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权利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理解
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民事关系,其以当事人地位相互平等为基本特征。
在辨析民事法律关系性质时,首先应当厘清相关特定当事人之间的事实,剥离无关当事人。
然后,在以民事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条文对事实进行界定。
民事法律关系有三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客体是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即权利义务效力之所及。
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不同的客体;物权的客体是物,债权的客体是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行为(给付),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人身权的客体是人身利益,包括人格利益(人格权法律关系客体)和身份利益(身份权法律关系客体)。
二、民事权利的概念
民事权利指民事主体受到法律强制力保护、享受私法上利益的自由。
民事权利以私法利益为内容,以自由为形式,以法律强制力为保障。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人格权辨析)
生命权是指人保有生命不受侵害的权利;健康权,是指人保有身体机能正常发挥生理作用的权利;身体权是指人对于身体的支配
及保有其完整的权利。
生命侵权是阻断生命存续,所以健康权侵害和身体权侵害要以“时间段”内的生命存续为条件。
肖像权的侵权以及与其他权利的关系
肖像是指人的形象通过其他的载体再现。
肖像本质是他人能够通过该外部载体的形象与其本人产生联系。
即知道“那个人是谁”。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有权决定是否制作本人的肖像以及如何使用的权利。
肖像侵权的构成要件有二:一是擅自制作、使用他人肖像;二是以营利为目的,二者缺一不可。
当肖像中包含隐私内容的时候,构成肖像侵权的同时也构成隐私侵权。
关于照片所有权、肖像权、著作权三者之间关系。
(图示)
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
名誉权指民事主体保持并维护自己的社会名声的权利。
名誉侵权的要件有二:一是行为要件,实施侮辱、诽谤等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二是结果要件,造成受害人名声的社会评价降低。
二者缺一不可。
隐私权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权利,隐私权仅限于自然人拥有。
隐私权的侵权行为有两种表现:一是窥探他人隐私信息,二是擅自公开他人隐私信息。
两种表现具备其一即构成隐私侵权。
隐私权与名誉权两种人格权是并列关系,即存在同时侵犯两种权利的情况。
姓名权指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
姓名侵权的把握有两方面:一是干涉、盗用、冒用他人的姓名;二是商事人格权理论中的以营利为目的擅自使用他人姓名。
权利的作用分类(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
支配权
支配权是指直接支配权利客体并获得支配利益的权利,人格权、物权、知识产权、继承权均属于支配权。
支配权的义务人具有不特定性,不特定的义务人承担消极义务,即不侵害权利人正常支配权利的义务。
基于此支配权也称绝对权、对世权。
支配权无需
义务人的协助、配合,即可实现权利的支配目的。
支配权具有排他性,无排他则无支配。
请求权
请求权指权利人请求义务人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权利,请求权所对应的义务人具有特定性,请求权人只能向特定义务人主张权利。
基于此,请求权也称相对权、对人权。
请求权必须通过义务人履行一定行为,才能实现权利之目的。
请求权之间没有排他性。
请求权三种类型:债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占有保护请求权
对于债权请求权应把握:第一,债权请求权是一种请求义务人给付的权利,可理解为“要义务人的东西”。
第二,义务人的“东西”既包括“财产”也包括“劳务”。
而就“财产”而言既包括义务人享有所有权的财产,也包括享有他物权的财产。
第三,金钱具有“占有即所有”的法律属性,在任何法律关系中,请求义务人支付金钱的权利(如价金请求权、还款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违约金请求权)都属于债权请求权。
物权请求权是基于物权而请求义务人返还原物、排除妨害、消除危险的权利。
可以理解为“要自己的东西”,既包括“自己享有所有权的东西”,也包括“自己享有他物权的东西”。
只要权利人是物权人,都可基于物权提出请求。
并非任何物权人都可向无权占有人主张返还原物,只有能够占有标的物的物权人,才有资格提
出返还原物请求权。
原则上,大多数物权人如所有权人、质权人、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承包经营权人等均占有标的物。
但像抵押权人、地役权不占有标的物。
占有保护请求权,是基于占有而请求对方返还原物、排除妨害、消除危险的权利,即“要自己占有的东西”的权利。
其提出请求是以权利人是占有人为依据,至于占有人是否享有物权,在所不问。
物权请求权、占有保护请求权的返还原物的对象为无权占有标的物的人(无权占有人),包括直接占有人(对无权占有物直接支配)和间接占有人(虽未直接支配无权占有物,但对其可以控制)。
而排除妨害、消危险对象包括行为妨害人(具体实施妨害、造成危险状态)和状态妨害人(对造成妨害的状态有法律上的支配能力)。
抗辩权
抗辩权指请求权的义务人以请求权依据意外的事由,阻却请求权效力、拒绝履行请求行为的权利。
常见的抗辩权如诉讼时效抗辩权、双务合同抗辩权、先诉抗辩权。
对于抗辩权的理解:首先,有请求才有抗辩,请求权的义务人才享有抗辩权。
其次,抗辩权是一种消极的权利,其以拒绝履行请求权的行为为其内容。
最后抗辩权与否认的区别,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是拒绝请求权的主张,但否认是直接否定请求权合法存在为内容,并无需在请求权依据之外,提出任何拒绝履行的事实依据。
抗辩则是以承认请求权合
法为前提,其主张来源于请求权之外的法律事实。
形成权
形成权是指以单方意志决定特定法律关系是否存续、变更的权利。
如解除权、变更权、追认权、拒绝权、决定权、抵销权、撤销权都属于形成权。
形成权既可以来源于法律规定,也可以来源于当事人约定。
享有形成权后,必须通过“行使形成权”的行为才能引起相应法律后果,作为是一种单方决定权,其行使不以对方当事人同意为条件。
但形成权的行使,在有法律要求起诉、仲裁或申请的,应当依法行使,不能采取单方通知的形式。
形成权受到除斥期间的限制,所谓除斥期间是指限制形成权行使的不变期间。
其与诉讼时效不同,诉讼时效可适用中断、中止规则的强行法制度,且诉讼时效届满不会消灭请求权。
但除斥期间届满,形成权消灭。
除斥期间的长度有法定则依法定,无法定则依当事人约定。
一方当事人行使解除权、抵销权时,允许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
异议期间没有约定,则为对方当事人收到解除通知、抵销通知之日起三个月。
权利的自助保护(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