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概论》练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对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起到里程碑作用的是:()A、斯腾豪斯B、泰勒C、博比特D、查斯特2、五段教学法”属于:()A、斯宾塞B、赫尔巴特学派C、蔡斯D、凯洛夫3、从各国的课程来看,各国都关注学生的经验,并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征设置()和分科课程,协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
A、综合课程B、核心课程C、跨学科课程D、潜在课程4、教师对已有的课程材料进行重新设计,这种课程设计属于:()A、宏观B、中观C、微观5、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着眼于()。
A、未来国民素质B、教学重点C、教学难点D、教学时间分配6、生成性目标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A、杜威B、赫尔巴特C、派纳D、泰勒7、以下不属于综合课程形态的是:()A、分科B、相关课程C、融合课程D、广域课程8、()认为,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
A 、布鲁姆B、布鲁纳 C、杜威 D 、赫尔巴特9、校本课程开发是以()为核心,他们的能力状况制约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和价值。
A、教育研究者B、学校行政管理人员C、校长D、教师和学生10、以下不属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直接途径的是()A 、做实验 B、教学参观C、看书D、到自然界观察11、提出“功用分析”课程目标的是:()A查斯特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根舍因12、()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A 独立性B 主动性C 体验性D 探究性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上,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为()。
A:选修课B:必修课14、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开始自行设计课程。
A、吉林B、黑龙江C、浙江D、辽宁15、此次课程改革将儿童()的培养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强调儿童在其中反思、创造。
A:实践能力B:记忆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二、多项选择题1、在课程编制中,出现以下()形式的课程目标的取向。
A、认识目标B、行为目标C、展开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2、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从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来,出现()不同的取向。
A、课程内容即教材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D、课程内容即社会生活3、一般来说,学校课程可分为:()A、国家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B、地方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C、社区及家长研制的课程D、学校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4、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讲,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筛选()A、教育哲学B、政治制度C、学习理论D、教学理论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内涵如下:()A、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B、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C、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D、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所实施的课程6、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包括:()A、全面利用资源进行 B 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我发现的学习C、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D、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学习7、下列属于范例教学过程结构阶段的有:()A、范例的阐明个的阶段B、范例的阐明类的阶段。
C、范例的检验假设阶段D、范例的掌握规律阶段8、下列是来源于美国的教学模式的有:()A、掌握学习教学模式B、程序教学模式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D、合作教育教学模式9、课程论在当代主要有以下几个课程论流派:()A、要素主义的课程论B、结构主义的课程论C、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论D、斯腾豪斯的课程论E、人本主义的课程论10、传统教学论中较有影响的人物有:()A、夸美纽斯B、赞科夫C、赫尔巴特D、凯洛夫E、赫尔巴特11、凯洛夫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A强调双基和系统学科知识的掌握B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C教学过程的认识本质论D共产主义教学目的论E兴趣与自发原理12、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代表人物有:A赞科夫B根舍因C布鲁纳D杜威E查斯特13、台湾学者黄政杰综合各种课程定义的主张,将其归结为几种类型:A学科B经验C目标D计划E活动14、课程与教学关系中,“包含模式”的情形有:A大教学小课程B大课程小教学C课程、教学相对独立D课程与教学互为反馈E课程统御教学15、国外课程评价的改革的特点:()A: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B:从单元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
C:只强调过程性评价。
D:从重视结果的评价走向过程和结果并重。
三、简答题1、简述国外有代表性的几种课程设计模式?2、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3、课程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4、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时,如何考虑课程内容本身的性质?5、简述研究教学过程的意义。
6、简述新课程结构调整的原则7、简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四、辨析题1、生成性目标由于是在教育情景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所以它不需要在教育行为之前有一个意向性的提示。
2、新的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把发展性评价放在优先地位。
五、论述题1、提高课堂管理效率应采取哪些策略?2、结合实际谈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课程与教学概论》练习题二一、单项选择题1、对()的重视一向是我国教育的传统。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B、过程C、方法D、体验2、()于学科课程相对。
A 、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 C、选修课程 D、活动课程3、()课程内容的选择的取向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人”。
A、课程内容即教材B、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C、课程内容即活动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三级课程是一个管理概念,因此,国家课程是最高级最重要的。
B 课程改革还不成熟,其管理权力的下放一定会出现“一放就乱”的局面。
C 国家课程就是国家的责任,国家可以完全不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D 三级课程在总体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都服从和服务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
5、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要以()经验为主。
A 间接、B、直接6、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的是:()A杜威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D根舍因7、学习策略方面看,有的学生善于运用形象思维,有的学生倾向于抽象的理论思维,这体现了学习方式带有明显的()特征A 灵活性B 稳定性C个性化 D 多样性8、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推行()教育。
A:素质B:全球化C:义务D:应试9、90年代以前,我国中小学教材是由()A、各学校自己开、发编写B、北京教育出版社统一编写C、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编写D、教育科学出版社统一编写10、传统的教学大纲强调()。
A:学生的学B:为终身发展打基础C:建立多元评价体系D:教师的教11、()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
A、生成性目标B、形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12、要开发()课程,各学科课程的标记必须消失。
A、广域B、相关C、融合D、活动13、关于课程组织的原则,以下不是泰勒提出的准则是()A 、连续性B、顺序性C、整合性D、跳跃性14、()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性因素。
A 教师B 课程专家C 学生D 家长15、新教育坚持()中心说。
A 、教师B、学生C、教材二、多项选择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都是围绕人的培养来设计和确定的,这一培养目标也是()和()思想的重要体现,这也是基础教育担负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历史责任的具体体现。
A:邓小平的“三个面向”B:江泽民的“三个代表”C:党的“四项基本原则”D:党的“改革开放策略”2、世界各国的课程管理大致有几种模式。
()A 中央集权型B 地方分权型C 混合型D 校本开发型3、地方课程----------()A 是沟通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桥梁B 是联系学生与社会的纽带C 密切学生与社会实际和社会生活的联系D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4、理想型档案袋主要由()构成。
A 作品产生说明B 教师的详细说明和对学生的观察。
C 系列作品D 学生的反思记录。
5、下列可以做为“真正的评价”的手段包括:()A 演讲B 读书笔记档案袋C 标准化测验D 论文写作6、纵观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体现的基本课程改革理念是:()A:注意基础学力的养成。
B:注重信息素养的提高。
C: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养成。
D: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
7、我国进行的课程改革也是在()的时代背景下,为了中华民族复兴而进行的一场伟大的变革。
A:知识经济B:计算机技术C:信息化D:全球化8、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后,可以将我国现在的课程方案理解为()。
A:课程计划B:教学计划C:课程标准D:教科书9、课程标准作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应该具有如下的性质:()A:可评估性 B:可理解性 C:可完成性 D:可伸缩性10、当前的课程管理体现出-()-------等趋势。
A 民主化B 规范化C 弹性化D 整合化11、以下符合课程管理概念的是-()-------A 分级管理B 多个主体C 手段多样D 管理全面12、传统的学习方式有以下弊端:()A 过于强调单一、被动、灌输知识B 学生形成被动、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C 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丧失D 难于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难于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3、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A 创新能力B 实践能力C 批判能力D 怀疑精神14、属于夸美纽斯教学思想的有:A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B兴趣与自发原理C直观性教学原则D教育性教学思想E班级15、杜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A对传统教学论的批判B经验的含义与知行统一C反思思维与问题教学D兴趣与自发原理三、简答题1、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2、你认为教学过程应该包括那些要素?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3、按课程类型,通常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分为哪些方面?4、简述根舍因的教学思想。
5、简述古特莱德等人提出五种不同水平的课程6、课程标准的作用是什么?7、新学习方式的基本教育理念是什么?8、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的基本途径?四、辨析题1、没有教学过程的矛盾存在,教学就不能称其为教学。
2.掌握学习是以个别学习为基础,伴之以经常的、及时性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的帮助。
五、论述题1、思考一下你身边有哪些课程资源,结合实际分析如何更好的利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