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心得xx年10月28日-30日,我有幸观摩了在桂林举办的全国语文青年教师课堂竞赛的评选活动,期间我聆听了16位年轻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和两位专家的点评,收获很多。
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听课体会:这16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
在本次课赛中,我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创设情景,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
真正的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次课的课型分别为阅读课、习作课和表达课。
纵观这16节课,都有这样一些共通的特点:一、传统教学理念的回归16节课跨度从二年级到六年级,阅读课中每位选手都注重了朗读的指导,师生、生生的对话与合作、直指理解文本的表演等传统教学理念全方位回归落实在每节课堂。
重视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这也是对课改要求“语文课堂要‘返璞归真’,回归朴素,回归朴实,回归童真”的体现。
二、注重学法指导的贯彻16节课也不约而同的注重了学法的指导。
如2号肖勇胜湖南执教的《情境体验》,时刻引导学生抓住心里活动的写法指导、体会表达、感悟情感;13号谭珊珊上海执教的《我》,教给了学生写作时一定要抓住我与其他同学不同的特点来写作,这样才能体现出“我”的独特之处;8号张聪北京执教的《伯牙绝弦》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知音”这个词贯穿着整堂课,来突破重难点,同时想象性复述课文精彩片段……这些课堂里有的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有的注重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传授,有的教给通过比较阅读理解文本用词精妙的诀窍……总之,用教材教,授之以渔这是课堂教学的真理。
三、学生生活体验的调动语文生活,扎根自生活。
教者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其奥秘就在于在文本和生活间架设桥梁。
换言之,就是能够通过创设情境或者通过实际的生活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达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境界。
2号选手通过带来一只真实的笼中鸟来创设情境,环环相扣的情景创设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不断调动生活体验,在生活体验中又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有了真切的亲自体验,所表达的情感就更加真实。
5号许静安徽执教的《丰富的音响世界》,联系学生生活体验,播放了很多动物之声、生活之声、社会之声,并让孩子们大胆的、勇敢的把所听到的声音连起来进行表达,体验那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同时使孩子们从中受到了教育,传递着正能量;11号杨勇辽宁执教的文言文《活见鬼》课堂中,教师在指导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非常的清晰:第一步扫清文本中的多音字,即为扫清字的障碍;第二部记住文言文中的注释来理解文本的内容,即为了解文章大意;第三步在已理解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采取了先扶、师生共同表演文章情境,后放,采用了同桌互相表演。
即为遵循了扶放有度的宗旨。
一边听着课,一边回味着课改的要求。
如此普遍和大范围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回归,加之新的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否意味着小学语文课堂对课改以来的变化的“拨乱反正”?不可否认,在中国的社会背景下,官方的和权威的声音往往就是风向标,也是审美标准的界定,必然会掀起语文课堂教学的“风”。
对于传统课堂和课改后的课堂,我们不妨也来一次简单的分析:一、传统课堂的利弊传统语文课堂之所以饱受诟病,在于其“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调机械的训练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
但是其利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因为训练而较为突出。
试想,大量的背诵怎不会“腹有诗书气自华”“不会写诗也会吟”?大量的写字怎不会“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二、课改课堂的利弊轰轰烈烈的课改确实带来了课堂的变化。
尊重个体、飞扬个性,崇尚合作、注重发现……应该说,这些对于培养现代公民来说,是 __。
然而诵读和书法带有鲜明传统文化特质的两项能力在学生身上却持续退化,以致很多有识之士惊呼,要传承国学、要回归“本真”。
三、理想的现代课堂随着“回归”的呼声日渐高涨,随着对课改的不断批判,加之新的课程标准的拟定,课改作为一个特定的名词估计会逐渐淡化,又或者说,难脱时代烙印的语文课堂,总是会一直朝着“理想”“课改”下去的。
姑妄称我们现在追寻的课堂为现代课堂或许较为准确。
我以为,唯物辩证的观念确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理想的现代课堂,我们既要把童真还给孩子,既要致力培养具有个性、自由、合作、探究精神的现代公民,又要从传承的角度加强语文基本能力素养的训练;既要在训练的强度上有所强化,又要在训练的技巧和方法上予以改进。
如此的融合与平衡,我想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了,我应该好好看书、看视频、听讲座,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实自己的知识素养,向前迈进。
同时使我对语文课堂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将会更深刻地让我理解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包含的教育理念。
会使我更好的做好教学工作,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充分研究好语文教学。
改进自己先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帮助。
同时本次听课活动学习,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学会创新的理念它将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挑战自己,我会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争取使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有较快提高,适应当前教学需求。
xx年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在山水如画的广西桂林举行。
首先,很感谢罗容名师工作室给我们三小那么多名额,其次也感谢学校领导对此次学习给予鼎力支持,让我有幸参加了本次教学观摩听课活动。
在这次听课活动中,我们三小团队分在了分会场,活动的场所设在广西桂林的中心体育广场。
本会场共安排了十六节课,还聆听了杭州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和杭州天地实验小学王雷英校长的点评。
本次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课型多样,流派纷呈。
有纯洁的精读课、略读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也有混合型的读写结合课、以写促读课、口语交际和作文一体化的课。
课的内容开放引发了教学情势的多样性,有情境型,悬念型,任务型,实践型等等,同时也在课堂上显现了各地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些较为特点的成果。
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深入的是北京市城区史家小学张聪老师上的浏览课《伯牙绝弦》和上海一师附小谭姗姗老师上的作文课《我》。
先谈谈北京市城区史家小学张聪老师上的浏览课《伯牙绝弦》吧,张聪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十分严谨,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语设计奇妙,特别是他引导学生对知音文化的理解,对“志”这个生字的理解和书写的指导十分到位,还提供丰富的课外“知音”文化的材料,配上古色古香的古典音乐让学生浏览,他那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让人线人一新,带给学生一节难忘的课堂,也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接下来再谈谈上海一师附小谭姗姗老师上的作文课《我》,由于她这节是作文课,她能捉住作文课的三大环节来进行,先指导,再写作,后点评,而且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师生对话***,特别是她对这次作文的引导非常到位。
牢牢围绕《我》来进行一系列的谈话,教师先从自己的名字“姗姗”谈起,谈到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时,由于延期出生而被爸爸妈妈取名“姗姗”,接着她让学生谈谈自己名字的由来,然后出示作文题目《我》,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捉住自己的甚么特点来先容自己,教师还出示范文,逐段引导学生说出范文中作者写了哪些与从不同的特点,引导启发学生说出自己跟他人不一样的特点。
最后让学生把自己不一样的特点写下来,写好后出示一两篇例文进行点评。
教学一环接一环,层层深入,取得了较好的较学效果。
除以上的课例,还有《丰富的音响世界》、《小足球赛》、《画家与牧童》、《卖火柴的小女孩》、《有趣的动特、植物》、《情境体验作文》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讲,这次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功大赛的观课活动,让我增长了很多见识。
那些青年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富有青春魅力的肢体语言,和强有力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将永久铭记在我的心中。
xx年10月28日-3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桂林举行的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
赛场上群英荟萃,强手云集,全国各地的32名选手以“把握课标理念,创新教学行为”为宗旨,为大家奉上了各具风格的教学大餐。
老师们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个人魅力,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在最真实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表达,多元化地向我们展示了各地语文教学的优秀成果。
李明新专家指出:本次大赛的课堂可以用以下三点概括:第一方面就是“实现一个走向”,走向真实的课堂生活。
第二方面体现了四种意识的增强:学段意识、目标的意识、方法意识、读写意识。
第三方面体现了三个关注: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关注字词教学的落实,关注师生情感的融洽。
一、两大系列:阅读课系列和表达课系列因为“创新”,开启了“阅读系列课”和“表达系列课”。
所以课型多样,流派纷呈。
有纯粹的精读课、略读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也有混合型的读写结合课、以写促读课、口语交际和作文一体化的课。
课的内容的开放引发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有情境型,悬念型,任务型,实践型等等,同时也在课堂上呈现了各地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些较为特色的成果。
这样的课型,把语文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中。
二、简约大气,感悟语文味“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促发展,以简化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本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得以体现。
在三天的学习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些语文课堂没有过多地追求形式,没有刻意去运用多媒体,没有过度追求课堂的热闹。
在每节课堂里教师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安静下来,智慧飞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都注重了品词读句,读中感悟文本价值。
如《伯牙绝弦》,老师在设计上,无论是对篇章,知识的点拨,详略得当的问题,主次的问题或者说是高层次的阅读能力的训练问题等等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关注。
再如《画家和牧童》,教师遵循低年级读词读句读段的规律,教师的评价语言好,关注低年级孩子的学习习惯。
特别“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体悟,让人印象深刻,不是单纯的词语理解,而是借助多媒体的小视频进行理解。
三、重视教学过程,珍视学生情感体验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性。
在本次观摩活动中,很多教师把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