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专题整合篇专题六变异、育种与进化[满分9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6·海南)六倍体的普通小麦体细胞含42条染色体,用紫外线处理小麦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锈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B.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最多时含有42条染色体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D.紫外线诱发的突变,决定小麦向抗病的方向进化解析从题干先获取或提炼一些基本信息,然后再对选项分析判断。
由小麦为六倍体和体细胞含42条染色体推测,小麦的单倍体体细胞含3个染色体组和21条染色体;由对抗锈病植株X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抗病植株占50%推测,植株X发生了显性突变且为杂合子。
答案 B2.(2016·黄石模拟)家蚕属于ZW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下图所示为家蚕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第2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正常雌性家蚕产生的雌配子类型有四种B.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基因突变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到D.突变体Ⅲ中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正常雌性家蚕产生的配子有AZ、AW、aZ、aW四种,A项正确。
和正常细胞相比,突变体I的基因型由Aa变成aa,可能来自基因突变,B项正确。
突变体Ⅱ缺失基因A,可能来自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到,C项正确。
A和a本来在2号染色体上,结果突变体Ⅲ显示A基因迁移到W染色体上,说明发生了易位,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不遵循分离定律,D项错误。
答案 D3.(2016·济宁模拟)以下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其变异也不能遗传给后代B.取二倍体植株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皆为纯合植株,自交无性状分离C.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该变异为基因突变D.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会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其变异可通过无性繁殖技术遗传给后代,A项错误。
取二倍体植株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皆为单倍体幼苗,要获得纯合植株,还需秋水仙素诱导,B项错误。
和基因型AaBb相比,基因型AaB少了一个基因b,原因可能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缺失一个片段),也可能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缺失一条),C项错误。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属于易位,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项正确。
答案 D4.(2016·哈尔滨模拟)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解析物理因素可以提高基因的突变率;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并没有形成新的基因;三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如三倍体无子西瓜;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
故选A。
答案 A5.(2016·福建)下列育种目标与采取的育种方式相匹配的是解析杂交育种能集中亲本的优良性状,A项错误。
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项错误。
诱变育种能产生新的性状,C项错误。
多倍体育种可培育出多倍体,而多倍体的营养器官较大,D项正确。
答案 D6.(2016·枣庄质检)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且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C.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D.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解析自然选择不决定基因的产生,只会导致所决定性状适应环境的基因的频率不断上升,A项错误。
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因此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B项正确。
抗生素的滥用是一种环境因素,环境对变异只起到选择作用,而不能起诱导作用,C项错误。
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项错误。
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54分)7.(20分)(2016·台州质检)果蝇的体色由等位基因A、a控制。
眼色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下表是两只灰身红眼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请分析回答:(1)果蝇体色性状中__________色为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
(2)母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1代的灰身红眼雌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
(3)让F1代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所得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4)F2代中偶然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X b X b Y的雌蝇。
其原因可能是亲本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细胞分裂异常所致。
用遗传图解加以说明(只考虑眼色基因,只列出与X b X b Y形成有关的配子,不考虑基因突变)。
解析(1)两只灰色红眼果蝇杂交后代雄蝇分别是黑身和白眼性状,说明灰身和红眼性状为显性。
就眼色而言,后代雌蝇和雄蝇表现型有所不同,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子代即F1中无论雌雄都为灰身∶黑身=3∶1,推测亲本基因型为Aa×Aa;雌蝇只有红眼,雄蝇有红眼、白眼,推测亲本基因型为X B X b×X B Y。
综合考虑两对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AaX B X b×AaX B Y。
子一代即F1灰身红眼雌蝇(A_X B X_)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1/3×1/2=5/6。
(3)F1中灰身果蝇的基因型为AA(1/3)和Aa(2/3),计算出该代的基因频率为A占2/3,a占1/3。
自由交配不改变亲代的基因频率且使子代达到遗传平衡,根据公式(p+q)2=p2+2pq+q2算出F2各基因型的频率,AA、Aa、aa依次为4/9、4/9、1/9,性状分离比为灰身∶黑身=(4/9+4/9)∶1/9=8∶1。
(4)亲本雄蝇不含X b 基因,说明子代中的X b X b由亲本雌蝇提供,而亲本雌蝇基因型为X B X b,说明雌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有关的遗传图解见答案。
答案(1)灰身X (2)AaX B X b5/6 (3)灰身∶黑身=8∶1(4)次级卵母遗传图解如下8.(19分)(2016·厦门月考)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的富含维生素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如图是某种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子新品种的过程。
据图回答:(1)填育种类型:①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⑦过程用到的药剂是秋水仙素,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④过程是自交,则产生的AAAA的概率是__________。
(4)若⑤过程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__,该植株所结果实无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AA植株和AAAA植株不是一个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过程涉及a基因变成A基因的过程,表示诱变育种。
③基因加倍,反映出染色体加倍,表示多倍体育种。
(2)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
(3)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值为AA(1/6)、aa(1/6)、Aa(4/6),因此子代基因型为AAAA的概率为1/36。
(4)基因型为AAA的植株属于三倍体,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为29×3=87(条)。
三倍体由于每组同源染色体为三条,出现联会紊乱现象,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不能形成种子。
三倍体的不育性既说明本身不是一个物种,也间接说明其两个亲本即基因型为AA的植株和AAAA的植株属于两个物种。
答案(1)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2)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3)136(4)87 联会紊乱,不能产生能育(有效)的配子杂交后代不育9.(15分)(2016·福建)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
(1)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这时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
(2)生物进化的单位是__________,进化的原材料由__________提供,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解析(1)该种群Aa所占的比值为50%,单纯的自交不改变基因频率,因此自交后子代的基因频率为:A为30%+50%×1/2=55%,a为20%+50%×1/2=45%。
不考虑所占比值,Aa自交产生AA和aa的概率分别为1/4、1/4。
考虑亲本各基因型所占的比值,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值应为30%+50%×1/4=42.5%,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值应为20%+50%×1/4=32.5%。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作答。
答案(1)42.5%、32.5% 55%、45%(2)种群(1分)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