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像处理基本技术

影像处理基本技术

照片编辑“高棉的微笑”使用“镜头矫正”滤镜对画面进行矫正,操作步骤如下:(1)在Photoshop中,打开文件“吴哥少女.jpg”。

双击工具箱中的“抓手工具”,令窗口缩放至合适显示比例。

(2)在图层面板上右键单击“背景”图层,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图层…”命令,在“复制图层”对话框中,命名新图层为“镜头矫正”,如图4所示,单击“确定”按钮。

(3)单击“背景”图层的“指示图层可见性图标”,隐藏该图层。

图4 “复制图层”对话框(4)为了防止在镜头矫正过程中图像转到画布之外,要向四周扩展画布。

可在菜单栏中选择“图像”→“画布大小…”命令,选中“相对”复选框,输入需要扩展的相对尺寸。

如图5所示,单击“确定”按钮。

图5 “画布大小”对话框(5)在菜单栏中选择“滤镜”→“扭曲”→“镜头矫正…”命令,出现扩展至全屏幕的“镜头矫正”对话框,矫正由于仰拍造成的镜头成像变形。

○1为了便于观察,取消对话框下方的“显示网格”复选框;使用对话框左侧工具属性栏的“拉直工具”沿着窗格清晰的雕刻纹理,绘制一条水平矫正线将图像拉直到新的横轴,画面自动旋转相应的角度,如图6所示。

图6 用拉直工具进行倾斜矫正○2调整右侧“变换”栏目中的“垂直透视”数值,矫正由于仰角拍摄令镜头产生近大远小畸变,设置参考如图7所示,单击“确定”按钮。

图7 用垂直透视矫正参考数值镜头矫正前、后对比效果如图8所示。

图8 矫正前、后对比效果说明(1)“镜头矫正”滤镜可用来旋转图像,或修复由于相机垂直或水平倾斜而导致的图像透视现象。

相对于使用“变换”命令,此滤镜的图像网格使得这些调整可以更为轻松精确地进行。

(2)“垂直透视”校正由于相机向上或向下倾斜而导致的图像透视,使图像中的垂直线平行。

“水平透视”校正左、右方向的图像透视,并使水平线平行。

“角度”旋转图像可以针对相机歪斜加以校正。

2.曝光调整在摄影技术中,曝光调整分为全局调整和区域调整两个方面,在“数字暗房”中则主要对应使用“色阶”和“曲线”两个命令。

当然特定区域的曝光调整需要首先使用选择工具进行选取。

全局的调整使用色阶调整图层,提高画面的整体亮度,操作步骤如下:(1)确认当前图层为“镜头矫正”。

在菜单栏中选择“图层”→“新建调整图层”→“色阶…”命令,在弹出的“新建图层”对话框中命名图层,参数设置如图9所示。

单击“确定”按钮,出现“色阶”对话框。

图9 “新建图层”对话框(2)在“色阶”对话框的直方图中,用坐标形式标出了画面中暗部与高光的分布,左边是暗部,右边是高光。

在直方图下边有3个箭头滑块,用于调整照片的亮度值。

3个滑块从左至右分别表示黑场、中间调和白场。

在准确曝光的情况下,照片通常具有完全调。

也就是说,照片中最亮的地方是纯白,最暗的地方是纯黑。

但这张照片只有较灰的白,导致了高光不足的效果。

要迅速调整这张照片的阶调范围使其变成完全调,就需要把白场滑块向左移直到曲线的右端。

这样做实质上是告诉Photoshop “把所有比这里亮的地方都变成纯白”。

如图10所示。

色阶调整后的直方图效果如图11所示。

图10 “色阶”对话框图11 色阶调整后的直方图说明(1)调整图层具有以下优点:●编辑不会造成破坏。

可以尝试不同的设臵并随时重新编辑调整图层。

也可以通过降低调整图层的不透明度来减轻调整的效果。

●编辑具有选择性。

在调整图层的图像蒙版上绘画可将调整应用于图像的一部分。

通过重新编辑图层蒙版,可以控制调整图像的任何部分。

●能够将调整应用于多个图像。

在不同图像之间拷贝和粘贴调整图层,以便应用相同的颜色和色调调整。

(2)调整图层将影响其下方的所有图层:通过做出一次调整即可校正多个图层,而无需单独调整每个图层。

如果只想影响下方相邻图层,可以选中图8中的“使用前一图层创建剪贴蒙版”复选框;也可以在创建调整图层后,在图层面板上两个图层的边界处按住Alt 键单击鼠标即可,此时调整图层图标左侧出现“ ”标记,该操作称为“创建剪切蒙版”;再次按住Alt键点击可解除;快捷键是:Ctrl+Alt+G。

(3)色阶图只是一个直方图,用横坐标表示亮度特性值,纵坐标表示频数或频率值,各组的频数或频率的大小用直方柱的高度表示。

在数字图像中,色阶图是说明照片中像素色调分布的图表。

✌小技巧(1)一般来说在调整输入色阶的高调值与低调值的时候,可以将直方图上没有像素或像素很少的那一端,作为调整点。

如果高调一端(右侧)没有像素,就将高调那端移向低调;低调那端(左侧)没有像素就将低调那端向高调方向拉。

调整量应该就设在直方图柱线开始增多的那个位臵,这样就不会损失暗部或亮部的细节,如图11所示。

(2)按住Alt键的同时移动滑块可以预览调整效果,当颜色开始显露时,意味着暗部或高光的像素开始受到影响,应避免调整过度,损失暗部或亮部细节的情况。

(3)由于使用了调整图层,只需双击图层面板中的色阶调整图层图标,就可以重新打开色阶调整对话框,进行编辑调整。

局部曝光的调整为了突出人物,需要增强人物面部的亮度或对比度。

这里使用更为精确、细致的“曲线”工具进行调整。

使用曲线调整图层提高人物面部高光区域的亮度,操作步骤如下:(1)使用“套索工具”,粗略选取人物区域。

由于后面要对选区进行羽化,选取时应注意与人物边缘保持适当距离,如图12所示。

图12 粗略选取人物区域(2)为了避免由于局部亮度的变化,导致所选区域边缘凸显,可单击工具属性栏上的“调整边缘…”(Refine Edge…)按钮,将选区羽化,使曲线命令的影响逐渐消隐。

参数设置如图13所示。

图13 选区边缘调整效果说明―调整边缘‖对话框中,各参数意义如下:●―半径‖的作用是,通过增大数值,将选区边缘变得更加柔和,特别适合于调整具有柔软边缘的对象,比如柔软的头发。

如果边缘过于生硬,在合成时会显得不自然,该选项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对比度‖的作用是,通过增大数值将边缘变得更加硬(与―半径‖相反)。

如果抠取的是边缘十分清晰的主体,可以利用该选项增加边缘的清晰程度。

●增加―平滑‖值可以将选区中的细节弱化,去除毛刺或者缝隙,使选择区边缘更加平滑。

●―羽化‖选项可以将选区边缘进行模糊处理,它和―半径‖选项是不同的,―半径‖选项是向选区内部渐隐,而―羽化‖选项则向边缘两侧软化。

相比来讲,―半径‖选项更不易引起白色杂边或者黑色杂边现象。

●―收缩/扩展‖选项可以将选区变大或变小,如果选区选取过大,会露出一部分背景,只要将它缩小一点,情况就可以得到改善。

(3)单击图层面板下方的“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按钮,如图14所示。

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曲线…”命令,在图层面板中添加“曲线”调整图层。

图14 “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按钮(4)弹出“曲线”对话框后,按住Ctrl键的同时,单击画面人物额头高光的位置,将该高光的亮度坐标标记在曲线上,如图15所示,参考输入值和输出值均为155。

图15 定位人物面部高光亮度坐标注意此时,选区自动转化为调整图层的蒙版,随时可以对蒙版进行编辑。

说明(1)在图15中,采样坐标值“155”只是一个参考值,用户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的标记可能会与该值略有差异。

(2)对于多余的坐标点,可通过使用鼠标将其拖动到方图外的方法删除。

(5)用相同的方法,在人物的面颊亮度过渡区域做标记,如图16所示,参考输入值和输出值均为115。

目的是为了更加精确地控制人物面部光线。

图16 定位面部过渡区域亮度坐标(6)最后,在人物的面颊阴影处做标记,如图17所示,参考输入值和输出值均为35。

定位该点是为了使暗部基本保持直线不弯曲,即输入亮度值等于输出亮度值不变。

图17 定位面部阴影区域亮度坐标(7)选择第1个标记,使用鼠标垂直向上拖动,令额头的定位点输出框中的亮度值由155提高为约182,意味着额头更亮了;选择第2个标记,也可按下键盘上的光标移动键“↑”,将面颊的过度区域定位点输出框中的亮度值由115提高为约134,意味着面颊更亮了;保持阴影部分定位点亮度值不变。

产生的效果是人物面部明暗的对比更加强烈,令人物更加突出。

如图18所示。

图18 局部亮度调整效果(8)重新命名该调整图层为“曲线–局部曝光调整”。

说明在如图19所示的“曲线”对话框中,Photoshop将图像的暗调、中间调和高光通过一条曲线来表达。

曲线左下角的端点代表暗调,右上角的端点代表高光,中间的过渡代表中间调。

注意左方和下方有两条从黑到白的渐变条。

位于下方的渐变条代表着绝对亮度的范围,所有的像素都分布在0至255之间。

位于左方的渐变条代表了变化的趋势,对于曲线上的某一个点来说,往上移动就是加亮,往下移动就是减暗。

在图19中,线段上有a、b、c三点,从上述分析中可知,a是图像中较暗的部分,c代表较亮的部分,b位于两者中间。

经过调整后b和 c沿Y轴向上方移动了一段距离。

由于往上移动等同于加亮,所以调整后的效果是:较暗部分保持不变,中间和较亮部分均加亮,这样图像看起来当然变亮了。

但由于b、c两点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不同,c移动较多而b移动较少。

这就意味着两点加亮的程度不同。

此外由于曲线的两个端点并没有移动,这意味着原图中的纯黑或纯白部分并没有被改变。

图19 曲线工具调整方法及含义在调整了人物面部的亮度后,还应该改善人物的肤色,我们将采用另外一种针对颜色进行精确调整的方法:“可选颜色”命令。

使用可选颜色调整图层进一步改善人物面部的肤色,操作步骤如下:(1)单击图层面板下方的“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按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可选颜色…”命令,在图层面板中添加“选取颜色”调整图层。

(2)弹出“可选颜色选项”对话框后,在“颜色”下拉列表中选择“中性色”,在“方法”区域内选择“绝对”单选按钮,并且调整“青色”数值为“-4”,调整“黑色”数值为“-7”。

如图20所示。

图20 可选颜色设置说明(1)在“可选颜色选项”对话框顶部的“颜色”下拉列表中的颜色选项是由加色原色(红、绿、蓝)和减色原色(青、洋红、黄)与白色、中性色和黑色组成。

在“方法”区域中,“相对”是指按照总量的百分比更改颜色的量。

例如,从50%青色的像素开始添加10%,则5%将添加到青色。

结果为55%的青色。

“绝对”是指按绝对值调整颜色。

例如,从50%的青色的像素开始,添加10%,青色会设臵为总共60%。

(2)通过增加色轮中相反颜色的数量,可以减少图像中某一颜色的数量,反之亦然。

在标准色轮上,处于相对位臵的颜色被称作补色。

同样,通过调整色轮中两个相邻的颜色,甚至将两个相邻的色彩调整为其相反的颜色,可以增加或减少一种颜色。

青色是红色的互补色,减少青色意味着增加红色。

色轮数值与互补颜色的效果,如图21所示。

(3)中性色是指画面上除了纯黑和纯白的所有颜色,减少中性色中的黑色意味着所有颜色的黑色含量减少,表现为画面的亮度提升、更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