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学年鼓实九上语文期初试卷解析

2018-2019学年鼓实九上语文期初试卷解析

2019鼓楼实验中学初三年级期初测试(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4分)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8分)如果说,王维的诗歌仿佛是新鲜的空气,清yíng 而透澈,那么,李白的诗歌则是长风巨浪,波澜.壮阔。

如同他《江上吟》所写的那样:“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李白就仿佛是时代高潮上的一个弄潮儿,他的诗歌中澎pài着时代的风涛,充满了强烈而又集中的艺术力量,这便使他成为盛唐时代的一个风云人物,一个集中的典型。

(选自九上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知识补白)(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澜()酣()(2分)(2)看拼音写汉字:清yíng ()澎pài()(2分)(3)画横线句的标点有一处错误,你的修改建议是(1分)(4)用楷书临写(3分)兴酣落笔摇五岳【参考答案】(1)lán hān(2)盈湃(3)“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4)兴酣落笔摇五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的字词及标点的掌握,难度系数低。

第三小问考查标点的使用,所引诗句可独立成句,意思完整,所以句号应该放在引号里。

2.古诗文名句填空。

(8分)①,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但愿人长久,。

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④露从今夜白,。

⑤云横秦岭家何在?。

⑥考试在即,我修改了自己的QQ签名,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 ,。

”来给自己鼓劲。

⑦美国政府借贸易逆差过大为由,频频对中国发难,其实是。

根本意图在遏制中国崛起。

(请用《醉翁亭记》中的句子填空)【参考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千里共婵娟雾凇沆砀月是故乡明雪拥蓝关马不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醉翁之意不在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考查的都是必背古诗文。

难度系数低。

学生在平时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好积累,熟练背诵。

3.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③①⑥②⑤④B.③⑤②⑥①④C.③⑥①②⑤④D.③②①⑥⑤④【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连贯排序。

该语段是一个描述性语段,可以根据时间顺序来排序。

①是日暮,⑥是月升之时,②是更深人静,⑤是第二天早晨,所以只能选A。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B.唐宋八大家:韩愈、范仲淹、欧阳修、苏轼C.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D.律诗:《商山早行》《水调歌头》《月夜忆舍弟》《钱塘湖春行》【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B项,唐宋八大家为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范仲淹不在其中。

C项,《朝花夕拾》为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不属于小说。

D项,《水调歌头》选自《东坡乐府笺》是苏轼的一首词。

故本题选A。

5.某校开展“光影流年——电影主题周”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4分)(1)学生会开展“对对联,赢影票”活动,请帮助小祥同学为下面的上联选出合适的下联。

()(2分)上联:咫尺银幕,流转千般光彩下联:A.斗室方桌,遍览万古文章。

B.方寸镜头,透视万种风情。

C.琳琅满布,经营百样繁华。

D.小小梨园,上演生旦净丑。

【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相关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上下联需满足语句对仗、词性相同、修辞运用及使用语境一致等条件。

上联中“咫尺”与下联“方寸”相对,且“镜头”一词,也符合“电影周”的活动主题。

故选B。

(2)校团委组织了“戏曲电影展映”活动,并在学生中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

结果如下:仔细阅读上图,请用简洁的语言作答。

(每空限10字以内,不得出现数字。

)展映后,学生对戏曲电影的喜爱及支持率均。

(2分)【参考答案】大幅提升,但仍不够高。

【解析】本题为图表题,考查学生将表格转化文字的能力。

答这类题,需要观察表格中的文字和数据,结合标题,得出结论,结论中一般不能直接出现表格中的数据。

本题表格中的数据以柱状图形式并列,注意数据间的对比,展映后,学生对戏剧的喜爱与支持率有明显提升,但最高数值为50%,所以仍不够高。

二(46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6-7题(4分)长沙过贾谊宅①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

②栖迟:淹留。

③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6.依现代汉语,这首律诗不押韵;但按唐代的读音,此诗是合乎律诗规范的。

推测一下,本诗的“悲”、“涯”和、在古代是押韵的。

(2分)【参考答案】时、知【解析】这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律诗文学常识的把握,难度不是很大。

题目问在本诗中,“悲”、“涯”和哪两个字是押韵的,学过律诗的学生都知道,律诗的四联尾字是必须要押韵的,所以很容易就能填出“时”、“知”这两个答案。

同时要注意的是,律师的首句末字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其实本诗中首句末字“迟”也是入韵的,但此处因为只需写两个答案,所以建议直接写“时”和“知”。

7.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北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慨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的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参考答案】D【解析】这一考查的是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以及抒情手法,难度也不是很大,属于比较好得分的题目。

D选项的错误在于,作者在表达情感时,一方面,是借用一些凄凉的意向如“寂寂江山”等表达情感,此为借景抒情;另一方面是通过和贾谊的“对话”的形式(怜君何事到天涯),来反映自己的境遇,此为借古讽今。

尾联并没有直白的说出自己的悲凉和愤懑,这些情感都藏在了诗句之中,因此没有直抒胸臆。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8-13题。

(16分)【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鲜明地显露。

②本:根据。

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丙】醉翁亭太守醉也。

每一幅丹青都是酒做的每一轮明月都这么懒懒得打扰梦里的人每一条河流都这么辣挡不住呼啸而去的古老酒水醉翁亭,不过是山水之间的一颗虫牙酩酊大醉吧太守,酒乃戒怒之水,忘了世界,忘了疼8.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是一词多义题,考查的是虚词“而”字的一词多义。

在中考一词多义的考查中,而考查频次较高,而且比较考验学生对文本上下内容的把握,属于比较有区分度的题目。

ABC 三个选项都是一个状态+一个动作,所以此时“而”表示的是一种修饰,修饰的是“而”后面的那个动作。

而D选项中,而不知人之乐的前文是“禽鸟知山林之乐”,所以前文为“知”后文为“不知”,很明显是转折关系,所以选D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佳木秀.而繁阴(茂盛)B.树林阴翳.(阴影)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命其亭焉(写下)【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是文言实词含义的考查。

B选项虽然很多学生都还没有学过这个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词性判断来辨别这个字的解释是否正确,树林是名词,阴是名词,表示阴影,如果翳还表示阴影,那这句话就是“树林阴影阴影”显然不通顺,所以可以直接选出。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 晦明/变化者C.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 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是断句题,做这类题型,学生对于句子成分、常见句式要有一个熟练的把握。

D选项,联系上后一句“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所以……者;……也。

”是一个典型的表明因果的句式,中间自然是不能断开的,应该在“知”之后,“所以”之前断一处。

11.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 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 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 甲乙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 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大意的把握,D选项中,丰乐亭的命名在原文中是“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是说,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所以,这并不是根据情趣爱好命名。

而是基于百姓的安乐、刺史的职责所命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