重点查看是不是符合验收标准,原始记录资料和各项资料是不是齐全;混凝土构件、试块和砂浆强度是不是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有无厨房、厕所渗水、阳台倒泛水、屋面漏水,卫生、水管设施接头冒水,室内外装修是否达到标准,屋面、楼地面开裂等质量通病。
现场实测主要是对技术上特殊要求的部位和主体工程、结构、基础工程有影响的部位进行实测。
总之,提高工程质量要警钟长鸣,从细部着手。
5 结束语
必须实现项目质量管理的全方位话,项目负责人必须把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等都要纳入标准化、正规化管理中去,这样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都顺利地进行,有条不紊。
在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建设各方通力合作,总结经验,不断开拓创新,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必须创造出一条施工管理的成功之路,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
参考文献
[1]张继民.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08期.
[2]李红云.业主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四川大学,2008年05期.
[3]姚敏.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