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各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等级的判定
各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等级的判定
面源海 拔高度
/m
面源 长度 /m
面源 宽度 /m
与正北 向夹角
/°
面源有效 排放高度
/m
排放 工况
污染物排放速率 (kg/h)(g/s)
颗粒物
/
38
25
/
12.0
正常 0.0255(0.0071)
②气象及其他参数: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所在区域气象及其他参数情况如表 7-2
所示。
表 7-2 本项目气象及其他参数表
C i 100% Pi
Coi
式中:Pi——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oi——第 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评价工作等级按下表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若污染物数 i 大于 1,取 P 值中最大者
岸线方向/°
/
(2)预测模式选取
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推荐模型中的估算模型
(AERSCREEN)对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析。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
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3)评级等级的判定
计算污染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第 i 个污染物),及第 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 标准限制 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D10%。其中 Pi 定义为:
根据上述预测结果可知:正常排放时有组织排放颗粒物最大占标率为 1.2229%,占
标率 10%的最远距离 D10%为 0m;无组织排放颗粒物最大占标率为 8.8272%,占标率 10% 的最远距离 D10%为 0m。因此,本项目 Pmax<1%,环境空气评价级别为三级。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包括员工洗手产生的含油废水)。根据工程分
1800
0.1048
0.012
2000
0.0908
0.010
2500
0.0670
0.007
下风向最大质量浓度及占标率
8.8272
0.981
D10%最远距离/m
0
图 7-1-2 无组织排放废气浓度-距离图
表 7-4-3 估算模式预测结果表
污染源 1#排气筒
污染因子 颗粒物
最大落地浓 度(ug/m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HJ2.3-2018)可知,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
响属于水污染影响类,排放方式为间接排放,因此本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B。
3、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选址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北京路 367 号 2 栋 16 号厂房,该 区域属 III 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3dB(A), 且受建设项目影响的人口变化不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 III 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 版)》(GB/T4754-2017)及其注释可知,本项目为 金属结构制造(代码:C331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 护部令 第 44 号)和《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 (生态环境部令 部令 第 1 号)中第二十二条“金属制品业”第 67 款可知:“①有电镀 或喷漆工艺且年用油性漆量(含稀释剂)10 吨及以上的需要编制报告书;②其他(仅切 割组装除外)需要编制报告表”。本项目属于金属制品加工制造,不涉及电镀工艺喷漆 工艺。因此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类型为报告表。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6)附录 A 可知,本项目属于 IV 类项目,可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5、土壤环境评价等级判定 本项目为金属结构制造(代码:C3311),选址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北京路 367 号 2 栋 16 号厂房,占地面积约 970.4m2(<5hm2)。根据项目外环境关系可知,本项目属 污染影响型、III 类项目,占地规模为小型,位于工业园区内,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可知,本项目可不 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6、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判定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涉及使用的危险物料为切削液、机油、二氧化碳气体、氩气等。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 C.1.1 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 量比值 Q 计算结果可知,项目 Q<1,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 I。 根据 HJ169-2018 中表 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可知,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仅需进行简 单分析。
表 7-1-1 本项目有组织废气(点源)排放参数表
污染物 名称
排放速率 kg/h g/s
烟气出 口流量 (m3/h)
烟气出 口流速 (m/s)
排气筒参数 高度 内径 出口温度 (m) (m) (K)
颗粒物 0.023 0.0064 14000
13.76
15
0.6
298
表 7-1-2 本项目车间无组织废气(面源)排放参数表
环境影响分析
(表七)
各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等级的判定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
本项目排放的废气主要为切割和焊接工序产生烟(粉)尘(以颗粒物计),故本次
环评确定以颗粒物(TSP)作为预测因子。
(1)预测参数
①污染源参数: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废气排放情况如表 7-1 所示。
污染工序 切割+焊接
名称 生产车间
参数
取值
城市/农村选项
城市/农村 人口数(城市选项时)
城市 91.42 万人(2018 年年末统计)
最高环境温度/(K)
310.3
最低环境温度/(K)
267.1
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
区域湿度条件
湿润
是否考虑地形
考虑地形 地形数据分辨率/m
□是 ■否 /
考虑岸线熏烟
□是 ■否
是否考虑岸线熏烟
岸线距离/km
/
1.92
评价标准 (ug/m3)
450②
占标率 (%) 0.272
D10% (m)
0
推荐评 价等级
III
生产车间 颗粒物
8.8272
25
900③
0.981
0
III
备注:①在 HJ2.2-2018 中规定 1h 平均浓度值≈3×24 小时浓度均值,因此本项目 PM10 和 TSP 1h 平均浓度值分别为 450ug/m3 和 900ug/m3。
下风向距离(m)
颗粒物(PM10)
预测质量浓度(ug/m3)
占标率(%)
10
0.0006
0.000
50
0.4427
0.098
100
1.1852
0.263
200
0.7152
0.159
400
0.3615
0.080
600
0.2206
0.049
800
0.1522
0.034
1000
0.1143
0.025
1400
析,洗手含油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汇同其他生活污水一起经现有预处理设施处理达
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外排市政污水管道,最终经陡沟
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本项目建成后生活污水、员工洗手废水,排放量约为
0.765m3/d,主要污染因子为 pH、COD、BOD5、氨氮、SS、总磷、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 等。
(Pmax)和其对应的 D10%。
评价工作等级
表 7-3
评价等级判别表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评价 二级评价 三级评价
Pmax≥10% 1%≤Pmax<10%
Pmax<1%
预测结果:根据估算模型(AERSCREEN)预测结果见表 7-4 和图 7-1 所示。
表 7-4-1 项目有组织排放(1#排气筒)污染物估算模式预测结果表
颗粒物(TSP)
预测质量浓度(ug/m3)
占标率(%)
10
6.3322
0.704
50
6.5157
0.724
100
4.0043
0.445
200
1.8867
0.210
400
0.7867
0.087
600
0.4612
0.051
800
0.3138
0.035
1000
0.2323
0.026
1400
0.1474
0.016
0.0835
0.019
1800
0.0638
0.014
2000
0.0567
0.013
2500 下风向最大质量浓度及占标率
D10%最远距离/m
0.0436 1.2229
0
0.010 0.272
图 7-1-1 有组织排放废气浓度-距离图
表 7-4-2 项目无组织排放(面源)污染物估算模式预测结果表
下风向距离(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