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直线运动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2022年将在我国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某滑道示意图如下,长直助滑道AB 与弯曲滑道BC 平滑衔接,滑道BC 高h =10 m ,C 是半径R =20 m 圆弧的最低点,质量m =60 kg 的运动员从A 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a =4.5 m/s 2,到达B 点时速度v B =30 m/s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1)求长直助滑道AB 的长度L ;(2)求运动员在AB 段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的I 大小;(3)若不计BC 段的阻力,画出运动员经过C 点时的受力图,并求其所受支持力F N 的大小.【答案】(1)100m (2)1800N s ⋅(3)3 900 N【解析】(1)已知AB 段的初末速度,则利用运动学公式可以求解斜面的长度,即2202v v aL -=可解得:2201002v v L m a-== (2)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该变量所以01800B I mv N s =-=⋅(3)小球在最低点的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C v N mg m R-= 从B 运动到C 由动能定理可知:221122C B mgh mv mv =-解得;3900N N =故本题答案是:(1)100L m = (2)1800I N s =⋅ (3)3900N N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和圆周运动,会利用动能定理求解最低点的速度,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最低点受到的支持力大小.2.为确保行车安全,高速公路不同路段限速不同,若有一段直行连接弯道的路段,如图所示,直行路段AB 限速120km /h ,弯道处限速60km /h .(1)一小车以120km /h 的速度在直行道行驶,要在弯道B 处减速至60km /h ,已知该车制动的最大加速度为2.5m /s 2,求减速过程需要的最短时间;(2)设驾驶员的操作反应时间与车辆的制动反应时间之和为2s (此时间内车辆匀速运动),驾驶员能辨认限速指示牌的距离为x 0=100m ,求限速指示牌P 离弯道B 的最小距离.【答案】(1)3.3s (2)125.6m【解析】【详解】(1)0120120km /h m /s 3.6v ==,6060km /h m /s 3.6v == 根据速度公式v =v 0-at ,加速度大小最大为2.5m/s 2 解得:t =3.3s ;(2)反应期间做匀速直线运动,x 1=v 0t 1=66.6m ;匀减速的位移:2202v v ax -=解得:x =159m则x '=159+66.6-100m=125.6m .应该在弯道前125.6m 距离处设置限速指示牌.3.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m/s 2,所需的起飞速度为50m/s ,跑道长100m .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飞?为了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母舰装有弹射装置.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具有多大的初速度?【答案】不能靠自身发动机起飞 39/m s【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达到起飞速度的位移,从而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发动机从舰上起飞.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弹射系统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解:当飞机达到起飞速度经历的位移x=,可知飞机不能靠自身发动机从舰上起飞.根据得,=.答:飞机不能靠自身发动机从舰上起飞,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具有40m/s的初速度.【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4.如图所示,水平平台ab长为20 m,平台b端与长度未知的特殊材料制成的斜面bc连接,斜面倾角为30°.在平台b端放上质量为5 kg的物块,并给物块施加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50 N推力后,物块由静止开始运动.己知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37°=0.6,求:(1)物块由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2)若物块从a端运动到P点时撤掉推力,则物块刚好能从斜面b端开始下滑,则aP间的距离为多少?(物块在b端无能量损失)(3)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bc=0.277+0.03L b,式中L b为物块在斜面上所处的位置离b端的距离,在(2)中的情况下,物块沿斜面滑到什么位置时速度最大?【答案】(1)5s (2)14.3m (3)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加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关系知时间;(2)根据位移速度关系列方程求解;(3)物体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最大时,须加速度为0,根据受力分析列方程,结合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bc=0.277+0.03L b知斜面长度的临界值,从而讨论最大速度.解:(1)受力分析知物体的加速度为a1===1.6m/s2x=a1t2解得a到b的时间为t==5s(2)物体从a到p:=2a1x1物块由P到b:=2a2x2a2=μgx=x 1+x 2解得ap 距离为x 1=14.3m(3)物体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最大时,须加速度为0,即a==0 μbc =0.277+0.03L b ,联立解得L b =10m因此如斜面长度L >10m ,则L b =10m 时速度最大;若斜面长度L≤10m ,则斜面最低点速度最大.答:(1)物块由a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为5s ;(2)若物块从a 端运动到P 点时撤掉推力,则物块刚好能从斜面b 端开始下滑,则间aP 的距离为14.3m ;(3)斜面长度L >10m ,则L b =10m 时速度最大;若斜面长度L≤10m ,则斜面最低点速度最大.【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牛顿第二定律及共点力平衡,但是由于涉及到动摩擦因数变化,增加了难度;故在分析时要注意物体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最大时,须加速度为0这个条件.5.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月新征程,距离2020年实现载人登月更近一步,若你通过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有幸成为中国登月第一人,而你为了测定月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月球表面上空让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测出下落高度20h m =时,下落的时间正好为5t s =,则:(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月为多大?(2)小球下落过程中,最初2s 内和最后2s 内的位移之比为多大?【答案】1.6 m/s 2 1:4【解析】【详解】(1)由h =12g 月t 2得:20=12g 月×52 解得:g 月=1.6m /s 2 (2)小球下落过程中的5s 内,每1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9,则最初2s 内和最后2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7+9)=1:4.6.一物体从离地80m 高处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g=10m/s 2,求(1)物体下落的总时间:(2)下落3s 后还高地多高?【答案】(1)4s (2)35m【解析】(1)根据212h gt =得,落地的时间24h t s g==(2)下落3s 内的位移23312h gt 则此时距离地面的高度h=H-h 3,联立得:h=35m7.如图所示,A 、B 间相距L =6.25 m 的水平传送带在电机带动下始终以v =3 m/s 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传送带B 端正上方固定一挡板,挡板与传送带无限接近但未接触,传送带所在空间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E =1×106 N/C .现将一质量m =2 kg 、电荷量q =1×10-5 C 的带正电绝缘小滑块轻放在传送带上A 端.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碰后都以原速率反方向弹回,已知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且滑块所受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 =10 m/s 2.求:(1)滑块放上传送带后瞬间的加速度a ;(2)滑块第一次反弹后能到达的距B 端最远的距离;(3)滑块做稳定的周期性运动后,电机相对于空载时增加的机械功率.【答案】(1)a =2 m/s 2 方向水平向右 (2)x m =3.25 m (3)P =18 W【解析】试题分析:(l )滑块放上传送带后瞬间,受力如答图2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E-mg=ma代入数据解得a=2m/s 2方向水平向右 (2)设滑块第一次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1由运动学规律有v 12 =2aL代入数据解得v 1=5m/s因v 1>v ,故滑块与挡板碰后将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设为a 1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E+mg=ma 1代入数据得a 1=8 m/s 2设滑块与档板碰后至速度减为v 经历的时间为t 1,发生的位移为x 1由运动学规律有v=v 1-a 1t 1,x 1=v 1t 1-a 1t 12 代入数据得t 1=0.25s ,x 1=1m此后.摩擦力反向(水平向左),加速度大小又变为a .滑块继续向左减速直到速度为零,设这段过程发生的位移为x2由运动学规律有x2=代入数据得x2=2.25m当速度为零时,滑块离B最远,最远距离x m=x1+x2代入数据解得,x m=3.25m(3)分析可知.滑块逐次回到B点的速度将递减,但只要回到B点的速度大于v.滑块反弹后总要经历两个减速过程直至速度为零,因此滑块再次向B点返回时发生的位移不会小于x2,回到B点的速度不会小于v'==3m/s所以,只有当滑块回到B点的速度减小到v=3m/s后,才会做稳定的周期性往返运动.在周期性往返运动过程中,滑块给传送带施加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所以,滑块做稳定的周期性运动后,电机相对于空载时增加的功率为P=mgv代人数据解得P=18w考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运动、功率8.学校开展自制玩具汽车速度赛,比赛分为30 m和50 m两项,比赛在水平操场举行,所有参赛车从同一起跑线同时启动,按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排定名次。
某同学有两辆玩具车,甲车可在启动居立即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乙车启动后可保持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直到其速度达15m/s。
两车进行模拟测试时发现,同时从起跑线启动后,经6s两车到达同一位置。
试通过计算、分析判断该同学应分别以哪一辆玩具车参加30m和50m的比赛。
【答案】赛程小于36m时应以甲车参赛;赛程为50m时应以乙车参赛.【解析】对乙车,根据解得6s内位移为x1=36m由已知6s内两车位移相同,做两车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6s时刻乙车追上甲车,此时两车位移均为36m;此前甲车超前乙车,故赛程小于36m时应以甲车参赛;6s后乙车速度还小于15m/s,乙车速度总是大于甲车的速度,根据2ax2=v2可得乙车速度达到15m/s的过程中位移为x2=56.25m;赛程长为36-56.25m时,乙车一定比甲车快,故赛程为50m时应以乙车参赛.9.一列汽车车队以v1=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相邻车间距为25 m,后面有一辆摩托车以v2=20 m/s的速度同向行驶,当它与车队最后一辆车相距S0=40 m时刹车,以a=0.5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摩托车从车队旁边行驶而过,设车队车辆数n足够多,问:(1)摩托车最多能与几辆汽车相遇?(2)摩托车从赶上车队到离开车队,共经历多少时间?(结果可用根号表示)【答案】(1)3辆(2)【解析】(1)当摩托车速度减为10 m/s时,设用时为t,摩托车行驶的距离为x1,每辆汽车行驶的距离都为x2.由速度公式得:v2=v1-at解得t=20 s由速度位移公式得:v22-v12v=-2ax1解得x1=300 mx2=v2t=200 m摩托车与最后一辆汽车的距离:Δx=(300-200-40) m=60 m故摩托车追上的汽车数n=6025+1=3.4,则追上汽车3辆.(2)设摩托车追上最后一辆汽车的时刻为t1,最后一辆汽车超过摩托车的时刻为t2.则:Δx+v2t=v1t-12at2解得:Δt=t2-t1=10.两辆玩具小车在同一水平轨道上运动,在t=0时刻,甲车在乙车前面S0=4m的地方以速度v0=2m/s匀速行驶,此时乙车立即从静止开始做加速度a=1m/s2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甲车,但乙车达到速度v m=3m/s后开始匀速运动.求:(1)从开始经过多长时间乙车落后甲车最远,这个距离是多少?(2)从开始经过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此时乙车通过位移的大小是多少?【答案】(1)6m (2)21m【解析】【分析】(1)匀加速追匀速,二者同速时间距最大;(2)先判断乙车达到最大速度时两车的间距,再判断匀速追及阶段的时间即可.匀加速追及匀速运动物体时,二者同速时有最小间距.【详解】(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即v0=at0,故t0=2s;此时两车距离x=S0+v0t0-12at02解得x=6m;(2)先研究乙车从开始到速度达到v m时与甲车的距离.对乙车:v m=at1,2ax乙=v m2 ,对甲车:x 甲=v 0t 1解得x 甲=6m ,x 乙=4.5m t 1=3sx 甲+S 0>x 乙,故乙车达到最大速度时未追上乙车,此时间距为△s =x 甲+S 0-x 乙=5.5m , 乙车还需要时间20 5.5 5.532m s t s s v v ∆===--, 故甲追上乙的时间t =t 1+t 2=3+5.5s =8.5s ,此时乙车的位移为X 总=x 乙+v m t 2=4.5+3×5.5m =21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