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地理试卷
(测试范围:中国地理 测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读我国某区域图(图1),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条山脉同为长江、珠江两大河流分水岭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关于甲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南坡的降水量少于西北坡 B.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为我国赣、闽两省的分界线 D.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图2、图3分别是我国某地地形图和气温降水图,读图完成3-5题
3.P 地某日的降水类型可能为( ) A .对流雨+台风雨 B .地形雨+对流雨 C .台风雨+锋面雨 D .锋面雨+地形雨 4.此次降水对P 地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 ) A .风化、侵蚀 B .侵蚀、搬运 C .搬运、堆积 D .风化、堆积 5.P 地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是( ) A .水土流失 营造落叶阔叶林以保持水土 B .水土流失 改良土壤种茶树为农民创收 C .土地盐碱化 种植碱蓬等耐盐碱埴被 D .土地盐碱化 遵循水盐运动规律适当引淡淋盐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6-8题。
6.图中铁路是( )
A.青藏铁路
B.兰新铁路
C.南疆铁路
D.包兰铁路
7.该地区与四川盆地相比,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太阳辐射强
B.土壤肥沃
C.水资源丰富
D.热量充足 8.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
A.城镇分布过于集中,应把人口向北部迁移
图 1
图4
B.黑河上中游应控制引水量,以促进下游生态恢复
C.由于全球变暖,图中山脉雪线不断升高
D.图中河流主要参与水的陆地循环
我国是世界重要的苹果生产和浓缩果汁的出口国,据图回答9-10题。
9.鲁中低山丘陵区苹果树多规划种植在山腰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
A .利于通风散热
B .台风影响小
C .低温、冻害影响小
D .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10.影响苹果浓缩果汁产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原料 B .市场 C .交通 D .气候
图6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11题。
11.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读“福建省及周边地区7月等温线图”,回答12~14题。
12.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为( )
A .甲、乙
B .丙、丁
C .甲、丙
D .乙、丁 13.图中M 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地形地势
C .大气环流
D .海陆位置
14.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汛期短 ②径流量丰富 ③流速缓慢 ④落差较大 ⑤结冰期短 ⑥含沙量较小 A .①④⑥ B .②④⑥ B .C .①③⑤ D .②③⑥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15~16题。
15.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
A .西南区
B .西北区
C .南方区
D .北方区 16.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A .北方区和南方区
B .北方区和西南区
C .西北区和西南区
D .西北区和南方区
图 5
图 6
读位于我国东北、西北内陆和南部沿海地区“三条河流各月流量统计图”(单位:立方米/秒),回答17~20题。
17.图甲河流位于我国( )
A.华北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南部沿海地区 D.东北地区
18.图乙河流丰水期出现在夏季的原因是( )
A.降水丰沛 B.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
C.地下水源充足 D.湖泊水的调蓄作用
19.下列河流可能与图丙中河流水文特征相符的有( )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黑龙江
20.图中三条河流径流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A.泥沙含量大 B.径流季节变化大 C.都有结冰期 D.都属于外流河读“广东顺德某乡镇人口10年变化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该乡镇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本世纪比上世纪暂住人口增幅慢 B.出生率较高
C.10年来暂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增长快 D.人口总数一直在增加
22.该乡镇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不包括( )
A.交通拥挤 B.环境质量下降 C.房价升高 D.第一产业迅速发展
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据此完成23~24题。
23.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24.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的最佳季节分别是( )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
(测试范围:中国地理测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21 22 23 24
答案
二、综合题(本题共2大题,共52分)
25.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根据材料和我国某地区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O℃,7月平均气温24.6℃。
(1) 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8分)
(2) 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8分)
(3) 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14分)
26.下图为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读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 2011年3月1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
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
成渝经济区规划为“双核五带”布局,是继长三角、京津豫、珠三角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经济区域。
成渝经济区中的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第三、西部第二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以现有产业为基础,高起点、有选择地承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化工、轻工、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打造18条产业链。
(1)根据材料描述图示地区城市分布特点和成渝经济区南部产业发展带的比较优势。
(4分)
(2)根据材料简述重庆两江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有利条件。
(10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甲城市浓雾出现的主要季节,并分析该季节浓雾形成的主要原因。
(8分)
五星中学2013届暑期地理试卷(2012.8.27)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20 10 0 -10 12
11 9 8 7 6 4 3 2 1 月份
气温(℃)
浓
雾频率(%)
材料二 重庆月均温和浓雾
发生频率图
一、选择题(本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2大题,共52分)
25.(共30分)
(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小(每点2分,共8分)(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2分),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2分),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2分),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则易引发洪涝灾害(2分)。
(3)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2分),土壤较为肥沃(2分),雨热同期,灌溉条件好(2分),有利于发展种植业(2分);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2分),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2分),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可以发展林业和果业。
(2分)
26.(共22分)
(1)邻长江,水运便利(4分)。
(2)煤、天然气、盐、水及水能等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城市密集,市场广阔;国家政策的支持。
(每点2分,10分)
(3)主要集中(秋)冬季(2分);盆地(河谷)地形,大气稳定;(2分)河流众多,空气湿度大;(2分)(秋)冬季多晴日,夜晚降温快;城市凝结核多。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