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结题报告
单位:霍城县第四中学负责人:荣志军邮编:835200一.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
二、课题简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的生活品质日益提高,电脑已经成为一件日用商品逐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学生都已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他们也迫切希望能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提供有利的服务。
但任何学科的存在与发展都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其它课程有效的融合才能更好的发展。
单一的信息技术教学已无法满足教学信息化的要求,教学的现状已越来越呈现出种种不足。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绘制电脑图画,制作FLASH动画、网页,除了信息技术课堂上所学的诸如复制粘贴、各种工具的应用等电脑技术外,其中的许多环节如色彩(色彩的明度对比、色彩的色相对比、色相环知识)、构图、素材的绘制,透视关系等都与美术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电脑美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在美术学科中所掌握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鉴赏能力的综合反映。
一个优秀的电脑美术作品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还应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更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并提出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一是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工具,要把信息化做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二是要把信息技术做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为学习的方式,发
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的。
而在以上大的教学改革背景下,针对我校美术欣赏课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展开了以“影视广告赏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课题的教学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影视广告赏析与信息技术整合,不仅是美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对知识拓展和深化的需要。
首先,影视广告针对信息技术有其自身的代表性,因为影视广告本身就是媒体艺术,是各种信息流的综合与协调,多媒体的使用不是他的目的,而是手段,离开了信息技术就不可能有影视广告的欣赏。
其次,影视广告欣赏拓展了美术欣赏课的外延,在以往一只粉笔一张挂图式的传统美术课中,影视广告不可能深入开展的,
只能一代而过,学生也只能是“望梅止渴”。
只有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课堂才能使其变成为可能。
再次,影视广告欣赏具有时代性,符合时代的发展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影视广告欣赏符合时代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影视广告所蕴含的各种信息,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使其审美、社会责任、创新、感受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成为可能。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酝酿期:在2003年正式启动课题前,就利用多媒体教室辅助影视广告教学,已尝试到利用电脑教学在美术课中所呈现的多样式及多容量的优势并积蓄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二)发展期:2003年7月以典型课例《影视广告的分类》入手在高一三班开展试验,初步构建基于单机的“情景-探究”在多媒体课堂中的实践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三)深入研究期:2003年11月通过初期的探索,总结经验和不足,摆正课件、教学、学生的相互关系,在典型课例《影
视广告的创意》中大胆实践课堂模式的改革,引用竞争机制激励学生思考,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理念。
(四)完善期:2004年起着手于影视广告赏析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深入进程,通过《影视广告的制作》这一典型课例,针对探究式学习展开研究,总结和开创出探索发现学习
巩固验证,这一新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五. 形成课题研究的结果
在整合模式研究中课堂教学结构涉及的各个行为主体,都是研究对象,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各过程等,其中主要是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什么方式进行引导,学生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辅之以比较法、问卷调查法。
行动研究与课堂教学模式或者说结构改革的结合,不仅是可能而且是可行的,在探寻其规律中我们首先通过调查了解,影视广告赏析在课堂实践中实践的问题及整合的可行性。
在应用信息
技术,改进教学的设想基础上,制定有指导、可实践、有评价可修改的具体计划。
再次进行教学课堂实践,将设想付诸实现,并从结果中得出总结评价。
我校影视广告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结果主要是:
(一)完善学习过程,实现美术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信息过程,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本身就是在实现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的呈现而是通过改革课堂结构与模式帮助学生实现探究学习和发现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审美力和表现力,主动的建构知识,并促进学生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实现小组协合学习和竞赛式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审美能力、鉴别力。
只有老师通过对信息不断处理、组织、引导让学生自我感知、体验发现,与以往的知识经验对比,才能使学生不断丰富表现经验及情感的积蓄,最后实现应用做一个有审美鉴别力的人。
(三)改善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以适合教学改革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学模式的改变,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判断和感悟及创新的能力,相互交流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能以一定的信息表现形式,有效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
六、课题研究的结论
通过三节典型课例在多媒体课堂的实践,得出以下结果:(一)教师、学生、课件三者的相应角色
1 教师美术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在新形势的教学体制下,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知识的传授者和组织者,他要给学生在课堂中探寻中提供有力的帮助和适当的引导,越来越少的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他正式的职能外,更是一个顾问和意见交换者。
2学生体验者与参与者
作为美术学科,他是一个强调感性与体验的学科。
特别关注学生的情趣体验和积累,其目的在可通过实际体验来锤炼悟性和感受力。
在影视广告的制作这一课中,我们模拟拍摄了几个校园公益广告。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
3 课件教学的辅助手段
通过实践我们已经走出了"为课件而课件"的误区,真正的理解到课件在整体教学中的实际作用。
如:在学生讨论影视广告的制作的基本方法后随机播放了教学光碟,没有太多的注解,本着拿来注意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思考。
随着对课题的深入展开,更加感受到课件越朴素越好,越直接越好,让其成为教学的得力助手。
(二)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
1 创设情景,使学生想探究
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2 改革模式,使学生能探究
关于探究式教学,我们应走出误区,不应"神话"。
什么都不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猜,这是不科学的。
探究也是有尺度的,比如本课中,影视广告的制作过程是很专业的,对同学们来说是陌生的。
如:在播放教学片时,除将影视广告的制作过程完
整流程图删除外,部分流程图的片段还是适当保留的,以起到提示的作用,加深了理解。
(三)附:运用调查问卷得出如下数据
(1)在没有多媒体教室前98%的学生是在家中欣赏影视广告;
(2)91%的同学对自己平时电视上接触到的影视广告不满意;
(3)100%的同学认为在多媒体教室欣赏影视广告比家中效果好,普遍认为:可以看到世界上更优秀的广告影视作品;加深了对影视广告专业性的了解;为以后欣赏影视广告指明了方向,提高了鉴赏力;
4、100%的同学认为通过在多媒体教室欣赏影视广告的学习,对自己的各方面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1)创造力(2)想象力(3)观察力(4)感受力(5)反向思维能力(6)审美力(7)逻辑思维能力(8)表现力。
由此得出结论,影视广告赏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必然的结果,课堂实践是成功的,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积极学生的动机,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可行的。
七、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无论是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课件辅助还是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更新,都是在多媒体这个教学平台上展开的。
由于美术学科的特点,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得影视广告欣赏课的开展成为可能,拓展了美术欣赏课的外延。
多媒体教学相对传统课堂教育所呈现的优点更为突出,好马还需配好鞍,只要好的理念没有好的平台,一切都是空谈。
而探究式学习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实践,必然将推动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美术自身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求。
在进一步研究中不能为整合而整合,搞花架子,在技术上求新而淡化了教学思想内涵,本可以直接解决的问题而去走弯路。
更应注意他们之间的关系,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手段来创设情景,让学生更主动、更有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