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学语文作文指导

关于中学语文作文指导

关于中学语文作文指导
语言表达是每个人一辈子生活、学习、工作不可缺少的本领。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

沿着教学改革的步伐,中学作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与同行交流,望指正。

首先,注重积累素材,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

一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

针对这一情况,这就需要中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

中学生的大量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

没有大量的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

作文中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背精彩的句段,增长各方面的知识。

加强作文与阅读的联系,读写结合。

另一些学生怕作文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缺乏素材,而是没有思想的火花。

学生并不缺少可以写入作文的材料,而是缺少多生活事件的理性的思考与认识,欠缺一种潜心思考生活的精神,而这是受其阅历和情感所限的。

看到作文题目,学生脑子里充满了惶恐,思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不自信,不能积极捕捉思维的灵光,自然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

如学生对身边发生的、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感人的生活事件无动于衷,自然很难写出好作文。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感人的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要教会学生善于从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的小事中体悟人生的哲理、生活的真谛、人性的光辉。

要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材料。

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平淡中寻找新奇,丰富视野,增长见识,积累作文的素材。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对生活勤观察、善观察的好习惯,是丰富中学生作文语言的基础。

要求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趣的对话或者讨论、争辩的话及时地记录下来。

让学生写周记,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这样就成了一个素材库,到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写作素材。

这对于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物说不同的话,写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很大的帮助,使作文变得容易起来。

其次,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

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审题是关键。

拿到一个作文题,无论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看图作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审好题。

审题是写作的关键一步又是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写好一篇作文的突破口。

审题就是详细周密地分析、思考题目的要求、理解材料的意思,确保作文内容与题意吻合。

明确题目对体裁、中心、选材范围、重点等方面的要求,做到不偏题,不离题。

让学生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观点鲜明。

教师要指导学生选其最为熟悉的、具有典型性的事例或亲身经历事例。

这样写起来才有内容可写,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二是主题鲜明。

对于各种类型的作文题目,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动笔之前要认真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要告诉别人别人一个什么道理,要表达什么观点,要抒发什么情感,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三是条理清晰。

文章的主题确定了,指导学生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组织和安排,拟出相应的提纲,使内容材料都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

为了充实和丰富文章的的内容,还需要恰当运用修辞和说理方法,适当运用联想和想象,选择合适的写作顺序,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中心、有条理。

其三,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

中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通过批改,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使学生了解到自己作文的优点与不足,并从中受到怎样写好作文的启发。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应做到及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评语应主要采取表扬鼓励的方法,对有点滴进步的学生加以表扬;对没有进步或退步的学生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同时,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积极倡导学生间互评。

让学生在评价作文的过程中畅所欲言,评价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别人的优点和缺点,评价习作的感受和体验。

在作文评价中学生与学生
之间交流和相互作用,让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

其实,从学生的自我评价中我们能清晰得看到他们写作时的内心变化和预期想要达到的效果。

在学生间相互交流评价时,也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中学生写作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作文教学既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和练笔的积极性,打开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

又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教师只有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写作,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