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申请学位级别:专业:指导教师:学号:肺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摘要[目的]探寻贵州省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肺癌病因研究提供线索: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病例一对照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为贵州居民,居住在贵州地区10年以上,共831例。
肺癌病例来自毕节市人民医院、七星关区医院。
病例为经支气管镜、病理诊断确诊的肺癌新病例,配合调查,能清楚回答问题者,共400例。
每一位病人面访调查完成一份问卷,收集一份5ml的血样。
以前往医院探访病人的健康人群为对照,排除肺癌病例的直系家属,面访调查与病例同性别,同地区,年龄与病例相差不超过5岁的对照共431例。
[结果]1.贵州省人群肺癌的危险因素:吸烟及被动吸烟、居住地周围有污染企业、厨房卧室未分开、使用煤为燃料、烧饭时屋内烟雾多、房屋装修入住后有刺激性气味、食用动物油、常吃咸菜、饮酒(包括饮用白酒、米酒)、肺结核病史、使用农药史、性格忧郁、BMI<18.5。
2.肺癌的保护因素:常吃新鲜水果、鸡蛋、常喝奶及奶制品、饮淡茶、锻炼(包括①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②以散步作为锻炼或常以步代车)、BMI≥25。
3.被动吸烟(包括家庭及公共场所被动吸烟)、食用动物油、常吃咸菜、使用农药史是男、女性肺癌共同的危险因素。
男性肺癌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吸烟、饮酒、肺结核病史、使用煤为燃料、房屋装修入住后有刺激性气味、居住地周围有污染企业、BMI<18.5。
女性肺癌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烧饭时房屋内烟雾和被动吸烟。
4.奶及奶制品、常吃蛋类和经常锻炼是男、女性肺癌共同的保护因素。
男性肺癌的保护因素还包括:常吃新鲜水果、BMI>125。
女性肺癌的保护因素还包括:常吃新鲜鱼虾、饮茶。
5.工作场所被动吸烟是肺腺癌与鳞癌共同的危险因素。
肺鳞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130包年、肺结核病史、常吃动物油。
肺腺癌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家庭被动吸烟、一级亲属肿瘤史。
常喝奶及奶制品是肺鳞癌的保护因素;饮茶、散步或以步代车是肺腺癌的保护因素。
[结论]1.空气污染、吸烟及被动吸烟、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是肺癌的危险因素。
2.不同性别和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有相同及不同的危险/保护因素。
3.必须进一步开展福建省肺癌的预防和控制,加强人群戒烟的宣传,通过行政立法禁止公共场所吸烟,限制饮酒,改善室内外空气质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蛋类、奶及奶制品,常饮茶及适量锻炼对肺癌也具有预防作用。
[关键词]肺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前言肺癌是目前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02年世界肺癌新发病例135万,死亡118万,肺癌总发病数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0.0%,死亡占总癌死亡数的23.8%。
其中男性肺癌新发病例97万人,发病率为35.5/10万,男性肺癌死亡85万人,死亡率31.2/10万;女性肺癌新发病例39万人,发病率为12.1/10万,女性肺癌死亡33万人,死亡率为10.3/10万(其中率为世界人口调整率)Ⅲ。
近年来,我国肺癌发病和死亡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我国死因调查资料显示,肺癌死亡率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20年问增加了近1.5倍,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升幅最高的乜一1。
1998-2002年我国30个县市肿瘤登记点共报告新发肺癌病例数69597例,其中男性47880例,女性21717例。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列首位。
预计至U2010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数将达到44.1万,死亡病例达到37.8万,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一杀手。
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吸烟、暴露于环境烟雾、室内外空气污染、饮食习惯、饮酒、呼吸道疾病史、肿瘤家族史等与肺癌有有关,但不同地区癌症的高发可能有其特异性。
贵州省疾病监测点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贵州省肺癌死亡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成为贵州省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二位。
肺癌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命健康。
但有关贵州省人群肺癌病因流行病学研究鲜见报道。
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积极探寻我省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开展人群肺癌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此研究为贵州省肺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项目的重要部分,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设计。
1. 1.1病例:病例为贵州省毕节市人民医院、七星关区医院,经支气管镜、病理诊断确诊的肺癌新病例,在贵州本地居住10年以上,配合调查,能清楚回答问题者。
1.2对照的选择:以前往医院探访病人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
与病例进行频数成组匹配,对照与病例同性别,同地区,在贵州本地居住10年以上,年龄与病例相差不超过5岁。
2.资料收集方法与内容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通过面访的形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史、居住地周围环境污染、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吸烟饮酒史、饮茶史、生活习惯、呼吸系统疾病史、职业史、肿瘤家族史等,对女性还调查月经史、生育史和妇科手术史。
3.变量的定义明确定义暴露变量,如:吸烟定义为累计吸烟大于100支。
1克烟草折算为1支香烟。
吸烟量以包年(pack—year)为单位进行计算,即吸烟包年数=每日吸烟支数+20×吸烟年数。
环境烟雾暴露按是否暴露于吸烟者呼出的烟雾和程度分等级:每天超过15分钟,平均每周l一2天为“轻",每天超过15分钟,平均每周3—5天为“中",几乎每天环境烟雾暴露都超过15分钟为“重”,饮酒定义为每周至少1次,持续半年以上。
饮茶定义为每周至少1杯,持续半年以上。
饮茶的浓度按茶叶泡开后,茶叶占杯子的容积超过50%为“浓茶”,25%--50%为“适中”,少于25%为“淡茶”。
蛋类、新鲜鱼虾、新鲜水果摄入按每周>/3次为“常吃’’、每周<3次为“少吃”和“不吃”划分为三个等级,奶及奶制品、咸菜摄入按每周>12次、每周1次划分为“常吃”、“少吃’’和“不吃”三个等级。
4.质量控制方法严格规定调查表各项内容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
统一培训调查员,培训内容包括讲解研究目的,调查表问题的询问方式、调查表及样本编码等。
及时核查调查表,对不合格的调查表尽可能及时补查。
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面访结束后,调查员根据调查对象的回答方式、方法、态度和自己的判定并结合专业知识而对整个问卷的质量做出的比较客观的评价结论,并以此作为以后评价量表的质量的依据之一。
应用EpiData3.1软件双录入数据,经逻辑纠错,并随机抽样10%复查。
5.统计分析方法:对病例组及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一般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肺癌危险因素的分析1.1组及对照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共831例,男性613例(73.8%),女性218例(26.2%).其中肺癌新病例400例,人群对照431例。
肺癌病例对照研究中变量及编码见表1.1。
经x2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等方面均衡可比(P>0.05),在文化程度及BMI指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2。
或活动;②中:指工作时有25%时间坐或站立,75%时间特殊职业活动;③重:指工作时有40%时间坐或站立,60%时间特殊职业活动。
经常散步作为锻炼或以步代车去上班、上学、购物等。
1.2肺癌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筛选出:肺癌的危险因素如下:居住地周围有污染企业、厨房卧室未分开、使用煤为燃料、烧饭时屋内烟雾多、房屋装修入住后有刺激性气味及持续时间、食用动物油、吃咸菜、吸烟、被动吸烟(包括暴露于家庭成员及工作场所烟草烟雾)、饮酒(包括饮白酒、米酒)、肺结核病史、使用农药史及每年使用次数和使用年数、性格忧郁、BMI<18.5;肺癌的保护因素有:常吃蛋类、新鲜水果、常喝牛奶、饮淡茶、锻炼(包括①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②常散步或以步代车去上班、上学、购物)、BMI≥25。
单因素分析见下表:1.3肺癌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肺癌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大于30包年)、被动吸烟(暴露于家庭成员烟草烟雾、暴露于工作场所烟草烟雾)、房屋装修或油漆、常吃咸菜、肺结核病史、使用农药史、BMI<18.5;保护因素有:常吃蛋类、饮茶、经常锻炼(10年前以散步作为锻炼或以步代车去上班、上学、购物)。
以P≤0.05为纳入标准,P≥0.10为剔除标准,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如下表:讨论本次研究我们共收集400例病例,其中男性303例,女性97例,男女性别比为 3.12:1,3,略高于有关资料统计的2.24.-1。
肺癌病例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86岁,平均年龄59.31±11.33岁,中位年龄60岁;对照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92岁,平均年龄57.24±12.54岁,中位年龄57岁。
肺癌病例在40岁之前发病率较低,之后迅速上升,主要发病年龄在45-72岁,随后有所下降。
各年龄组均呈男高女低。
下面就肺癌发生的影响因素讨论如下:1.吸烟、饮酒、饮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吸烟是肺癌的危险因素。
吸烟包年≥30,吸烟包年越大,患肺癌的危险越大。
吸烟年数≥30,吸烟年数越长,患肺癌的风险越大。
吸烟也是男性人群患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男性人群中,吸烟包年越大,患肺癌的危险越大,吸烟包年≥30,吸烟年数越长,患肺癌的风险越大。
我们的研究结果与目前公认的吸烟是引起肺癌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的观点一致。
文献已报道,估计约有80%以上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肺癌是因吸烟引起的,其病因机制与香烟烟雾中的大量致癌物质有关。
香烟烟雾中危害最大的的是尼古丁(烟碱)、一氧化碳和烟焦油。
烟焦油是致肺癌的元凶。
烟焦油含有多环芳烃、N一亚硝胺、芳香胺等多种致癌物及酚类促癌物,可直接攻击DNA而引起基因损伤,或通过代谢活化其代谢产物(终致癌物)导致DNA损伤。
吸烟量与肺癌的剂量反应关系及戒烟后肺癌危险性下降的事实,更进一步支持吸烟在肺癌病因学中的重要作用。
但本次调查未发现吸烟与女性肺癌患病风险间存在联系,可能与女性吸烟率低(仅为3%)有关。
目前有关饮酒与肺癌患病风险关系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饮酒是肺癌的危险因素。
饮酒且吸烟男性的肺癌患病风险也明显增高,是不吸烟且不饮酒者的5.769倍。
此次研究中,我们没有发现饮酒与女性肺癌发病风险存在关联,这可能与我省女性嗜烟酒人数较少有关。
饮酒与肺癌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我们的研究显示,饮茶是女性肺癌的保护因素,且随着饮茶年数的增加,肺癌的患病风险下降。
茶叶防癌作用的机理与其组分中含有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活性物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