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文化学概论3

企业文化学概论3

《企业文化学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名词解释]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答题] [论述题] [案例分析题] [本章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企业愿景2、企业价值观3、企业道德4、企业制度文化二、判断题1、企业精神就是企业家的精神。

(X )2、价值是个经济范畴。

(X )3、企业道德是一种企业意识。

(√)4、诚实是企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X )5、企业价值的对象是多重的。

(√)三、单项选择题(从中选出一项标准答案)1、企业精神是员工追求的(A )。

A价值尺度 B生活方式 C奋斗目标 D内在动力2、企业精神是( C )追求的价值尺度。

A经营者 B管理者 C员工 D股东3、( B )是企业精神的塑造者。

A企业职工 B企业家 C经营者 D管理者4、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强烈地在( D )的各个方面显示它的影响。

A企业行为 B企业管理 C企业经营 D企业文化5、优秀的企业精神可以提升( B )。

A企业效益 B企业形象 C企业利润 D企业知名度6、价值关系是( A )。

A客观的工资 B主观的 C社会的 D个体的7、共享价值观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能产生( D )。

A晕轮效应 B规范效应 C激励效应 D链锁效应8、企业价值观的作用除链锁效应、促使企业作出反映外,还应包括( C )。

A提高劳动效率 B增强竞争力 C引导员工行为 D提高社会效益9、企业价值观的修正就是对原有价值观的( C )。

A否定了 B保留 C扬弃 D继承10、企业道德是( C )的研究对象。

A企业管理学 B组织行为学 C企业伦理学 D企业文化学11、企业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企业行为 B企业道德 C企业决策 D企业目标12、企业道德的主体是( A )。

A 企业B 管理者C 员工D 消费者13、现阶段,建立企业道德约束机制主要是建立( B )约束机制。

A企业公共道德 B企业社会道德 C企业环境道德 D企业人际道德14、《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中提出( D )理论。

A“CIS”理论B“7精神” C“5W”模式D“7S”理论15、制度文化是( A )的载体。

A精神文化 B社会文化 C企业文化 D传统文化16、( C )是精神文化的产物,也是精神文化的载体。

A企业文化 B传统文化 C制度文化 D社会文化四、多项选择题 (从中选出2项或2项以上标准答案)1、企业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ACD )。

A领导体制 B理想愿景 C组织机构 D管理制度2、企业道德约束机制包括企业(BCD )。

A风尚道德约束B公共道德约束C人际道德约束D环境道德约束3、企业道德自有特征主要表现为企业道德是(ABC )。

A一种意识调节B一种内化调节C一种非强制调节D一种外在调节4、企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以下(ABCD )行为准则。

A互利 B公道 C责任 D秩序5、企业道德作为职业道德的一部分,可以分为(BD )。

A商业职业道德B员工职业道德C销售职业道德D管理者职业道德6、在心理上,员工对于企业价值观往往处于(ABC )三种状态并存。

A服从 B认同 C内化 D行动7、企业理念体系主要包括(ABCD )。

A企业愿景 B企业使命 C企业价值观 D企业精神8、企业愿景的培育可以划分为(ABCD )阶段。

A鼓励个人愿景 B个人愿景自我超越C领导与员工有效沟通 D个人分享企业愿景9、除口号式、故事式、规范式外,企业精神的语言表达方式还有(ABCD )。

A命名式 B传统式 C比喻式 D目标式10、通过排除法,以否定的方式提炼企业使命。

企业使命不是(ABC )。

A赚钱 B具体目标、战略 C某个产品、技术 D利润11、企业精神的内涵可以这样理解:企业精神是(ABCD )。

A企业长期培育的“精神内核” B全体员工认同的群体意识C员工追求的价值尺度 D企业家倡导的12、IBM公司90年代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具体体现为(ABC )。

A尊重个人 B顾客至上 C追求卓越 D寻求优势13、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把企业精神确定为(ABD )。

A学习 B超越 C求实 D领先14、企业精神的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企业精神(ABC )。

A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B能提升企业形象C能激励企业家紧跟时代、务实创新 D能实现企业价值观15、企业精神培育的具体操作要完成(ABD )三个阶段。

A企业特色精神的确定 B企业精神的教化C企业精神的落地 D企业精神的物化16、(ABD )构成了企业文化学的理论体系。

A企业理念体系 B企业道德C企业价值观 D企业制度文化五、简答题1.企业愿景的内涵和作用?企业使命的内涵和作用?2.企业精神有哪些基本特点?如何培育企业精神?3.简述企业制度文化与企业道德的关系?4.企业制度文化在企业理念转化中的作用是什么?六、论述题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如何实现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七、案例分析题案例:《先给谁换?》走进任何一家南方李锦记的分公司,都会发现,所有员工桌面上的电脑显示器全是液晶的。

因为液晶显示器没有辐射,不伤害眼睛,还能节省办公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公司在2003年决定,把原来的普通显示器全部换成液晶产品。

由于液晶产品还没有大规模上市,需要逐批买来更换。

那么,先给谁换呢?是老总?总公司的员工?还是一线人员?按照一般的企业习惯,从上到下的顺序是“老板、管理层、员工、顾客”。

但是,南方李锦记认为:优质的顾客来源于优秀的员工,一切销售目标都是靠前线销售队伍完成的。

南方李锦记的企业意识形态是一般习惯的翻转,是“顾客、员工、管理层、老板”。

所以,第一批液晶显示器给了业务部输单组,这些最一线的同事需要一天到晚对着电脑工作,还经常加班加点;第二批更换显示器的是各地分公司,他们直接面对市场、消费者和业务伙伴;最后换的才是总公司其他各个部门的员工。

分析问题:用你学习过的企业文化基本理论分析南方李锦记的做法反映出什么样的企业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学概论》第三章练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企业愿景是“企业蓝图”,是企业努力要达到的境界,是企业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意象和景象。

它为企业使命和企业价值观的确立,激发起一种强烈的感召力量。

2、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于企业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经营方法和行为准则的判断标准。

这种判断标准,实质上也是企业为获取成功而对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经营方法和行为准则所做出的价值取向。

3、企业道德主要是指被企业全体成员认同的,在处理各种关系之中表现出来的善恶标准、意识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观念,一种企业意识。

4、制度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以企业价值理念为指导,为顺应企业发展规律,维护企业秩序而制定、颁布、执行的一系列规则、规范、条例、制度的总和。

它既是企业为保证目标实现的管理形式和方法的载体,又是从其精神文化出发而形成的制度和规则。

二、判断题1.错2.错3.对4.错5.对三、单项选择1.A2.C3.B4.D5.B6.A7.D?8.C9.C 10.C 11.B 12.A 13.B 14.D 15.A 16.C四、多向选择1.ACD2.BCD3.ABC4.ABCD5.BD6.ABC7.ABCD 8.ABCD9.ABCD 10.ABC 11.ABCD 12.ABC 13.ABD 14. ABC 15.ABD 16.ABD五、简答题要点1、企业愿景的内涵表现为,(1)企业愿景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

(2)企业共同愿景要建立在员工个人愿景之上。

(3)企业愿景远高于个人愿景所能产生的创造性张力。

企业愿景的作用有如下四点,第一,企业愿景能唤起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热切企盼;第二,企业愿景孕育员工无限的创造力;第三,企业愿景能激发强大的驱动力;第四,企业愿景是方向舵,使企业在任何时候都不迷失方向。

企业使命的内涵表现为,(1)企业使命是在愿景规划基础上产生的,是实现企业愿景所必需的手段,是更加具体化的企业责任、目标和追求.(2)企业使命是企业存在的根本,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企业的一切活动必须围绕这个宗旨而展开,是企业所有行为的最终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要实现的目的。

(3)企业使命是企业对社会的根本态度,因此,企业使命中必须包含社会责任的内容。

企业使命的作用如下,(1)企业使命比愿景更能激发人的热情;(2)使命是连接愿景与制度、规划与人的行为的桥梁;(3)企业使命是使企业常胜不衰的法宝。

2、企业精神的基本特点是是(1)企业精神是在企业长期实践、精心培育起来的“精神内核”;(2)企业精神是为全体员工认同的、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3)企业精神是员工追求的价值尺度;(4)企业家是企业精神的倡导者。

培育企业精神要完成三个阶段的任务:一是特色企业精神的确定;二是企业精神的教化;三是企业精神的物化。

3、(1)企业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文化。

企业制度是来自员工自身以外的带有强制性的规范,制约着企业的每一个成员、生产操作规程、厂规厂纪、经济责任、考核奖惩制度等等。

企业制度文化对企业全体成员的约束,带有一定的限制性和他律性。

(2)企业道德是一种意识的调节,一种内化的调节,因而是一种非强制的软调节。

企业道德一旦形成,就在内部员工中建立起信念,成为行为的自律。

(3)企业制度与企业道德建设是相互补充、相互推进的。

企业成员的自律意识越强,就越能自觉地遵守企业道德,制度文化的作用就越发不易显示出来。

同样,企业制度文化越完善,则越有利于企业道德的培育,人们的道德认同感也就越强。

4、企业理念是企业制度文化得以产生的观念先导,是制度文化赖以产生的价值标准。

制度文化创新的灵感直接源于伦理观念的变化和伦理精神的更新。

企业制度文化在企业理念转化中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1)企业制度通过规范,即各种制度、守则及规章,倡导企业理念;(2)企业制度通过各种形式、运作程序及权利、义务的安排,体现了企业倡导的某种价值准则,即企业制度所规定的工作、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并改变着企业全体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换句话说,企业理念能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可,是企业制度长期坚持和积累的结果。

六、论述题要点此论述题的回答,应结合一具体事例。

其要点是:(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对事物的认可态度有三种不同程度的表现形态,即服从、认同和内化。

服从是因外部某种因素的作用而表现出来的被动行为;认同是自愿的,但在认识程度上,主体对认识对象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和接受;只有内化,才是个体价值观与评判对象完全吻合的一种表现,才能达到自觉地身体力行。

对于企业价值观,员工在心理上往往处于三种状态并存。

塑造企业价值观的重要一步,就是要促成那些持服从态度的员工,向认同、继而向内化转化。

如何完成这种转化呢???一是与下属研讨、交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