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俸伯中学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北京俸伯中学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3)小球在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来源】湖北洪湖市瞿家湾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变速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0.1 EF C【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且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2)从B到D,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BD间的距离为4.5cm0.5cm4cm0.04ms=-==;小球运动的时间20.2s0.4st=⨯=;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0.04m=0.1m/s0.4ssvt==;(3)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四图都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所以能说明小球做加速运动的是C图.【点睛】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长度测量、运动性质的判断,注意速度公式应用时,单位要统一,一般要统一为主单位再进行计算.2.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8.0cm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1)纸锥从A下落到C的过程是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根据照片测量出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下表是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将其中(a)、(b)两项内容补充完整.照片中纸锥的直径D/cm 照片中A到G的距离l/cm(a)________(b)________纸锥的平均速度 v/(m·s-1)0.50 8.40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来源】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加速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s/cm 纸锥下落的时间t/s 0.896【解析】【详解】(1)[1][2]图中纸锥从A下落到C的过程,一共曝光2次,两次的间隔时间相同,但是下落的间距越来越大,即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所以纸锥从A下落到C的过程做加速运动;(2)[3][4]小明根据照片测量出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照片中纸锥的直径和纸锥的实际直径,再测出照片中纸锥下落的距离,利用照片中纸锥直径与纸锥实际直径的比值等于照片中纸锥下落距离与纸锥下落实际距离的比值来得到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最后利用速度公式可得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所以还需要在(a)、(b)分别补上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s/cm和纸锥下落的时间t/s[5]纸锥的实际直径为d=8.0cm=0.08m;照片中纸锥的直径为D=0.50cm=0.0050m,照片中纸锥从A下落到G的距离为l =8.40cm=0.084m , 假设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为s ,根据(2)所分析则有D l d s=, 代入数据0.0050.0840.08m m m s= 解得s =1.344m ,从A 下落到G ,一共曝光6次,则纸锥从A 下落到G 的平均速度为1.344m 0.896m/s 60.25ss v t ===⨯。

3.晓华和同学取两张等大的同型号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同的大小纸锥,进行纸锥下落快慢的研究:(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此时应该拿至图乙的_______(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纸锥下落至地面的时间,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2)参照表中速度格式,请把实验表格中①和②两处填写完整_______;(3)在测量过程中,发现_____(选填“下落的时间”或“下落的路程”)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下落高度或换用锥角较_____(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4)晓华的同学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轻重(即质量)有关,并打算用第(1)题中的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晓华认为不科学,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来源】【校级联考】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答案】A 下落高度/m ;下落时间/s 下落时间 大 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解析】【分析】(1)若使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应使纸锥的尖端位置在同一水平高度处;(2)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svt=可知,要得到速度,需测量路程和时间,根据实验目的完成表格所要记录的物理量;(3)实验中若纸锥下落较快,则时间较难测量;因此可从增加时间等角度去考虑。

(4)制作纸锥时,从同样大小的纸上剪去了大小不等的一部分,造成了纸锥的轻重不同。

【详解】(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因为着地时纸锥的下端先着地,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2)根据svt=可知,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本实验是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因此需要测量下落的高度h和下落所用的时间,故表格中空缺的内容是:①下落的高度h/m;②下落所用时间t/s。

(3)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为减小误差,还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4)根据纸锥的制作方法,由于剪去部分的大小不同,所以纸锥的质量会不同,即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所以不科学。

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 或“小”)(2)请根据图中所的信息计算:若小球在AC 上的平均速度表示为v AC,则v AC=_________________m/s;(3)小球在AC 上的平均速度v AC、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v AB和在BC 段的平均速度v 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

【来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小 0.3 v BC >v AC>v AB【解析】【详解】(1)当斜面坡度越大时,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2)已知斜面上刻度的分度值为1cm,由图知,小车通过AC的路程为;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所以小车通过AC的平均速度为:;(3)小车通过AB的路程为;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所以小车通过AB的平均速度为;小车通过BC的路程为;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所以小车通过BC的平均速度为;比较可知:。

【点睛】重点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理解当斜面的倾斜程度较小时,小车的运动时间较长,所以便于测量时间,计算速度时注意单位要统一。

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秒表.(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填“陡”或“缓”)些,目的是______.(3)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过程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来源】人教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题【答案】刻度尺缓便于测时间变速0.180.225【解析】【详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了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缓些。

(3)全程长,通过全程的时间全程的平均速度下半段路程为:时间为:则:由可以知道,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点睛】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

计算出小车全程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根据平均速度的比较,得出小车从斜面到底端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6.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

(1)将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如图乙所示的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图中的______(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

(2)观察纸锥下落的快慢时,小明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地面的先后;你也可以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_______所运动的距离。

(3)在接下来的“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为了便于测量下落时间,应选择图乙中的纸锥_____(填“A”或“B”)。

(4)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

拍下的照片如图丁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m/s。

(5)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______(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来源】人教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答案】乙相同时间A先变大后不变0.16A【解析】【详解】(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落到地面时,纸锥的尖先着地,所以应以锥尖为准,故应选图乙的位置释放;(2)观察纸锥下落的快慢时,小明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地面的先后;也可以在相同时间时,通过物体经过的距离比较快慢,所以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相同时间所运动的距离。

(3)纸锥A锥角较大,受到空气阻力较大,在下落相同高度时,用时较长,方便测量时间;所以在接下来的“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为了便于测量下落时间,应选择图乙中的纸锥A;(4)由图丁知,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由题意可知,AB间的运动时间t=0.2s×2=0.4s,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纸锥的速度为:;(5)A、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故A符合题意;B、速度随时间没有变化,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表示速度随时间匀速增加,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所以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