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第一章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及执行说明第1条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采煤工作面回收率达到设计要求。

本条系指采煤工作面不得随意丢煤柱、留煤顶和煤底及超过规定的浮煤量。

采煤工作面回收率达到规定,即薄煤层≥97%、中厚煤层≥95%、厚煤层≥93%、放顶煤工作面≥80%。

2、考核期内采煤面无直接责任的死亡事故。

直接责任的死亡事故是指违反“三大规程”所造成的死亡事故。

3、检查资料齐全。

检查资料齐全主要指:⑴、工作面支护质量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分析报表;⑵、工程质量自检原始资料;⑶、班评估记录资料;⑷、月地质预报;⑸、作业规程及其复审、贯彻资料。

第2条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分为三个等级,考核标准如下:1、一级:采煤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得分在90分及以上,优良品率100%;二级:采煤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得分在80分及以上,优良品率80%,无不合格品;三级:采煤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得分在70分及以上,优良品率50%以上,无不合格品。

2、考核标准的分数系指矿井内全部采煤工作面的平均得分,即按第三条规定的计算公式所得;关于“优良品率”系指全年的工程质量优良品率。

一级“优良品率100%”,一年中有十个月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达到100%,无不合格品,可视为全年的工程质量“优良品率100%”。

二级“优良品率80%”,一年中有十个月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达到80%,无不合格品,可视为全年的工程质量“优良品率80%”。

三级“优良品率50%”,一年中有十个月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达到50%以上,无不合格品,可视为全年的工程质量“优良品率50%以上”。

第3条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具体见附表14和附表15)。

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得分,按下列公式计算:1、月度矿井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得分=各采煤工作面得分之和/采煤工作面个数。

式中分母项“采煤工作面个数”应为矿井本月在籍工作面个数,即要求本月在籍采煤工作面全部参加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不留安全死角。

漏检工作面视为不得分,分母中不能减去未查的工作面个数。

2、年度矿井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得分=年度内各月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得分之和/12(个月)。

3、采煤工作面每死亡1人,矿井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单项降一级扣5分,最高得分不得高于下一级的最高分。

发生事故的当月及年终考核时,要降一级,扣5分。

第4条采煤工作面安全工程质量标准及计分办法:1、采煤十大项,满分100分。

缺项的按检查项目平均分计取。

⑴、采煤十大项,满分100分。

在缺项时,把缺项的分值分配到其他检查项目中,总分值不变,满分仍为100分;⑵、缺项的分值按下列计算分配到其余检查项目中:本大项折合分数﹦本大项检查实得分数×本大项标准分数/(本大项标准分数-缺项分数);2、采煤工作面安全工程质量分三个等级:优良品:十大项总分得分90分(不含90分)以上;合格品:十大项总分得分70分(不含70分)以上;不合格品:十大项总分70分及以下。

3、此标准适用长壁全部陷落采煤方法。

第5条采煤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化否决条件:1、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未严格执行瓦斯管理制度,造成瓦斯超限。

2、单体支柱工作面初撑力及工作阻力合格率低于80%,液压支架工作面初撑力合格率低于80%,液压系统不完好。

3、单体支柱工作面安全出口高度小于1.6m,综采工作面小于1.8m,两巷断面小于设计断面的70%。

4、采煤工作面50米范围内达不到拉线畅通要求。

第6条考核验收方法:1、矿井每旬检查一次,于下月5日前上报本月质量标准化报表。

2、集团公司采取动态检查、随机抽查、复式考核、季度建档的办法。

平时检查,取加权平均分;上级检查,出现重大隐患,造成停产或出现不达标面,季度按不达标处理。

3、矿井未完成机械化产量计划,矿井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得分扣5分。

4、季度考评以季度检查为基础,如果季度得分低于平时加权平均分,就低不就高。

第二章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执行说明第一节质量管理工作第7条坚持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包括综采)并有健全的分析和处理责任制,有记录资料。

⑴、矿压监控由矿技术科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应建档、分析,实施全过程控制;⑵、开展顶板动态监测,单体支柱工作面应设不少于10条线(综采设不少于5条线),对“三量”进行监测;⑶、对“三量”监测数据作出综合分析,经矿分管领导阅示并签字认可后,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落实;⑷、监测资料齐全,有重大问题记录台账。

井上查资料和井下检查相结合,以上内容有一项没有做到或资料不全或不实的均视为该小项不合格,扣1分,扣完为止。

第8条坚持开展对工作面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规程兑现及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的班评估。

班评估工作要班班评估,有区队长阅示、贯彻落实(安全整改)资料,台账管理认真、清晰。

班评估的主要内容:⑴、区队领导跟班指挥生产记录;⑵、新设支护初撑力检查情况;⑶、液压系统运转、漏液情况及乳化液配比记录;⑷、按作业规程、补充措施执行情况,制止“三违”作业情况;⑸、检查出的安全隐患以及对隐患的处理和交接情况;⑹、当班工程质量评价。

以上6小项,每小项不合格扣0.2分,扣完为止。

第9条开展工作面地质预报工作,每月至少一次,并有材料向有关部门报告。

每月初按生产计划,分析采煤工作面遇老巷、构造及水害等不安全因素,对影响本月生产和安全的地质因素进行预报,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领导、技术部门和施工单位。

第10条作业规程及管理制度1、作业规程符合有关技术政策的要求;依据作业地点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指导现场工作;要针对工作面的具体条件编制,严禁照抄照搬老规程。

2、从编制、审批到贯彻要严格执行公司技术管理规定,并由矿采煤副总工程师组织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复查,并有复查意见,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根据工作面存在的问题和地质预报及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措施的编制、审批和贯彻必须在工作面揭露问题以前结束。

3、作业规程中,支护设计必须依据对支架体系“支、护、稳”的要求进行;支护设计根据地质资料、条件相似或相邻工作面的矿压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的选择有科学依据。

选取支护参数时的有关数据必须来源于经矿副总工程师签署意见的相邻或相似工作面的技术工作总结。

4、工作面有初次放顶、收尾及过地质构造带专项措施。

综采有安装和撤面的专项措施。

措施齐全并有针对性。

以上4小项,每项不合格扣1分,扣完为止。

第11条所有支护器材有基础台帐,对规格型号、供货渠道、数量及合格证等均有记录,综采面有设备基础台帐记录。

第二节顶板管理第12条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m/m,是指相对采高的移近量,如采高2m的工作面,放顶排的高度(顶底板距离)应为不小于1.8m。

综采面无压死架现象。

第13条单体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是指在工作面控顶范围内,由于顶板断裂而出现台阶下沉。

综采工作面支架前梁接顶严实是指接顶严密,不出现局部接顶现象;检查时实测前梁千斤顶(整体梁的测前立柱)压力不低于规定值的80%,判定支护效果是否达到“严实”。

第14条机道梁端至煤壁顶板冒落高度不大于200 mm,综采不大于300 mm,超过规定必须接实过严。

第15条不准随意留煤顶开采,必须留煤顶、托夹矸开采时,必须有专项批准措施。

工作面托顶煤开采对安全和资源回收不利,一是人为造成复合顶板;二是造成资源损失,降低回收率;三是顶煤在采空区冒落,不利于防灭火。

因而若留顶煤开采时,必须检查是否有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的专项措施,没有的为不合格。

第三节工作面支护第16条单体液压支柱支护:1、支柱初撑力:按集团公司企业标准执行,实施分类指导,“复合顶板”、“三软煤层”、“破碎顶板”、“大倾角工作面”Ф100 mm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50KN,“中等稳定顶板”Ф100 mm 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70KN。

工作阻力≥初撑力规定值进行检查,根据具体情况检查末前排或末排,“∏”型梁简易放顶煤工作面工作阻力以副梁测定为准,工作阻力≥50KN。

⑴、初撑力检查新设支柱的一排,每点查不少于3根,一根不合格为该点不合格;“任意点”在特殊点、异常段、漏液支柱处必查。

⑵、底板松软时或分层开采的中、下分层工作面,单体支柱穿鞋后初撑力仍达不到规定值时,应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2、支柱全部编号管理,牌号清晰,不缺梁、少柱。

3、工作面支柱要打成直线,甩面调峒子等特殊情况,拉线距离不小于50 mm,其偏差不超过±100 mm。

柱距不大于±100 mm,排距不超过±100mm。

在顶板发生变化时,允许增加支柱。

4、底板松软时,支柱要穿鞋,柱鞋直径不小于300mm,钻底<100 mm。

第17条液压支架支护:1、液压支架每5架1组压力表,初撑力不低于规定值(见下表)的80%(立柱和平衡千顶有表显示)。

集团公司液压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泵压设计规定表2、支架要排成一条直线,其偏差不得超过±50 mm。

中心距按作业规程要求,偏差不超过±100 mm。

3、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俯角(支架顶梁与顶板的夹角)<7˚。

4、相邻支架间不能有明显错差(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的2/3),支架不挤、不咬,架间空隙不超过规定(<200 mm)第四节安全出口与端头支架第18条安全出口范围包括两端头出口及两巷20m超前管理的范围,所有支柱要求软底穿鞋。

工作面上下车窝处使用好4对8根长钢梁、双楔调角定位顶梁或限位梁(不少于6架)支护,超前2峒管理,机尾无电机,可以不超前,支柱初撑力≥70KN。

两巷与工作面衔接处,棚档不得大于500mm,且必须过严过实顶板。

使用限位梁支护时,限位梁必须齐全完好,配齐水平销。

综采工作面使用端头支架,未使用端头支架的,端头支护形式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19条工作面上、下出口的两巷,超前支护必须用金属支柱和铰接梁(或长钢梁),超前管理距离、超前管理的支护形式符合《作业规程》规定,至少距煤壁10 m范围内打双排柱,10~20 m范围内可打单排柱;根据巷道变形情况,必要时加大超前管理范围。

第20条上、下顺槽自工作面煤壁超前20 m范围内支架完整无缺,净高度单体面不低于1.6 m,综采面不低于1.8 m,人行道净宽≮0.7 m。

第21条超前支护支柱初撑力不低于50KN,支柱初撑力全面检查。

第五节回柱放顶第22条控顶距符合作业规程要求,回风、运输顺槽与工作面放顶线放齐(机头处可根据作业规程放宽1排);。

第23条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的工作面,采空区冒落高度普遍不小于1.5倍采高,局部悬顶〔﹤(2×5)m2〕和冒落高度不充分,要加强支护;超过规程规定的要进行强制放顶,强制放顶时要有措施和矿压观测资料及监测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