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源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河南省桐柏县地处豫鄂边区、桐柏山腹地,全县地域面积1941k㎡,水土流失面积1300k㎡,其中淮河流域面积1314k㎡,水土流失面积900k㎡.桐柏县属于淮河源头,大部分面积处于山丘区,水资源贫乏,洪涝灾害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条件恶化,有部分河道遭受污染。
桐柏县淮河流域区降水量丰富,平均为1100mm,但降雨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70%,由于拦蓄能力有限,可利用量极少,大部分直接流失或渗入河道,形成地表径流。
径流深平均为400mm,地表径流为5.2亿m3,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4亿m3,水资源总量为5.6亿m3.一、桐柏淮河流域区存在的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桐柏县淮河流域区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县域内淮河流域面积为1314k㎡,淮河流域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900k㎡,造成农田跑水、跑土、跑肥。
据不完全统计,区内年流失土壤量为422万t,年土壤侵蚀平均厚度为4mm;切割、蚕食、淤积和埋压耕地,上游坡耕地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导致弃耕撂荒;危害水利设施,山洪暴发时,常冲毁或淤积塘堰、水库及灌渠等水工建筑物。
2.生态环境恶化及水资源严重匮乏桐柏县过去到处是“树木参天碧水绿,山村庄户林里头”的秀丽景色,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现在许多地方森林稀少,甚至成了光山秃岭,水源缺乏,气候干燥,旱涝灾害频繁,几乎是连年发生。
过去基本不存在的农村饮水困难,现在却成了困扰山区发展的头等大事,广大城乡出现农村饮水危机。
1999年春节,桐柏县城自来水水源干枯,自来水停止供水,全城出现水荒。
3.水环境条件恶化桐柏县淮河流域区位于淮河上游,对于保持淮河中下游的良好水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内现有碱矿、金矿及县直、乡直等企业,对淮河水质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另外,地表水污染通过入渗等形式影响地下水,加之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地下水环境每下愈况。
4.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桐柏县为淮河发源地,龙潭河及西小河为淮河主要支流,两河流分别绕县城南部及北部包围县城,并在县城东北部汇合后入淮河干流。
流域内山岭陡峭,峰峦起伏、险峻,地面坡降及河道比降很大。
流域内无有效的蓄洪工程,每当汛期暴雨到来之际,山洪汇流时间短,洪峰流量大,洪水倾池而下,极易泛滥成灾,危及桐柏县城安全。
每年经济损失约680万元。
其中1989年6月、8月的两次洪灾,直接经济损失3300万元。
5.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现有水利工程拦蓄能力为1.9亿m3,用于灌溉的水量为1.7亿m3,有效灌溉面积为2.27万h㎡,由于未采取节水灌溉措施,毛灌溉定额为每亩500m3,灌溉方式几乎全部是大水漫灌,一方面是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出现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水资源利用极不合理。
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划1.水资源保护措施水土流失导致水源涵养能力减弱,自然水源减少,河流断流,水库蓄水能力下降,井泉枯竭,农村饮水困难,为此,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分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
林草措施:坚持乔木混交、乔灌草结合,积极发展果林,加强用材林、薪炭林和饲料林建设,封山育林育草。
工程措施:建水平沟、鱼鳞沟、水平梯田、沟头防护、谷坊坝、淤地坝、拦沙坝等。
2.供水安全措施为了保证乡村供水安全,保护供水水源,防止水源枯竭,必须进行全面的水土保持工作,确保农村饮水水质和水量;为了保证县城供水安全,需在西小河及龙潭河上修建水帘水库及龙潭河水库,并在县城建橡胶坝工程,龙潭河水库及橡胶坝工程已建成,规划中的龙潭河水库兴利库容为1035万m3,其主要作用是向县城供水。
工程联合运用后,可满足县城需水要求。
3.水环境保护措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以环境换发展、先污染后治理是行不通的,必须果断地关停并转小型污染企业;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实施总量控制,严格排污管理。
4.防洪安全措施桐柏县淮河干流防洪标准仅能达3年一遇,对于农村主要保护农田的防护区来讲,主要是水土保持措施。
由于植被破坏而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而且会导致泥石流及山体滑坡等重力侵蚀。
因此需大量植树植草,涵养水分。
对于城市防洪,在流经县城的两条河上建水帘水库及龙潭河水库,两水库联合运用,县城防洪标准可提高到20年一遇。
规划中的龙潭河水库总库容为1453万m3,属中型水库,建在县城上游,距县城约3km.该水库的兴建基本上解决了县城的防洪隐患,经水库调洪,可将百年一遇设计洪水削减为不足20年一遇,千年一遇校核洪水削减为不足200年一遇,县城防洪标准明显提高。
5.节水灌溉措施随着节水型农业的发展,传统水利逐步向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可持续水利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根据中央提出的“把节水灌溉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经对灌区进行灌溉制度优化,在现有拦蓄能力不增加的情况下,可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8万h㎡,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2万h ㎡.推广节水灌溉方式,大力发展半固定式喷灌、滴灌、微喷灌及管道输水灌溉等节水型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及水分生产率。
淮河源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河南省桐柏县地处豫鄂边区、桐柏山腹地,全县地域面积1941k㎡,水土流失面积1300k㎡,其中淮河流域面积1314k㎡,水土流失面积900k㎡.桐柏县属于淮河源头,大部分面积处于山丘区,水资源贫乏,洪涝灾害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条件恶化,有部分河道遭受污染。
桐柏县淮河流域区降水量丰富,平均为1100mm,但降雨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70%,由于拦蓄能力有限,可利用量极少,大部分直接流失或渗入河道,形成地表径流。
径流深平均为400mm,地表径流为5.2亿m3,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4亿m3,水资源总量为5.6亿m3.桐柏淮河流域区存在的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桐柏县淮河流域区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县域内淮河流域面积为1314k㎡,淮河流域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900k㎡,造成农田跑水、跑土、跑肥。
据不完全统计,区内年流失土壤量为422万t,年土壤侵蚀平均厚度为4mm;切割、蚕食、淤积和埋压耕地,上游坡耕地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导致弃耕撂荒;危害水利设施,山洪暴发时,常冲毁或淤积塘堰、水库及灌渠等水工建筑物。
2.生态环境恶化及水资源严重匮乏桐柏县过去到处是“树木参天碧水绿,山村庄户林里头”的秀丽景色,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现在许多地方森林稀少,甚至成了光山秃岭,水源缺乏,气候干燥,旱涝灾害频繁,几乎是连年发生。
过去基本不存在的农村饮水困难,现在却成了困扰山区发展的头等大事,广大城乡出现农村饮水危机。
1999年春节,桐柏县城自来水水源干枯,自来水停止供水,全城出现水荒。
3.水环境条件恶化桐柏县淮河流域区位于淮河上游,对于保持淮河中下游的良好水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内现有碱矿、金矿及县直、乡直等企业,对淮河水质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另外,地表水污染通过入渗等形式影响地下水,加之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地下水环境每下愈况。
4.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桐柏县为淮河发源地,龙潭河及西小河为淮河主要支流,两河流分别绕县城南部及北部包围县城,并在县城东北部汇合后入淮河干流。
流域内山岭陡峭,峰峦起伏、险峻,地面坡降及河道比降很大。
流域内无有效的蓄洪工程,每当汛期暴雨到来之际,山洪汇流时间短,洪峰流量大,洪水倾池而下,极易泛滥成灾,危及桐柏县城安全。
每年经济损失约680万元。
其中1989年6月、8月的两次洪灾,直接经济损失3300万元。
5.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现有水利工程拦蓄能力为1.9亿m3,用于灌溉的水量为1.7亿m3,有效灌溉面积为2.27万h㎡,由于未采取节水灌溉措施,毛灌溉定额为每亩500m3,灌溉方式几乎全部是大水漫灌,一方面是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出现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水资源利用极不合理。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划1.水资源保护措施水土流失导致水源涵养能力减弱,自然水源减少,河流断流,水库蓄水能力下降,井泉枯竭,农村饮水困难,为此,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分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
林草措施:坚持乔木混交、乔灌草结合,积极发展果林,加强用材林、薪炭林和饲料林建设,封山育林育草。
工程措施:建水平沟、鱼鳞沟、水平梯田、沟头防护、谷坊坝、淤地坝、拦沙坝等。
2.供水安全措施为了保证乡村供水安全,保护供水水源,防止水源枯竭,必须进行全面的水土保持工作,确保农村饮水水质和水量;为了保证县城供水安全,需在西小河及龙潭河上修建水帘水库及龙潭河水库,并在县城建橡胶坝工程,龙潭河水库及橡胶坝工程已建成,规划中的龙潭河水库兴利库容为1035万m3,其主要作用是向县城供水。
工程联合运用后,可满足县城需水要求。
3.水环境保护措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以环境换发展、先污染后治理是行不通的,必须果断地关停并转小型污染企业;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实施总量控制,严格排污管理。
4.防洪安全措施桐柏县淮河干流防洪标准仅能达3年一遇,对于农村主要保护农田的防护区来讲,主要是水土保持措施。
由于植被破坏而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而且会导致泥石流及山体滑坡等重力侵蚀。
因此需大量植树植草,涵养水分。
对于城市防洪,在流经县城的两条河上建水帘水库及龙潭河水库,两水库联合运用,县城防洪标准可提高到20年一遇。
规划中的龙潭河水库总库容为1453万m3,属中型水库,建在县城上游,距县城约3km.该水库的兴建基本上解决了县城的防洪隐患,经水库调洪,可将百年一遇设计洪水削减为不足20年一遇,千年一遇校核洪水削减为不足200年一遇,县城防洪标准明显提高。
5.节水灌溉措施随着节水型农业的发展,传统水利逐步向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可持续水利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根据中央提出的“把节水灌溉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经对灌区进行灌溉制度优化,在现有拦蓄能力不增加的情况下,可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8万h㎡,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2万h ㎡.推广节水灌溉方式,大力发展半固定式喷灌、滴灌、微喷灌及管道输水灌溉等节水型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及水分生产率。
第十三章单层厂房构造我国单层厂房一般采用的是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它包括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两部分。
单层厂房平面设计要考虑到工厂总平面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厂房生产特点及工艺流程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以及根据《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6—86)的规定,经济合理地确定柱网等。
厂房的跨度当小于或等于18m时,采用30M的倍数,大于18m时,采用60M的倍数。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的基本柱距是6m.横向定位轴线用来标注厂房纵向构件如屋面板、吊车梁、连系梁、纵向支撑等的标志尺寸;纵向定位轴线用来标注厂房横向构件如屋架或屋面梁等的标志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