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学期
期末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A.精卫填海
B.灌水取球
C.嫦娥奔月
D.女蜗补天
4.“‘记住了!’我连忙答应.”(《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句话中不包含下面哪种心情( )
A.担心
B.害怕
C.紧张
D.自信
5.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看到“走月亮”这个题目,张军就问老师:“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张军的这个问题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的.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里的梅、雪对比,是为了启发读者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
C.高洪波在《陀螺》中回忆了童年时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经历,分享了从中获得的启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D.《麻雀》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炎帝尝百草是我国著名的神话,展现了先人的开拓精神.
B.在古希腊神话中,用音乐征服草木的是俄耳普斯.
C.丑小鸭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形象,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告诉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强权要敢于抗争.
D.《丑小鸭》事实上可以看作是安徒生的自传,描写他童年和青年时代所遭受的苦难以及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三、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22分)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比作,形象地突出了的情景.《暮江吟》中运用比喻的诗句是, .这里把、分别比作、 .
2.唐代高适在《别董大》中用“,
.”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劝慰;宋代欧阳修在《浪淘沙》中用“,?”表达对明年朋友聚散难料的伤感之情;宋代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用“,死亦为鬼雄.”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
3.“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唯戎不动.”文中王戎不取道旁李的理由是“, .”(用文中句子回答). (《王戎不取道旁李》)
4.日积月累:,孰能无过?,驷马难追.二八月, .夏雨少, .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8+16=24分)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文中的“那位同学”名字叫 .
2.给文中画“”的段落加上标点.
3.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4.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为了不让同胞受欺凌,挽救民族危亡而努力.
B.为了明白道理,光耀门楣.
C.这句话寄托了周恩来的宏伟志向和远大抱负.
D.因为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很多事实,所以立下了这个志向.
5.如果老师问到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你会怎样回答?
(二)把自己忘了的人
①她是一个农村妇女,普通得像土一样.她有一个女儿,她对女儿特别的好,像天
下所有母亲那样.
②孩子会蹒跚走路的时候,却走失了.她满世界地找,可是毫无结果,她的女儿就像水蒸汽一样蒸发了.
③但她却不死心,她一直认为她的女儿被人收养了.每年幼儿园开学的时候,她就站在学校的大门,(打量凝视)着一个个孩子.所有人都以为她的精神有问题.她并不在乎这些,她在这座城市的每一所学校里留下了踪迹.
④这样的寻找(持续继续)了20年.
⑤20年后,她的家中的墙壁上还张贴着1979年的年画,因为这张画是她和女儿一起贴上的.她还留着女儿的一把小雨伞,她说这把伞女儿只用了一次.她把伞打开,却哭了,说:“这伞太小了,女儿用不着了.”
⑥这20年,她是为寻找女儿活着,所有的村人都为之动容.
⑦她的事迹终于引起媒体的关注,在媒体的牵头下,民政、公安部门为她查找1979年全市所有领养情况的原始记录.费了很多周折,她的女儿终于找到了--在邻县一个普通的农户家中.
⑧她的梦终于可以圆了.但是,领养的人家托人带信给她,说她的女儿现在生活得很好,她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如果为她好,.
⑨20年来,她朝思暮想就是为了看女儿一眼.现在,她却退缩了,她害怕自己的出现打搅女儿的生活.于是她终于没有出现.
⑩在这个世界上,把一切都承担下来最后却把自己忘了的人,往往只有母亲.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蹒跚:
朝思暮想:
3.联系上下文思考,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4.根据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她朝思暮想的女儿终于有了下落,但是女儿现在学坏了,不是她期望的样子,她就不想去看她了.()
(2)她不想打扰女儿现在的生活,只要心里知道孩子生活得很好就满足了.()
(3)与第三段“她在这座城市的每一所学校里留下了踪迹”相照应的句子是第二段中的“她满世界地找”.()
5.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写的好处.
6.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体会.
五、习作.(30分)
仔细观察右边的一幅图,想
想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
果是怎样的?再按一定的顺序
把这件事情写清楚.注意语句
通顺,内容具体,3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每字0.5分,共10分)
僵硬驾驶均匀通情达理选择悲惨掩护无缘无故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序号写在括号里.(每题1.5分,共9分)
1. D
2. D
3. B
4. B
5. A
6. C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千万匹白色战马浪潮战马大潮的壮观这三个填空意思对即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月珠弓,意思对即可.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生当作人杰
3.竞走取之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4.人非生而知之者一言既出乱穿衣秋霜早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8+16=24分)
(一)(8分)
1.周恩来(1分)
2.“ .” . (2分)
3.语言描写对祖国的热爱、对当时社会的气愤及愿祖国崛起的坚定的心(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共2分)
4.B (1分)
5.略.(意思达到即可)(2分)
(二)(16分)
1.凝视继续,(每个1分,共2分.)
2.形容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的样子.(意思对即可)
从早到晚都思念不已,非常想念或经常想念.(意思对即可)
(每个2分,共4分)
3.还是不要让他知道最好.(意思对即可) (2分)
4. ×√√ ( 每题1分,共3分.)
5.照应文章标题;使文章主题突出;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写出两点即可.
(共2分)
6.围绕母爱的伟大、无私、忘我,并能够举例说明. (根据回答酌情给分,共 3分)
五、习作.(30分)
一类文(27—30):能按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比较正确,错别字少,卷面清洁.
二类文(20—27):能按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内容比较具体,层次较清楚,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比较正确,错别字少,卷面整洁.
三类文(12—20):能按顺序把事情基本叙述清楚,重点较突出,层次不够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标点使用大体正确,错别字多.
四类文(0—12):不能按顺序写,重点不突出,内容很不具体,语句表达很差,层次不清,语句不通,标点错误和错别字多.
评分时还可规定,错别字每个扣0.5分,扣足5分为止;标点错误每个扣0.5分,扣足3分为止;卷面太乱,字迹潦草酌扣1—2分.
评分时还可规定,错别字每个扣0.5分,扣足5分为止;标点错误每个扣0.5分,扣足3分为止;卷面太乱,字迹潦草酌扣1—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