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史前至南北朝阶段的历史概括

中国史前至南北朝阶段的历史概括

中国史前至南北朝阶段的历史概括
距今约200万年,中国进入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约距今一万年,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陶器被发明和大量使用。

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

夏政权并不稳定,期间经过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至柕统治趋于巩固。

禹传子启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变成王位世袭制。

并从夏朝开始出现职官。

从孔甲时起,夏王朝开始走向崩溃。

商汤伐桀,夏灭亡。

夏朝自禹至桀,共为17君,历时471年。

汤至盘庚,曾五次迁都。

盘庚迁都于殷后,不再迁都。

武丁统治的期间,是商朝最强盛的时期。

商朝王位父子相传、兄终弟及相结合。

晚商时期,父死子继制度完全确立。

商行內外服制度,封君有侯、伯。

武丁以后,商朝走向崩溃。

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商败被灭。

自汤建国到商亡,传17代31王,历时约554年。

公元前11世纪末到公元前8世纪,是西周时期。

武王死,子成王诵年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不满,以武庚叛。

周公东征,平叛乱,真正征服了商人。

周初封邦建国,实行宗法分封制,土地名义上国有实际上为贵族土地私有制,实行井田制。

自成、康、昭、穆至共王统治时期,是周的盛世,到懿王时,周朝开始走向衰败。

厉王时期,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厉王出奔,“共和行政”。

公元前771年,申侯与缯侯引进犬戎入攻西周,杀幽王,西周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进入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斗争不断,宗法制走向崩溃,礼崩乐坏。

前546年,14国在宋都开弭兵之会,承认晋、楚为共同的霸主,之后几十年,战争减少。

春秋沿袭井田制,中叶开始实行辕田制。

前594年,鲁国宣布“初税亩”取代徭役租。

国家对人口、土地的控制加强。

旧的“工商食官”已不适用,民间独立的商人应运而生,金属铸币开始铸造、使用。

前475年,是战国七雄历史的开端。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最为出名。

经过变法,各国确立君主集权制,“量能而授官”,改变世族垄断官职的局面。

实行征兵制,还有相当数量的常备军,兵权控制在国君手上。

战国时铁器广泛使用,井田制已走到尽头,实行行田。

战国兼并战争激烈频繁,秦在对外兼并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

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取“皇帝”尊号;定朝仪和文书制度;置三公九卿;在全国设郡县;在全国承认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户籍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制定通行全国法律,“重刑轻罚”;;修驰道;焚书坑儒;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秦的统治暴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失败。

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秦朝灭亡,刘邦入咸阳。

西楚霸王
项羽、汉王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楚汉之战,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统治时期史称“文景之治”。

公元前154年,景帝用晁错之策削弱王国势力不成,发生“七国之乱”,而后平定。

汉武帝统治的时期,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

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实行察举制度;建立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13州部刺史等将盐铁制器归国家垄断;铸币权集中到中央。

武帝既对大商人采取限制、打击乃至剥夺的措施,又允许部分商人充当盐铁官,缓和与大商人的矛盾。

武帝在完成大业同时,耗尽府库余财,农民困苦加剧,末年暴动不断。

故在感到镇压无济于事时,推行代田法。

武帝死后,霍光辅佐昭帝实行“与民休息”政策。

汉宣帝继承昭帝遗法,使社会矛盾继续缓和,后世将其称为“中兴之主”。

成帝时,西汉王朝走上了崩溃的道路,外戚王氏控制了西汉政权。

公元8年,王莽自立为帝,西汉亡。

为了解决西汉遗留下来的社会矛盾,王莽,托古改制,结果引起混乱。

公元23年,王莽的统治在农民的打击下崩溃。

公元25年,刘秀即皇帝位(光武帝),沿用汉的国号。

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公元36年实现全国的统一。

光武、明、章等帝都极力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备来加强统治,而在中央政府中,实际权力在中朝的尚书台,相权削弱,导致了外戚宦官挟主专权的黑暗统治。

东汉时期,士人通过察举、征辟出仕,大官僚与自己的门生结成官僚士大
夫集团。

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出现累世专攻一经的家族,其弟子通过经学入仕形成累世公卿的世族。

东汉时期选士唯“论族姓阀阅”。

东汉后期,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官僚士大夫中出现了评议人物的风气,称为“清议”。

力图通过“清议”反对宦官外戚当权。

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

称“党锢之祸”。

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以宦官诛杀士大夫一党几尽而结束。

直到黄巾军暴动,党人才被赦免。

灵帝时,宦官支配朝政,政治极为腐败,农民暴动不断,黄巾军起义,统一国家走向瓦解。

东汉末把刺史改为州牧,加剧割据。

189年,董卓被召进京,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

190年董卓杀少帝,十八路诸侯组成讨董卓联盟,董卓迁都长安。

192年,董卓被杀。

经过割据势力混战,全国逐渐形成许多割据区域。

207年,曹操统一北方,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20年曹操死。

曹丕称帝,国号魏,迁都洛阳。

东汉亡。

265年,曹奂将皇位禅让给晋王司马炎,魏亡,是为晋王朝。

214年,刘备得益州。

221年,刘备即帝位,263年,魏灭蜀汉。

221年,孙权受封为吴王。

222年,三国鼎立。

229年,东吴孙权正式称帝建吴国。

280年,亡于西晋。

三国终了,中国再次统一。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封建王朝。

统治集团腐朽,导致了历时16年的八王之乱,之后西晋元气大伤,316年,西晋被前赵所灭,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317年司马睿即晋帝位,东晋就此开始。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朝(刘宋),东晋亡,南北朝开始。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南朝包含宋、齐、梁、陈;北朝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

公元53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北周亡。

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