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最新题库 完整版

2014年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最新题库 完整版

03709马克思一、单选题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B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D )A.逻辑性B.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4.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5.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B )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B )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7.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A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8.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A )A.配第、斯密、李嘉图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9.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A )A.理论品质B.理论基础C.理论核心D.理论内涵10.黑格尔、费尔巴哈是( A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B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B.世界是统一的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B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B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C.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D.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D.事物的变化是否合乎规律5.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C )A.普遍联系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具体分析法6.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C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9.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D )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1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12.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辩证的否定的原理1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A.广延性 B.存在性C.物质性 D.可知性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15.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D )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 D.实践的1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 )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D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8.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B )A.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9.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D )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20.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2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2.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D )A.客观性B.普遍性 C.特殊性D.斗争性2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 B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2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D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25.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C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2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C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27.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28.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D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29.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C )A.学习书本知识B.进行社会调查C.参加社会实践D.研究实际情况30.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感觉的集合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31.“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一种( A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3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稻谷、小麦、大豆、高梁等之间的关系属于( C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33.“揠苗助长”这个寓言说明( D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D.如果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34.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 A )A.客观性B.变动性C.社会性D.能动性35.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6.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 )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37.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外部矛盾 C. 事物的主要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38.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 D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39.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A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40.“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这是一种( C )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41.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 D )A.辩证法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4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C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43.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 D )A.坚持实践的观点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C.坚持辩证的否定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 D )A.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45.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B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4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D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47.“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 C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4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表明时间具有( C )A.持续性 B.绝对性 C.一维性 D.伸张性1.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C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3.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B)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全面性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C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B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6.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