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树学实习报告模版

测树学实习报告模版

(2)不能跨越林分;
(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隔离带,且应远离林缘。
(二)标准地形状
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带状),林分密度低、通 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
(三)标准地面积(即大小)
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必要精度,标准地内必须有足够林木 株数,本次实习,要求设置正方形标准地,其内林木株数不少于50株。
式中:n为标准木株数,Vi与gi分别为第j株标准木的材积及断面积,G与M
分别为标准地总断面积与蓄积量。
测径高 度
hT(m)
竖直角
B[B=arc(hT-h H/L)]
直径读
数n
上部直 径
D2
3--18
2.2
0.00
1.5
22.95
526.702
5
0.041367
L=15
5.2
11.31
1.30
19.89
标准地每木检尺记录表:见小组实习报告
由标准地每木检尺实验数据计算得:
算术平均值(cm)
平方平均值(cm)
23.45
24.15
按径阶分组:
序号
径阶cm
株数
序号
径阶cm
株数
1
14
2
26
9
2
16
4
8
28
5
3
18
2
9
30
4
4
20
4
10
32
2
5
22
3
11Leabharlann 342624
3
12
36
1
径阶分布图
巔径阶分布图
径阶
(二)测树高
记录笔、本(纸)及计算器
实习时间:2012年4月16〜20日(第10周)
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手段或方法。所谓标准地,即人为选定 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它应该是整个林 分的缩影,通过它可以获得林分因子的数量、属性及质量指标值,其中,林分数 量因子值可由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换算。林分调查结果的精度,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标准地对该林分的代表性,设置标准地时,应对整个林分作比较全面踏 查,目测各主要调查因子,从而形成林分平均标志的轮廓,根据这个轮廓选择适 当地段设置标准地。
(四)标准地境界测量
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在坡地上量距要改算为水平距离,测线闭合
「般不得超过
200
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有明显边界,测量境界线同时应伐开灌木,清除蒿草,对
测线外的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标出明显记号(可用粉笔作记号)。
地四角可埋设临时或固定标桩。
二、标准地林分因子调查与测定
(一)每木调查
(六)其他工作
包括地形、地势、活地被物的种类和生长分布状况、土壤、幼树更新 和林分卫生状况等的调查记载,其详细程度视具体要求而定,有时还需伐 倒标准木或树干解析木,进行林分蓄积、材种、生长等方面的计算和分析。
树高测定记录表:见小组实习报告
附录1:平均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1)设置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
实习内容:
基本训练(立木胸径及其树咼测定) 立木材积测定(区分求积法) 标准地调查与林分因子测定 角规测树(原理、方法、技术)
以小组为单位,每班分5个小组;
安全第一,遵守纪律,爱惜仪器,密切协作,保证数据质量; 每人撰写实习报告。
仪器工具:
测树罗盘仪及支架 测高器
直径钢围尺
皮尺
角规
标杆
工具包、粉笔
实习指导书
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临时标准地是 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固定标准地是在较 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 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一、标准地设置
(一)选择标准地基本要求
(1)必须对所预定林分要求有充分代表性;
测树学实习报告
姓名:陈榕
学号:090101203
小组:第四组
小组成员:陈榕,荆迪一,张彦,韩蒙, 刘晶晶,吕莹莹,
指导老师:周春国
实习目的
测树学是从事林业调查与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主要专业基础科目之一,其理论性和实践 性很强。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实践环节,温习已学知识,预习新内容,也为锻炼同学 们的组织能力与相互协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
395.612
1
0.031071
H=20.5
8.2
21.80
1.12
18.09
327.248
1
0.025702
11.2
30.96
0.85
14.87
221.116
9
0.017367
14.2
38.66
0.70
13.45
180.902
5
0.014208
17.2
45.00
0.50
10.61
112.572
1
0.008841
(2)由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平均直径(Dg),根据所得树高曲线,求出林分
平均高(HD;
(3)寻找1〜3株与林分平均直径(Dg)和平均高(Hd)相接近(一般要求相差在土5%以 下)且干形中等的林木作为平均标准木,用区分求积法(参见立木上部直径测
定)测算其材积;
(4)按下式计算标准地蓄积量,并根据标准地面积换算为单位面积蓄积量。
又称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可精确到0.1cm)
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有时为简化记载和计算,每株树 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我国常用划“正”字格式进行记录。
1.径阶大小确定
2.确定起测径阶
3.其它注意事项
调查记载需分别树种进行。如果是复层异龄混交林而又能够划分出 林层和年龄世代,则需分别林层和世代调查记载。按整化径阶记载 时,有时每株树还需要按照相应标准确定出它是用材树还是半用材 树或薪材树,分别记入每木调查表各相应栏目。
20.2
50.19
0.20
4.69
21.9961
0.001728
Vi=0.44738
855.562
5
9
3--16
0.3
0.00
1.85
29.25
目的是求林分平均高或径阶平均高。本实习可沿标准地对角线随机选 取15〜25株,实测每株树的树高和胸径(精度均记载到小数后一位),中 央各径阶需测3〜5株,其它各径阶1〜2株,根据树高和胸径实测值,采 用适当模型或手工描绘调制树高一胸径曲线,根据每木调查算出的平均直 径,代入树高曲线求出相应平均高。
次要树种只需测出与平均直径相近的3〜5株平均木的树高,以其平
均值作为平均高。
f
林分平均直径5
计算得
(三)测定年龄
可用生长锥、伐倒标准木查数根颈年轮数或查数轮生枝等方法查定。
(四)测定郁闭度
可按测线、测点或树冠投影等方法测定。
(五)各项林分调查因子的计算
包括平均直径、平均高、平均年龄、树种组成、地位级(或地位指数)、 疏密度、蓄积量、出材等级等。
本次实习林分蓄积量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参见附录1)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