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图像处理-徐秀刚

数字图像处理-徐秀刚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数字图像处理课是地球物理勘探、数字图像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学科基础课,课程学习不仅让本科学生学习数字图像处理、应用地球物理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通过上机实践锻炼和提高学生运用Matlab语言或者C语言等编程工具进行图形图像处理算法的计算机编程能力,既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授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授课,理论讲解过程中加入上机实践,让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动手实践,通过这种方式,加深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理论讲授内容包括:系统学习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论,如图像采集和输出、图像变换(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图像增强(空域增强、频域增强)、图像退化与恢复、图像重建、彩色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理论讲授过程中,为了实现数字图像处理知识能够和地球物理专业知识相结合,每个章节的授课过程中,都融入了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在地球物理勘探的应用实例,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紧密结合。

上机实践内容共安排了七次上机实践,上机实践内容除了融会贯通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外,还安排了二次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如何对于地球物理资料处理的上机实践,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体会数字图像处理与应用地球物理勘探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学习
- 5 -
专业课程的兴趣。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以具有一定数理基础的本科生为授课对象,需要学生前期掌握地球物理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如地震勘探原理或者勘探地震学、数字信号分析、MATLAB或者C语言编程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本门课程。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学习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论,还能够锻炼和提高他们运用MA TLAB编程语言或C语言实现图像处理基本算法的编程能力。

此外,通过将应用地球物理的知识融入到数字图像处理中,实现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技术进行地球信息科学领域的相关图像处理和软件开发,培养学生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
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结合紧密的课程,作为地球信息科学工程师,在校期间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要达到以上学习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本课程包含有课下作业、数字图像处理与地球物理勘探讨论、上机实践等教学活动。

2、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课下作业。

课下作业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复习、巩固与提高,因此要求学生需按时完成相应的课下作业,只有在作业中才能够不断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3、在前期各阶段课上讨论、上机实践、课外作业的基础上,学期结束前每位同学准备一个5-10分钟的PPT,以“数字图像与地球物理”为主题开展一堂研讨课,让学生各抒己见,以交流学习本门课程的心得体会,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内容
- 5 -
- 5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参考教材
1)章毓晋.图像工程(上册)图像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第三版)
2、主要参考书
1)章毓晋.图像工程(上册)图像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第二版)
2)章毓晋.图像处理和分析(图像工程上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3(第一版)
3)R.C. Gonzalez, R.E. Woods,(阮秋琦等译).数字图像处理(Matlab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9(第一版)
4)R.C. Gonzalez, R.E. Woods,(阮秋琦等译).数字图像处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Prentice Hall, 2003(第二版)
5)周长发.精通Visual C++ 图象编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1
6)吕凤军.数字图象处理编程入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9
- 5 -
7)冈萨雷斯等著,阮秋琦等译.数字图像处理(MA TLAB 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A.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5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