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李白课件
• 4、歌咏祖国的自然山川。
• 《蜀道难》、《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 等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决龙门”(《公无 渡河》)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 •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 云台歌送丹丘子》) •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 十四》)。 •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横江 词》)。
艺术特点: ①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都体现了浪 漫主义的特点。 ②构思精巧,主次分明。 ③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相结合。 ④语言流畅自然,摆脱拘束,富有强烈 的感情色彩。
• 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说:“《梦游天 姥吟》,胸次皆烟霞云石,无分毫尘浊, 别是一副言语,故特为难到。” • 弘历敕编《唐宋诗醇》说:“此篇夭矫离 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 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4.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十载漫游时期 与杜甫相识,后与杜甫、 高适畅游梁宋齐鲁一带。 授道箓于紫极宫。 “一朝去京国,十年客 梁园”(《书赠蔡舍人雄》 ) 又到齐鲁,金陵、幽蓟等 地。
5.安史之乱时期
因从永王璘系浔阳狱 ,后长流夜郎。 上元二年(761) ,准备参加李光弼平 叛,途中因病折回。 宝应元年(762 ),病死于当涂族叔 李阳冰家。
郁贤皓著《李白选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0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 1、表现对理想的追求和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申管晏之谈, 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 大定,海县清一。” • 《古风· 齐有倜傥生》、《行路难》、《宣州 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上李邕》等。
第一节
李 白 醉 酒 图
李白的生平、
思想与个性
李 白 行 吟 图
李白(701-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又 称“李翰林” ,还有“诗仙”之 称。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最原始的材料有魏颢《李翰林集 序》、李阳冰《草堂集序》、范 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 墓碑并• 蜀道难 ﹡行路难(其一) ﹡将进酒 ﹡梦游 天姥吟留别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望庐 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
【本章阅读作品篇目 】
• • • • • • 登金陵凤凰台 山中问答 峨眉山月歌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独坐敬亭山 《赠孟浩然》
本诗以丰富的想象,虚构了奇幻的梦 境,并以梦境的最后破灭消失,暗喻自 己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表现了诗人追 求自由的理想,及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也流露出逃避现实的消及思想。
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以夸张映衬的手法概写天姥山的高大,这 是诗人入梦的缘由。 第二部分,写梦游天姥山的经过。这一部分又可以 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入梦飞上天姥山的情景,主要写了三个 场景:A、湖月照我影;B、脚著谢公屐;C、半壁 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第二层,写梦中游山奇观,通过想象联想,夸张描 写各种险怪奇异之景。 第三层,写梦醒。 第三部分写梦醒后的感慨,点明主题。
《丁都护歌》
首四句初步叙写纤夫拖船之苦。点出时间 (盛夏)、地点(云阳)、人物(纤夫)、场景 (拖船)。后八句,截取纤夫生活的片段,具体 写拖船之苦,点明拖船的性质(劳役),并发出 感叹,使诗歌极有现实的批判精神。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古风· 西上莲花山》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唐诗评选》: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 《姜斋诗话》: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 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景中情者,如“长安一片月 ”,自然是孤栖忆远之情。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 3、表现对劳动者和广大妇女的尊重和 同情。 • 《丁都护歌》、《秋浦歌· 炉火照天 地》、《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子 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等。
《秋浦歌· 炉火照天地》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四川江油李白故里
2. 仗剑去国、追求功业时期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
在湖北安陆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酒隐安陆,蹉 跎十年”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开元十八年(730)一入长安,隐居终南山。
迁家山东寓居任城(今山东济宁)。
3. 三年长安供奉翰林时期
天宝元年(742)秋,因玉真公主推荐,被诏 入京,作《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出 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 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 待诏翰林 天宝三载(744)春,上书求还山,玄宗赐金遣 之。
家世: 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 西汉李广的第 25 代孙,投 降匈奴的李陵之后。 “李白为胡人,生于西域” “突厥化的中国人”
出生地: 一是蜀中说 二是西域说 三是中亚碎叶说 四是条支说 大约五岁时随家人迁居四川,居 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
一生分为五个时期
1. 蜀中读书与任侠时期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上安州裴长史书》)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赠张相镐》)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与韩荆州书》)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感兴八首》之五) 开元五年(717)隐居大匡山读书, 从赵蕤学纵横术。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
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
瞿塘滟预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 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 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将进酒》
• 通观全篇,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忽 翕忽张,起落无常。情极悲愤而作狂放, 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情由悲转乐、转狂 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 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 亦有曲折。
梦游天姥吟留别
• • • • • • • • • • • • •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古风》其十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 一朝开光耀。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 拂衣可同调。
行 路 难
金停欲闲行长 樽杯渡来路风 清投黄垂难破 酒箸河钓,浪 斗不冰碧行会 十能塞溪路有 千食川上难时 玉拔将忽多直 盘剑登复歧挂 珍击太乘路云 羞柱行舟,帆 直心雪梦今济 万茫满日安沧 钱然山边在海
• • • • • • • • • • •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 2、揭露、抨击朝政的昏暗,表现对功名富 贵的蔑视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古 风· 大车扬飞尘》、 《古风· 西上莲花山》 、《答 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
• 《远别离》:“君失臣兮龙为 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 《乌栖曲》
古风· 大车扬飞尘
安徽采石矶李白衣冠冢
李白的生活和个性
1、信道求仙。 2、隐居游历。 3、仗义行侠,嗜酒终身。 4、求仕为官。 个性:狂放不羁,追求自由平等,乐观豪迈、 傲视权贵。
李白的思想
儒、道、侠、纵横家思想
的杂糅,以道家思想为主。
李 白 醉 酒 图
与李白有关的名胜古迹
怀 仙 阁
文 昌 阁
秋山万仞落秋潭,无限青枫好驻骖。 君跨长鲸去不返,独留明月照江南。
将 进 酒
《将 进 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 《李太白诗集》严羽评:“他人作诗用笔想, 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宣 州 谢 朓 楼 饯 别 校 书 叔 云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抑郁难平的苦闷,表示了要 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与 黑暗社会决绝的态度。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饯别时的 心绪和环境。 第二部分,是写饯别时 对自己和李云诗文的评论。 第三部分,写饯别中的 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