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海湖中学高二政治月考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关于哲学的起源问题,曾经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当你听说放鞭炮可以驱邪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惊讶?只要你惊讶,你就会产生联想,你也许会问:鞭炮是什么?是怎样生产制造的?其原料是什么?“邪”,是什么?“邪”,是哪里来的?“邪”,被鞭炮驱走后,又到哪里去了?到外国去了吗?还是到月球去了?如果第二天“邪”又回来了,要不要再放鞭炮?“邪”到底是什么,多长、多高、多宽、多重……正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在《泰阿泰德篇》中所说:“惊讶,这是哲学家尤其具备的一种情绪。
”这一材料说明( )A. 哲学是惊讶等情感因素的集合B. 哲学就是惊讶、恐怖等一些情绪化的东西C.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生活与实践D. 哲学产生于有些人对一些无聊问题的思考2. 无独有偶,英国哲学家罗素5岁的时候,家人带他去海边玩,他发现自己无法把礁石上的海蜞弄下来,非常生气。
于是他问姑姑:“海蜞会思考吗?”姑姑回答:“我不知道。
”“那你就应该学习”,罗素说。
是啊,人会思考,动物会思考吗?什么叫思考?为什么说动物不会思考?这些起初不显眼的问题,一旦认真起来,大有文章可做,有一门“精神哲学”专门讨论这些问题。
这说明( )A.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B. 儿童的哲学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的层次C. 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D. 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答案】1. C 2. D【解析】【详解】(1)C:从题干中对放鞭炮可以驱邪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惊讶,这是哲学家由其具备的一种情绪”表述,可以得出哲学产生于我们的生活和实践,C应选。
AB: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们创造哲学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满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AB不选。
D:说法错误,从一定意义上说,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D不选。
故本题选C。
(2)D: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这说明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D应选。
A:说法错误,每个人都有成为哲学家的潜质,但不能说每个人天生就是哲学家,A不选。
B:说法错误,从罗素的例子来看,儿童的哲学并不仅仅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层次,B不选。
C:说法错误,人们创造哲学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满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C不选。
故本题选D。
3. 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 吾心即是宇宙C.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吾心即是宇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相符,B应选。
ACD:“未有这事,先有这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ACD不选。
故本题选B。
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处?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爱智慧是人的自然倾向,哲学应该追求头等智慧。
经过哲学思考的生活才是有价值的。
这就是说,苏格拉底主张( )A. 人们不应该有物质的享受B. 人天生就喜欢理性思考C. 哲学能够解决人类生活的所有问题D. 哲学能够使人的生活更有价值、更有意义5.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
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
旁观人见了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你为什么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这人不慌不忙地说:“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宽,太大的鱼装不下。
”(原文的批注是:不让无穷的欲念攫取己心)这一故事表明的是一种“够用就好”的生活态度。
当人们在吃到饱的自助餐厅,毫无忌惮的吞食,那可真是一个可怕的景象。
取自己够用的,不必贪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炼。
这则故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真正的哲学( )A. 能够提供人们正确的思维方法B. 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C. 教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得与失、进与退的关系D. 告诉人们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答案】4. D 5. C【解析】【4题详解】A:人在实践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相应的生活,不应该有物质的享受的说法错误,A错误。
B: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以理性思考对待事物,并不是人天生就喜欢理性思考,B错误。
C: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的生活,而不是解决人类生活的所有问题,C错误。
D:根据材料信息,爱智慧是人的自然倾向,哲学应该追求头等智慧,经过哲学思考的生活才是有价值的,这反映了哲学能够使人的生活更有价值、更有意义,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题详解】C:“够用就好”的生活态度,取自己够用的,不必贪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炼,这说明了真正的哲学教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得与失、进与退的关系,C符合题意。
ABD:材料中“够用就好”的生活态度反映的是得与失、进与退的关系,能够提供人们正确的思维方法、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告诉人们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题干中没有体现,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这就是说( )A.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B.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C.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A: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A错误。
B: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错误。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错误。
D: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表明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这就是说( )A. 马克思主义哲学放之四海而皆准,能解决一切问题B.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在实践中不犯错误D.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了人类的全部智慧【答案】B【解析】【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故B符合题意,C错误。
A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错误,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科学。
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观的是( )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 “物是观念的集合”D. 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答案】D【解析】【详解】作答时注意本题为反向选择题,选择不属于世界观的。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A和B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是世界观,不符合题意;“物是观念的集合”,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属于世界观,但不符合题意,C 排除;D是方法论,而不是世界观,符合题意,答案D正确。
9. 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B. 世界观只有哲学家才有C. 对世界某一方面的看法就是世界观D. 世界观就是哲学【答案】A【解析】【详解】A符合题意,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B 说法错误,世界观人人都有;C说法错误,世界观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说法错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哲学;故本题选A。
10.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由此可知:D: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应选。
ABC:ABC均不符合要求,不选。
故本题选D。
11. 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问题,但是从本质上看,他们的回答都是围绕问题展开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 偶然和必然的关系C.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D. 肉体和灵魂的关系【答案】A【详解】根据题目的表述,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问题,但是从本质上看,他们的回答都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A选项正确入选。
B、C、D三项表述均错误,排除。
【点睛】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和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谁决定谁及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而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它是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科学回答。
12. 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我们相信因果关系存在是非理性的,因为归纳得不出普遍必然的规律;现实中我们相信因果关系,比如火使人温暖,水使人清醒,是因为不这样使人吃苦头;但是从理论上看,我们的理性无论如何也得不出普遍必然的因果关系。
他写道:“关于原因与结果,我们的一切推论无非是从习惯来的;信念与其说是我们天性思考部分的行为,不如说是感觉部分的行为比较恰当。
”这一观点表明了休谟主张()A. 唯心主义B. 不可知论C. 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答案】B【解析】【分析】略【详解】B: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从理论上看,我们的理性无论如何也得不出普遍必然的因果关系,属于不可知论,故B正确。
ACD:材料反映不可知论,没有涉及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故ACD不选。
故本题选B。
13. 中国先秦思想家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荀子的观点属于A. 机械唯物主义B. 主观主义C. 朴素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小题主要考查的是朴素唯物主义。
荀子把具体的物质当做世界的本原,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所以选择C。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选C。
14. 王阳明是明朝思想家。
主张“心外无物”。
有朋友质问他:“你说无心外之物;这岩间花树在深山里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在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