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说明书-综合布线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说明书-综合布线

山东建筑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徐州市卫生防疫站工程弱电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课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原理院(部):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年6月目录摘要 (3)1.前言 (4)1.1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4)1.2 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的要点 (5)2.工程概况及用户需求分析 (6)2.1 工程概况 (6)2.1.1 工程简介 (6)2.1.2 建筑与结构形式 (6)2.4 系统需求配置 (7)2.5 设计规范及相关标准 (7)2.5.1 设计相关的标准 (7)2.5.2 设计规范 (7)3.方案选型 (9)3.1 综合布线传统方案 (9)3.2 方案设计概述 (9)3.2.1 工作区子系统 (10)3.2.2 水平布线子系统 (10)3.2.3管理区子系统 (10)3.2.4 设备间子系统 (11)4.总体方案说明 (13)4.1 布线设计说明 (13)4.1.1 工作区子系统 (13)4.1.2 水平子系统 (13)4.1.2 设备间子系统 (14)4.1.4 建筑群子系统 (14)4.2 综合布线管线的设计 (14)4.2.1 水平线子系统的布线方案 (15)4.2.1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设计 (15)4.3 设备电源管线方案 (16)总结 (17)致谢 (18)参考文献 (19)摘要本课程设计根据GB/T50311-200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建设方对布线系统的要求,对集办公、实验、会议场所于一体的徐州市卫生防疫站综合办公楼,进行完整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原理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学习了“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原理”以及“智能建筑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实际工程的综合布线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旨在使学生加深对建筑物及建筑群弱电布线和计算机通信工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提高进行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及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原理;综合布线技术;GB/T50311-20071 前言1.1综合布线系统的概述综合布线全名为“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简称SCS,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智能建筑设计的需要,满足建筑物内信息社会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办公自动化发展的结果。

综合布线系统是将各种不同组成部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采取模块化结构设计,层次分明,功能强大。

它是现代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

理想的布线系统应表现为:支持语音、数据和图象的传输,而且最终能支持综合性的应用。

(1)结构化布线与传统布线的比较目前,国内建筑物的建设愈来愈朝着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对于一座大厦,它能否成为一座智能化大厦,最终要取决于建筑物内是否有一套完整、传统布线已不适应通信和电脑对传输线路的需求。

原有的布线方式不具备开放性、兼容性和灵活性。

采用国际标准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可以克服上述传统布线的不足,将所有语音、数据、视讯与监控设备的配线结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

它具有众多优点:①在10~20年内能充分适应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今后办公全面自动化打下了坚实的线路基础。

②具有开放性和充分的灵活性,不论各个子系统设备如何改变,位置如何移动,布线系统无须改变。

③综合各个系统的综合布线,提高了全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④设计思路简洁,施工简单,施工费用降低。

⑤维护方便有统一,大大减少了维护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费用。

⑥实用性好,可根据最终用户的不同需求随时进行改变和调整。

⑦节省成本。

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是它代表着一种单一的,可以估量的成本,使得用户根据其标准化的结构,能很方便的作出成本估算。

⑧适合各种环境使用。

综合布线系统之特点在于它能传输各种不同频率的通信信号、弱电电流,并为不同的系统生产商提供适合的运行环境,使不同的弱电信号能在布线系统中畅通无阻地传递。

并可以通过其管理子系统任意调整各类信号的路由。

⑨开放性系统设计。

布线系统能为目前市场上各种传输系统提供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采用的标准全部是国际通用标准,绝无不兼容之情况。

⑩未来保障。

综合布线系统除了为用户提供布线产品长期的质量保证外,更重要的是保证系统不只开放给所有现有的通信系统,并能保证满足未来新系统之需要,而无须更换布线系统。

(2)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和分层星型拓扑结构,它一般分为六个子系统。

如下图1所示,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系统采用星型树状结构,由主配线架(MC)到层配线间(TC)的路由,可适应多区管理的需求。

使得维护管理比较容易,重新配置灵活,故障隔离和检测容易。

(3)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或规范智能建筑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产业,如同计算机、建筑一样,也必须有标准规范。

主要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电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EBD—03—95)《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工业企业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规范》《电子计算机场地通信规范》图1网络综合布线系统(4)综合布线系统产品的一般选型原则选择良好的综合布线产品和科学的设计、精心的施工是智能化建筑的“百年大计”。

目前,进入国内的产品很多。

在众多的产品中,大多数都符合标准的外型尺寸,但电气性能、结构特征以及EIA/TIA568标准的可靠性指标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常易被人们所忽视。

因此在选用产品的时候,要选用其中一家有专业厂家认证和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可选用多家产品,否则在可靠性方面不但达不到要求,反而会影响整个布线系统的效果,难以保护用户的投资。

因为综合布线正是为统一形形色色弱电系统的纷争和不一致,不灵活而创立的,如果在布线系统中再出现传输性能和电气参数不一致的多家产品,则恰好是与综合布线的初衷所背道而驰的。

因此,选择一致性的、高性能的布线材料是综合布线重要的一环。

1.2 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的要点结构化综合布线同传统的布线相比较,有着许多优越性,是传统布线所无法比及的。

1、兼容性:结构化综合布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兼容性。

所谓兼容性是指它自身是完全独立的而与应用系统相对无关,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系统。

结构化综合布线将语音、数据与监控设备的信号线经过统一规划和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这些不同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中。

由此可见,这个布线比传统布线大为简化,节省大量的物资、时间和空间。

2、开放性:该系统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现行的标准,它几乎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并支持所有通信协议。

3、灵活性:该系统采用标准的传输线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模快化设计,所有通道都是通用的,而且每条通道可支持终端、以太网工作站及令牌网工作站。

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改变布线线路,组网也可灵活多变。

4、可靠性:该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所有线缆和相关连接件均通过ISO认证,每条通道都要采用专用仪器测试链路阻抗及衰减率,以保证其电气性能。

应用系统全部采用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链路故障均不影响其它链路的运行,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可靠运行。

5、先进性:该系统采用光纤和双绞线混合布线方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布线。

所有布线均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

6类双绞线的数据最大传输率可达到1000Mbps,对于特殊用户的需求可把光纤引到桌面。

干线语音部分采用电缆,数据部分采用光缆,为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提供足够的裕量。

6、经济性:虽然综合布线初期投资比较高,但由于综合布线将原来相互独立、互不兼容的若干种布线集中成为一套完整的布线体系,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

这样可省去大量的重复劳动和设备占用,使布线周期大大缩短。

另外,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简单、方便,维护费用低,可以满足三维多媒体的传输和用户对ISDN、ATM的需求。

可见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2 工程概况及用户需求分析2.1 工程概况“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原理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学习了“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原理”以及“智能建筑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际工程的综合布线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旨在使学生加深对建筑物及建筑群弱电布线和计算机通信工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提高进行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及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1.1工程简介本工程是为徐州市卫生防疫站而设计的集办公、实验、会议场所于一体的综合办公楼,经我院方案投标中标后进行施工图设计。

本工程地上十二层,另加机房层;地下为一层。

其中一~六层为办公用房,七~十一层为实验室,十二层为大会议室,地下室为各类机房和总配电室等,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0804平方米,机房屋面总建筑高度为50.9M,属于高层二类建筑。

2.1.2建筑与结构形式(1)本楼一层与十二层除楼梯间、电气间、前室外,其它部分全部吊顶;地下室与机房层全部不吊顶;二~十一层走廊、电梯厅、卫生间以及各房间有风机盘管处均吊顶,其它部分都不吊顶。

(2)大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楼板均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2.3 用户需求分析1.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性能要符合国内、国际标准和规范,满足各个系统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2.综合布线系统应以电脑系统等为服务对象,同时尽可能为各个弱电系统提供统一信息传输布线平台。

它应有利于各个系统自身组网和传递信息,有利于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连,有利于各个系统与外界的连网。

3.布线系统要具有高性能和相当的超前性,能够满足各个系统目前和未来新技术、新产品对传输的需求。

4.同时布线系统在设计和实施中应充分考虑办公的具体特点,在信息点的选取、线缆配置等各方面满足网络系统的要求。

5.布线系统应采用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名牌布线产品,技术上要领先,同时要经过国内、国际广泛和较长期使用,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2.4 系统需求配置本项目主要为标准型办公场所,因此采用较高的配置标准。

根据甲方要求并结合本公司多年来在该领域的设计、施工经验,工程所采用布线产品均为普天5类结构化布线产品,使整个系统完全满足5类传输性能标准,以适应10—15年技术发展和使用的要求,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5 设计规范及相关标准2.5.1 设计相关的标准EIA/TIA-568: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EIA/TIA 568 A (91)/B(01/C(09)EIA/TIA-569:商业建筑电信通道和空间标准(90)EIA/TIA-570:住宅电信布线标准(91)EIA/TIA-606:商业建筑电信基础设施管理(93)EIA/TIA-607: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接地与连接标准2.5.2 设计规范1. 国家与行业现行有关规范、规定:(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6)《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7)《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8)《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9)《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建设部1992第102号)2.参考建设单位有关意见和各相关专业所提供的工艺设备技术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