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权:先学做人“你来这里主要是学习做人的”“你来到桓台二中,不是仅仅为了考学的,而是主要来学习做人的。
”在桓台二中,从教师到学生都很熟悉校长的这句话。
每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高大权都会对学生们讲这句话。
他一贯主张,学生学会了做人,就学会了学习。
学生在这里学习3年,他的这一主张也就不断地向学生们宣讲。
实际上,包括家长在内,许许多多的人都认为学生高中3年,主要的目标就是考大学。
而作为一所普通高中,是否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主要就看高考升学率如何。
高大权的观点是,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成绩如何,关键取决于学不学的问题。
学生只要愿意学了,才会学习,只要会学习了,取得理想的成绩也就不难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成绩只是“副产品”。
“现在许许多多的学校将自己的核心办学理念确定为‘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那么,怎样才是对孩子的医生负责?不仅是要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负责,更要对他们的能力负责。
一个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等等。
”最让他“耿耿于怀”的是,当下不少教师将教育“简化”了——对学生的教育仅仅简化成了考个好分数,教师工作则简化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
“现在的教育没有教育了,只剩下分数了,就像给孩子洗澡一样,这块肥皂不行,换一块碱性的,还不行,再换一块酸性的。
本来的目的是把孩子洗干净了,结果却将孩子扔掉了,反而研究肥皂去了。
”“教育重要的是做什么?”这是他经常追问的一个问题,也是他经常要求老师们思考和追问的一个问题。
他一直在努力让老师们明白这样一个教育之道:教育就是帮助自然人更快更好地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教育的成功不是让学生学会背诵一篇课文,一条定理;不是让学生做会一道习题,通过一次考试;教育也不是让学生考上一所名校,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好人,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教育要把学会做人放到首位,把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内化到学生的心灵,让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伴随终生,让学校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没有堕入网吧的,没有打架斗殴的,没有在公共汽车上抢座位的,没有穿戴不整齐的……他说,他希望自己的学校培养出来的每一名学生想做好人、会做好人。
用他常说的一句话说就是,要有个“人样”。
每年的开学典礼,他都会给学生上“学会做人”这一课。
他跟学生们讲,如果你只是抱着考大学的想法,就不要来到这所学校;如果你是抱着养成良好心态和习惯,为幸福人生打好基础的想法,那你就来到这里;如果你是抱着学会做人做事的想法,就来到这所学校。
问,同学们,不可否认,在中考里,想读一中的学生,我们是失败的。
但是思考一下,是智力的问题吗?不是,关键是习惯养成的问题。
如果你能通过三年的学习,能够年上他们,你就是人生的赢家。
如何年上他们?努力学习语文数学,吗,不是。
首先是改造自己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
做到了,就有希望年上。
好的教育来自于教师学校管理,第一位的是人的管理。
关键在老师,好的教育来自于好的老师,而好的老师不可缺少两个东西:一是思想水平,二是业务能力。
如果说这几年的工作有收获的话,就是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建设,一个是业务建设。
思想——思想建设包括热爱教师工作,对教师职责和岗位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不是工厂里做产品的工人,而是塑造人的大事。
向老师们灌输,我干老师的价值是什么,回顾自己做老师的经历的时候,有多少学生因为我的引导生活的更幸福,对社会、国家、人民的得进步有了贡献,我自身获得了多大的认可,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在多少年之后还有多少教师在使用模仿。
要做好老师,需要对教育这个行当有正确的体悟,好老师应该怎样做,做到什么水平,如果这个不清楚,那么怎么传道,传的是什么道。
不然的话,教育就没有方向,就是盲目的,不清楚那些是做得对的,那些事做得错的。
老师首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将教师工作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才华的事业平台。
有了这样的信念,就会自觉地想到教育好孩子,就会有无穷的智慧和艺术。
教师没有信仰,就没有灵魂。
改造学校,首先从改造老师开始。
改变学生,也是从改变老师开始。
一贯主张——首先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谁为谁服务的问题。
在他看来,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教师就教育不好学生,就不能够真正胜任教师工作。
那就是学校究竟是谁的学校?在学校中到底是谁服务谁?首先要解决一个谁为谁服务的问题。
是让学生为学校、老师服务还是学校、老师为学生服务?如果定位在学生为老师服务,就自然地会异化成学生考好了,老师脸上有光,学校有光;学校为学生服务,就会想到老百姓将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政府花钱让我们来办学校,教育学生,就应该不辱使命,尽到责任。
真心真意地为学生一生幸福着想。
有的教师为什么会体罚学生?为什么想办法将学习不好的学生“推”出去?在这样的教师那里,教育的出发点不是以学生为本,不是尊重学生,而是自私之心,在这样的教师那里,学生学习好了,就是自己的教学成绩,也就是自己的奖金、名利。
许多学校总是让学生为学校服务,用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数量来证明他们办学水平之高,用尖子生的数量来证明教师教学水平之高,但他们忽视了学校真正的主人——学生。
这样的学校观注定了学校不会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思考问题,也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业务——学识,才会受到学生敬仰爱心。
没有爱心,就没有沟通的管道。
校长引领——要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校长需要做什么?给老师们方向的引领,能够告诉老师怎么样做是对的,让老师们容易找到正确有效的办法。
学校管理,说到底是思想的引领。
我看重的,不是你这个老师分数多么高,还看你教育的学生是不是会做人,有良好的习惯,改造学生的效果怎么样。
一个人,就如同一台新电脑。
装上什么样的程序,就决定了教师能够做什么样的事情。
改造老师,让老师想干好。
教师不想干好,很难办。
只要想干好了,就可能干好。
我们学校的老师,每周的周前会议,加强对老师的思想教育,琢磨怎样才能够把我的班级孩子带好,我的孩子出去之后怎样与别的孩子不一样,让学科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感到与别的班级不一样。
所以,积极性来了,就会主动想着办法教育学生,譬如有的老师让学生学习弟子规,组织这样那样的活动,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与品性,全身心地投入做事之中。
不断地引领,不断地渗透,老师们慢慢地领会了,体会了,开始越来越重视琢磨怎样摸头学生,教育学生的办法,慢慢地感觉到有味道了。
变化——不断地引导,老师变化是明显的。
刚来的时候,有的学生发型奇形怪状,穿着异样。
那时候,有一个想象,班主任都是清一色的男老师,没有女老师,为什么,老实说,男老师都管不了,更不用说女老师了。
当时,有的老师学生不听话,体罚学生,有的上课不下去了,教育学生,学生不服气,与学生发生冲突。
现在变化了:显示这种变化的一个最直观的指标就是,班主任中女老师的比例在增加,女班主任占据半壁江山,并且多半,这与环境有很大关系。
而更重要的变化,也是高大权最终希望看到的是,学生的变化:几千学生餐厅里吃饭鸦雀无声,晚上睡觉,没有吵闹的:集体活动,会场上,我的学生没有说话的。
离开会场的时候,学生没有留下坐着的纸板。
让学生明白道理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关键解决一点,也是很简单的一点,首先解决想干,然后就是会干。
只要想干了,会干就不难。
老师是这样,学生更是这样。
其中,最重要的是想干。
也就是说,是不是发自内心地想着做好,学好。
只要想有了想做好的愿望和想法,就好办了,事情也就简单了。
习惯的养成很重要,但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件容易事,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习惯。
要使一种做事的正确方式成为学生的习惯,就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这种正确习惯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还要有让学生始终如一地按照这种正确方法去做事的办法。
我们教育学生不乱扔废纸等废品,让学生明白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保持校园的整洁,为自己也为同学和老师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且也显示了自己的良好素养。
我们很少简单生硬地告诉学生“禁止什么”,而是先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会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会对自己有什么不好处,然后告诉学生怎样去做。
学生如果不会做,教师再次教给他。
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学会正确地做一件件的小事。
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单单是学生会做多少事情,而是培养学生做事的态度,关注学生通过做事形成了什么习惯,形成什么样的态度。
把内动力挑逗起来。
好比是谈恋爱。
只要喜欢一个姑娘,就会想方设法地套姑娘的喜欢,像时喜欢吃酸的还是喜欢吃甜的,都会弄明白了。
办法总会有的。
每学期的工作中,一年级的重点是纪律与文明,会告诉你在校园里有哪些纪律,做什么事的规矩是什么,并且还会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个学生迟到了,不是老师简单地批评学生。
而是告诉学生,因为你的迟到,那么多的学生因为你的迟到而受到影响,引起了同学的不满意。
将来到了一个单位上,如果经常迟到,会引发不好的印象。
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东西?跟学生详细地讲明白,那些可以做,那些不可以做。
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因为如果不这样,就会引发别人的不满意反感,这种方案和不满就是对自己的惩罚。
月越是文明,越是进步,一个文明的人,才能享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譬如一个人一座,文明了,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不文明,别人会瞧不起。
吃饭的时候不能大声喧哗,并且耐心地告诉学生为什么?不告诉他,它不容易接受,甚至会抵触。
让学生明白,大声说话,都这样,几千人,吵吵嚷嚷,影响大家吃饭的感觉。
并且大声说话,不小心会将唾沫星子落到别人的饭菜里,引发别人的不满,最终引发别人对自己的反感。
为什么在校园里不能乱跑?引以自豪的是,学生没有不听老师的,更没有于老师发生冲突的。
五“自”教育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我们一直坚持“教、示、细、情、靠”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通过这一模式的落实,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场”,让每一个走进这个“场”的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这个“场”的作用,使行为更加文明。
1.教——“教”就是利用演讲会、辩论会、升旗仪式、班会、级部会、校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集中进行正面教育引导,让学生明辨是非。
开展责任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文明教育、诚信教育和五爱四讲等系列教育活动,形成了健康积极、奋发向上的风气。
就是教育,一入学,首先学习学生守则,一日规范。
高一学生重点就是纪律和文明。
高二年级的主题是感恩教育。
不要整天觉得今天这个对不起自己,明天那个。
班会的时候,不是简单跟学生讲道理,而是找一种方式,打动学生的方式,视频故事等,让学生触动内心,甚至不由自主地流泪表达,就成功了。
高三是责任教育——首先是孝敬父母,对父母的责任,你有责任让父母的晚年幸福。
意识有这个德行,有心,二是有能力,你有好的修养,有能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有更多的财富,才会有能力让父母生活得更好。
你有了好的修养,也才会2.示——老师没有好的示范,学生不会相信老师的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