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学雷锋日雷锋的故事简介事迹图片资料雷锋因公殉职后,毛泽东、周恩来题词,全国掀起学雷锋热潮,题字当天就被定为“学雷锋日”。
雷锋,原名雷正兴。
1940年12月18日,农历11月20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给他取了一个乳名叫“庚伢子”。
雷锋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雷锋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家里很穷,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血海深仇,我永远铭记在心。
”雷锋的爷爷叫雷新庭,以租种地主田地谋生,整年辛苦劳作,但仍无法维持家人的生计,最后身染重病,卧床不起。
到年关时,地主前来逼债,要雷家在年前还清租债,雷新庭无力偿还,悲愤交集,病情加重,在过年的鞭炮声中被活活逼死。
雷锋的父亲雷明亮,从小和雷锋的爷爷一起务农,租佃地主的地生活。
在1929年著名的湖南农*****动中,参加过农*****动。
后来大革命失败,雷明亮到长沙市仁和福油盐铺当了挑夫。
资本家逼迫他到江边去运货,结果遭到歹徒毒打,重伤吐血,又带着伤病回到家乡种田。
1944年雷明亮被日寇拉去做挑夫,由于反抗遭受毒打,吐血越来越厉害,也没有钱医治,于1945年春天病死。
雷锋的哥哥雷振德,12岁时离家到几百里外的天津市一家工厂做童工,得了童子痨(肺结核)。
由于身染重病,工作时突然昏倒在机器旁,被轧伤了胳膊和手指,随后被老板辞掉。
雷振德带着病残回到家乡,又到一家印染作坊做童工。
由于劳累过度,肺病一天天加重,又没钱医治,1946年也死去了。
雷锋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弟弟,也是连饿带病死在妈妈的怀里。
雷锋6岁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妈妈两个人。
雷锋的妈妈也是一个受尽折磨的苦命人。
她是铁匠的女儿,生下来几天,由于贫困,父母无力抚养,就把她送进长沙一家育婴堂,简家塘一个姓杨的妇女把她抱回家抚养,6岁时把她送给雷家做了童养媳。
后来,雷锋的母亲被地主唐四滚子污辱而自尽。
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
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
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有钱人家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柴。
有一天雷锋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举起柴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
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
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土改。
同年夏,乡政府的党支书供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
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
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
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
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
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
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兵役局(现人民武装部)表明参军的决心。
他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
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任班长。
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
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
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1962年8月因公殉职。
因公殉职后,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此后,掀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雷锋学习的热潮。
此后,每年三月五日便成了全民学雷锋的日子。
雷锋老照片集雷锋故居雷锋故居。
这里原为唐姓雇主的庄屋,雷锋祖父新庭三兄弟佃种唐家的田时就住在这里。
庄屋原有房屋12间,约80平方米,为四合院式的土砖茅屋,三面环山,西面有塘和田,路从塘边出进。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这里,建国时分给了这个孤儿两间半屋,到1956年11月,雷锋在这里度过了16个春秋。
1958年,房子因年久失修,被堂叔雷明光拆了,后来在雷锋家的原地基上恢复了三间房子。
1968年,望城县雷锋纪念馆建成后,为配合纪念馆的展览,体现雷锋家乡的特色,就把这个雷锋苦难家史的历史见证保留了下来。
高等小学毕业前夕的雷锋高等小学毕业前夕的雷锋。
雷锋是“新中国”树立的颇有代表性的一个“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样板人物。
从识字起,他就开始接受普及共产主义的教育。
1950年夏,雷锋快满10岁时,安庆乡政府决定送这个孤儿去读小学,这是一个免费的受教育机会,他得到了乡长彭德茂的特别关照。
雷锋就读的第一所学校是回龙塘小学,还是乡长彭德茂亲自带他去的。
少先队队日时的合影雷锋上小学时一共换了五个学校,因为当时小学很少,而且条件很差,有的学校只开办小学一二年级,有的只开办三四年级,为了读完小学六年级,雷锋共换了五次学校,其中有的学校是更名,有的是合并。
雷锋与少先队标志合影的照片1955年,“六一”儿童节,雷锋参加少先队队日活动,担任大鼓手。
这是雷锋(前排左一)和老师、同学在长沙烈士公园过少先队队日时的合影。
雷锋是学校的文艺活动积极分子,这也许跟他从小跟着六叔祖走街串巷唱过皮影戏,有音乐和表演的天赋有关。
在他就读过的几所学校里,他一直都是文艺骨干,几乎每次演出雷锋都要登台表演。
在望城县县委机关工作时期的雷锋在望城县县委机关工作时期的雷锋。
那时雷锋的名字还叫雷正兴。
这张照片是从合影中截取出来的。
16岁的孤儿雷锋在成为公务员之后,简直把单位当成家一样。
一开始,县委办公室只分配他负责打扫县委书记张兴玉的办公室、会议室的卫生和打开水。
可是雷锋连同其他办公室和会议室的卫生和打开水全包了不算,还坚持天天打扫办公楼楼上楼下走廊的卫生。
后来雷锋的工作内容增加了,除了做卫生,还负责机关门卫工作,床铺就在招待所的传达室内。
雷锋见到同事总是笑脸相迎,对谁都非常热情,机关里的人都很喜欢他。
据同事钟光仁回忆,雷锋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挺逗人喜爱的”。
公务员雷锋此时最向往的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根据后来整理的关于雷锋的材料可以看到,雷锋几乎向县委机关的每一个党员咨询过怎样成为党员的事情。
雷锋很爱看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同时也喜欢看英雄故事、文学名著。
根据回忆材料,当时雷锋看的书有:《怎样做一个共青团员》、《毛泽东选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还有《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把一切献给党》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选集》发行不多,不像后来那么普及,一个县也就只有那么一两套,而且通常只在县委书记那里。
雷锋穿着上面写着“锻炼”二字的有领汗衫1957年7月20日的雷锋,穿着上面写着“锻炼”二字的有领汗衫。
雷锋在思想上追求进步,生活上却有着浪漫的情调。
他是一个爱花的人,望城农民喜欢种“红花草”(学名紫云英)肥田,每到阳春三月,红花草盛开,如火如霞,雷锋喜欢到田野里观赏这种美景。
他还采一些回来养在盛水的小玻璃瓶里。
据冯健回忆,她去北京开会的时候,雷锋还特意采来一束红花草送给她。
冯健和雷锋以姐弟相称。
干姐姐冯健发现雷锋其实是个很爱漂亮的小伙子,他梳着整齐的发型,每当走到能照见人影的玻璃窗前、清水池边,都要拉拉衣襟,整整头发,掸掸尘土,做出一副精神百倍的样子。
雷锋还有淘气的一面,他背着县委书记的行李走路时,很喜欢用手做持枪状,瞄着树,瞄着小鸟,夜晚就瞄着星星月亮,口中还“啪啪”作声,模拟枪声。
.与望城县治沩工程工地领导的合影1958年时的雷锋1958年时的雷锋,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个机遇:成为全县第一位拖拉机手,几乎与此同时,雷锋也开始了他的初恋。
在风景秀丽的团山湖畔,洋溢着活力的雷锋可谓春风得意,前途光明。
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留影。
与雷锋同行的杨必华写下了那天的情景:“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上武昌街头,径直朝长江大桥走去。
清凉的江风吹拂着我们的面颊,辽阔的长江,雄伟的大桥,使我们目眩神驰,赞叹不已。
雷锋站在江边仰望着大桥,眼里闪着激动的光亮,他忽然说了句:‘原来全是钢铁呀!’……雷锋神情庄重地指着大桥说,下层铁路桥是钢铁造的,上层公路桥也是钢铁造的,‘这需要多少钢铁呀!’”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留影雷锋在天安门前停着的一辆摩托车上留影。
他的姿势前倾,车似乎正在飞驰过长安街。
雷锋一脸灿烂,坐在摩托车上留影同样是件时髦的事。
雷锋在天安门前停着的一辆摩托车上留影雷锋的左手拿着提篮在天安门留影雷锋在天安门留影这两张其实是雷锋在天安门留影的同一张照片。
仔细看会发现两张照片有不同之处。
一张雷锋的左手拿着提篮,提篮上还印着几朵鲜花;而另一张雷锋的左手则是空的。
手上空空的那张照片是雷锋牺牲后,在全国的各大媒体正式发表过的,当时由于提篮上的鲜花图案被视为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拿在共产主义模范战士雷锋的手上似乎不太合适,于是在发表的时候就把整个提篮都给“技术处理”掉了。
在化工总厂洗煤车间时的雷锋在化工总厂洗煤车间时,雷锋上下班总是穿着一套工厂发的劳动服和大头鞋,业余时间也还是这种打扮,同事们都劝他去买件流行的皮夹克,雷锋刚开始不同意,后来在几个女老乡的再三鼓动下,雷锋终于去商场里购置了平生最豪华的一整套新衣:一件棕黑色的天津公私合营华光皮件厂出品的“光荣花”牌皮夹克,定价44元人民币,一条深蓝色的料子裤,一双黑色皮鞋,还买了一瓶“友谊牌”雪花膏。
在宿舍里,雷锋一穿上新衣服,形象大变,同事们赞不绝口,都说“现代化的工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后来同事们却很少再见到雷锋穿他的新衣服,只穿过一次皮鞋和工友们去跳舞。
雷锋在老乡的教导下也学会了跳舞,当时中苏两国关系很好,中国不少东西都学苏联,跳舞就是其中的业余活动。
雷锋很少穿皮夹克,有一次大家问他为什么不穿了,开始他推说是穿着不自然,不舒服,后来见瞒不过,就拿出了一封信。
原来,雷锋来鞍钢之后,仍向望城县委的领导写信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就在雷锋买回新衣服不久,曾收到县里领导的一封信,说希望雷锋在伟大的工人阶级队伍中,艰苦奋斗,永不忘本,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真正的工人……这封信让雷锋的内心很不安,觉得自己从农场刚到钢铁厂没几个月,还在学徒期间,工作还谈不上任何贡献,就讲究起穿戴来,有点忘本了,于是就不再把皮夹克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