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句的几点方法
1.缩句后句子的意思首先不能发生改变。
并且仍然是成句的。
2.缩句时,原句中“着”“了”“过”通常不用去,一些“上”“满”等主要成分后面的单字也可以不用去。
例:崭新的桌子上堆满了同学寄来的花花绿绿的贺卡。
缩句:桌子上堆满了贺卡。
例:小玲的叔叔在今年夏天到了北京。
缩句:叔叔到了北京。
3.这一点最关键,依靠“的”“得”“地”帮助自己找主干。
“的”“地”前面是修饰的词汇缩句时应去掉。
“得”字前面的动词通常是主要成分,当然应保留。
而处理后一个部分补充说明前一个成分时视情况而定。
如“干得好”“听得不清楚”等。
在对于此类的句子缩减中,应加以保留,否则意思会觉得别扭。
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子,如“我笑得流下了眼泪。
””高兴得跳起来“后面的“流下了眼泪””跳起来“是对“笑”“高兴”的补充说明,可以减去,其意思会更加的简洁。
上述例子2中的句子缩句后去掉“住了”也是因为他是中心词“吸引”的补充说明。
例:和煦的春风轻轻地拂过我的脸。
缩句:春风拂过脸。
另外,用这种发放检查自己的作业,例子是很多的。
4.抓住中心词,用设问的方法,找准主干。
例如:中国第一丹霞江郎山耸立在美丽富饶的浙西大地。
你读完这个句中很容易确立“耸立”这个词是谓语,就可以用设问的方法找出主语和宾语。
问:什么耸立?——江郎山耸立。
再问:耸立在哪里?——浙西大地。
很明显,把这些连接在一起——江郎山耸立浙西大地。
这是句子的主干。
其余的是枝叶,要删除去。
5.固定词组应整个保留。
以上应当属于常规的,简单的缩句,看完后一般的缩句应当问题不大了。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子。
1.同位词组,保留主要词就行了。
例:身穿整洁服装的工人叔叔一起去参加工厂的奠基大会。
缩句:工人参加大会。
若缩为“工人叔叔参加大会”也行。
因为缩后的句子并不是很长。
但是如果同位词组较长时,如“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就要只保留“孔繁森”
2.缩句时,如果遇到被字句,把字句。
为了不造成歧义,在缩句的过程中,“把……”“和被……”都成了句子的主干,都要予以保留。
例:爸爸的目光被茶几上的一本杂志吸引住了。
缩句:目光被杂志吸引。
但是,我们讨论时也觉得“目光被吸引。
”就行了
缩句方法
一.采用图解法理清思路。
只要是语文老师都知道,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采用了图解法教学。
先出示一个长句:“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然后,画了一棵树在黑板上,把句中的词分解到树上,告诉学生哪是主干,哪是枝叶。
然后,用黑板刷当刀,
“砍掉”枝叶,让同学们从头到尾的按顺序读读顺下的词句。
这样,学生自然就明白了什么是主干了。
二.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告诉学生,主干可构成以下几种句式:
1.谁是什么。
2.谁干什么。
3.谁怎么样
4.什么是什么。
5.什么干什么。
6.什么怎么样。
例如:“满头白发的老大爷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公交车。
”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爷爷;干什么
——等待公交车。
缩句后就成为:“老爷爷等待公交车。
”
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
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
三.窍门删除法。
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总结了几点小窍门来选出主干。
这窍门叫“七不要”(有些特别的句式不能用。
):
1.带“的、地、得”的词组不要;
2.数量词不要;
3.表时间的词不要;
4.表方位的词不要;
5.表地点的词不要。
6.“在......下(中)”的词组不要;
7.“用......”的词组不要。
如“春天,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因为“春天”是表时间的词,要去掉;“宿舍前的”和“五颜六色的”都是带“的”的词组,也要去掉。
所以就剩下“草地上开满了鲜花.”是主要词了。
又如:“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我改正了自己说谎的缺点。
”缩成“我改正了缺点。
”
四.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上面所讲,只是点点体会。
今后有待再总结、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