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教案之心理教育教案:相信努力、相信自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考试的目的,做好考试前准备;
2、消除学生们过分的焦虑、紧张的心理;
3、教育学生要以正确的态度、良好的心理参加考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消除学生们过分的焦虑、紧张的考试心理。
教学难点:树立信心、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心理准备。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有关考试心理活动大写实。
收集有关“相信努力、相信自己”的各种名言、警句等材料;彩色笔。
2、教师准备:图片;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1、教师活动
教师:同学们,非常难得我们的考试即将来临。
2、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请部分成绩较好的同学谈自己有关考试心理活动情况。
也可以每一小组选一位代表来汇报自己的感受。
(大家鼓励)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二、讲述新课:
图片的插入
(质疑)教师:同学们的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什么是良好的考试心理?(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们想了解什么?
学生质疑:
1、什么是良好的考试心理?
2、怎样消除临考的紧张心理?
3、考试前的准备是什么。
4、如何正确对待考试成绩。
(让学生板书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
汇报理解:总结理解。
更进一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
师生互动、平等参与。
更进一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
鼓励学习临考放松方法。
靠终身的学习、创造和努力。
师生互动、平等参与。
学生板书
(课件的插入)
1、探究学生的感受。
老师:现在老师探讨一种“减压法”
(歌曲的插入)
游戏:“相信努力、相信自己”的各种名言、警句(制作)做练习题。
(用健康教育笔记本)
学生自评、互评。
相信学生、就是相信自己。
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题的延伸,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
激活练习题
1、对考试采取什么态度?()
A什么都不考虑,只求考出自己的真正水平。
B怕考不好被老师批评,家长责骂。
2、考试前你如何准备?()
A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B注意休息
C适当补充营养
D准备好考试所需用品
E以上均做到
教师鼓励:
未来的世界只有靠他们自己,
总结建议:
1、让学生明白考试的目的:
考试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解题速度、应变能力及老师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性检查的一种方法,也是学习竞争的形式之一。
2、做好考试前准备、考前准备包括知识的复习和身体状态的调整:
知识的复习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
复习时要注意基础知识以及重点难点,要认真听取老师的辅导。
考试前要准备好考试用的文具。
考试前适当增加学习时间是可以的,但不要搞突击,盲目“加班加点”,就得不偿失,要保证每天睡眠10小时左右;要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以消除紧张心理,减轻大脑疲劳;考试前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合理补充营养,多吃蔬菜、水果、鸡蛋、牛奶、豆制品瘦肉等物品。
3、减压法:向大家介绍了一套“减压五法”:一是饮食减压法,让孩子多吃一些如草莓、柑橘、西红橘、洋葱头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直接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
二是运动减压法,家长可与孩子适当运动,或提醒孩子在学习间隙伸伸腰、踢踢腿等,使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有机结合;三是转移减压法,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如家长在孩子复习的间隙听听音乐、泡泡热水澡,与家人聊聊天;四是睡眠减压法,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孩子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多时段的休息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五是环境减压法:老师、家长在言行上要多鼓励孩子孩子还可以在自己学习的环境添加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画、格言。
4、消除临考的紧张心理:在考试时,要像平时做作业一样,不要被难题吓倒。
考试中出现对某些内容“突然忘记”的情况时,也不焦急,可合上考卷,微闭眼睛,尽量使自己平静下来,进行1~2分钟深呼吸,或做一些简单的放松活动,待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放松后,再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完成考试。
要学会用积极的正面的语言来暗示和肯定自己,如:“我一定能行”,“我平时很努力我有信心”“我相信努力、相信能考出自己的水平”等等。
5、良好的考试心理:考试前的心理很重要,太过放松不可以,太过紧张也不可以。
所以,要保持着平稳的心理。
尽量不要让自己过于紧张。
还有,考试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目,首先要镇定下来,使自己放松。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焦虑对学习和考试有促进作用,它能调动各方面力量处于一种“临战”状态,使学生做好准备,没有焦虑或焦虑过度反倒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但考试过度焦虑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缺乏信心,影响身体健康。
6、正确对待考试成绩。
考试能取得好成绩固然令人高兴;但万一成绩不理想,也不要泄气,更不要气馁。
应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出差距,改进学习方法,争取下次考出好成绩。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一生中要经历许多大大小小的考试,这些考试只不过是对平时所学知识的检验,一两次或几次失败的考试并不是衡量自己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而应正确对待,并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发展自己。
为此,可以
开展一些“我与小马虎告别”、“我与考试有个约会”等主题活动、讨论会,有意识地让学生调整好考试心态。
家长、老师给孩子多一份关心,多一份鼓励,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对考试不能看得过重,应肯定孩子努力的精神,并让孩子明白努力比分数本身更重要,努力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同时,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体验成功,让孩子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
板书设计:相信努力、相信自己
-----良好的考试心理
1、什么是良好的考试心理?
2、怎样消除临考的紧张心理?
3、考试前的准备
4、正确对待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