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浮力综合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浮力综合测试题

浮力综合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某海滨浴场的水底布满鹅卵石,游泳者从深水区走向浅水区时脚感到越来越痛,这是因为。

2.小华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静止时如图1所示,则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甲杯液体的密度乙杯液体的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用手将一重6N 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10N ,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 ;放手后物体将(选填“漂浮”、“悬浮”或“上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N 。

4.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其体积的一半浸入水中,测力计的示数比未浸入前减少了1N ,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 ;将这个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是3N ,该物体重N ,其密度为________ kg/m3.(g 取10N/kg )5.把重5N 、密度为0.9×103kg /m 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

当此物体静止时,它处于状态(选填“漂浮”、“悬浮”或“沉浮”),物体所受的浮力是N ,物体排开的水重是N 。

6.将体积相同的三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 、B 、C 三个容器中,静止后的位置如图2所示,若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用F A 、F B 、F C 表示,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容器中的小球密度最大。

7.图3展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

曹冲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

请你说出其中用到的物理知识:;。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个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图1图2图38.把体积相等的石块和木块同时放入水中,发现石块沉底,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则它们所受浮力()A .木块大B .石块大C .一样大D .无法判断9.漂浮在水面上的均匀木块,若将露出水面部分截去,剩余部分将()A .上浮一些B .下沉一些C .保持原来位置静止不动D .无法判断10.如图4所示,将一只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浮于水面;把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它却沉入底部。

则这两种情况下玩具青蛙所受浮力大小相比较()A .受到的浮力一样大B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 .在另一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D .无法比较浮力大小11.研究发现,同一物体在地球的不同纬度所受重力不同,越靠近赤道,所受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所受重力越大。

一艘军舰从我国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海水密度及舰艇质量不变,则该舰艇()A .在两处所受浮力相等B .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大C .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小D .在亚丁湾排开海水的重力较大12.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5所示。

通过胶管A 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改变烧瓶在水中的位置。

当烧瓶处于图中的悬浮状态时,通过A 管吸气,烧瓶()A .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B .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C .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D .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13.把一个质量为120g 的小球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100g 的水,则小球在水中的情况是()A .漂浮B .悬浮C .下沉D .无法确定14.一装有水的杯中漂浮有一塑料块,如图6所示。

沿杯壁缓慢加入酒精并进行搅拌,使塑料块下沉。

在此过程中塑料块受到的浮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图像可能是下列图像中的(已知ρ水>ρ塑料>ρ酒精) ()15.如图7所示,水平桌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鱼缸甲和乙,盛有适量的水,把一个橡皮泥做成的小船,放入乙后,小船处于漂浮状态,此时两鱼缸内的水面刚好相平,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在台秤上,则台秤的示数()图4图6FtFtF tFtABCD图5A .甲放上时示数大B .乙放上时示数大C .甲或乙放上示数一样大D .无法判断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16.请在图8中画出潜水艇上浮过程中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17.如图9所示,重0.5N 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请画出小球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与探究题(第18题6分,第19题4分,第20题9分,共19分)18.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时,某同学按图10所示的顺序进行实验:(1)你觉得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2)图甲、乙两步操作是为了测出。

(3)在图乙的操作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为确保实验成功应注意的问题是。

比较和的大小,即可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19.某兴趣小组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

由于时间关系当时他们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上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1:可能是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下沉;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下沉。

,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1)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 、B 、C 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2)配置一大杯盐水;图7图8 图9甲乙丙丁图10图1112 34(3)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它们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实验数据如下表: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你认为:猜想2是_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

20.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①物体所受的浮力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②物体所受的浮力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③物体所受的浮力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④物体所受的浮力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做了如图11所示的实验: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

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铁块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填序号)是正确的,是错误的。

(3)要验证猜想④是否正确,需要添加的器材是。

你的做法是:。

五、综合应用题(第21题6分,第22题9分,共15分)21.如图12所示,把一个醒目的橙色气囊用带子拴在人的腰间,游泳时它就和游泳者如影随形,这就是被称为“跟屁虫”的救生浮球。

已知气囊的质量为250g ,体积为0.01m 3。

(g 取10N/kg )(1)人在正常游泳时,带子是松弛的,气囊漂浮在水面上,如图12甲所示。

此时气囊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人在体力不支时,可将气囊压入水中,防止人下沉,如图12乙所示。

在此情况下气囊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它对人的支持力是多少?马铃薯编号质量/g体积/cm3放入盐水前在盐水中下沉后放入盐水前在盐水中下沉后A 44.8 39.2 40 33B 56.1 48.8 50 41 C77.367.96957甲乙图12气囊腰带22.人们在利用科学原理制造工具和设备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同学们品味的思考。

如:(1)从将木材挖成空心可以多载物体受到启发,人们用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了,成为重要的水上运输工具。

(2)潜水艇是在水面下工作的,因承受海水对它较大的压强,其外壳要坚硬不能变形,人们就想办法通过改变它的来实现浮沉,改变的方法是____ 。

(3)氢气球、热气球和飞艇在天空中飞行,它们都要利用的浮力,虽然它们实现升降的具体方法不同,但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4)一气球的容积为60m3,质量为6kg,在内部充满氦气,有多大的浮力可被利用?(ρ氢=0.18kg/m3,ρ空气=1.29kg/m3 ,g取10N/kg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浸入水中体积变小,人所受浮力变小,鹅卵石对人的力变大。

2.等于;小于3.10;上浮;64.1;5;2.5×105.漂浮; 5; 5 6.F A ﹤F B ﹤F C ; C7.物体的漂浮条件(或漂浮时物体所受浮力等于重力);阿基米德原理(或物体排开同种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所受浮力相同)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8.B 9.A 10.B 11.C 12.A 13.C 14.D 15.C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16.17.四、实验与探究题(第18题6分,第19题4分,第20题8分,共19分)18.(1)丁甲乙丙(2) 物体所受浮力(3 )测力计示数减小,水从溢水杯流入小杯中;图乙中溢水杯必须装满水;甲乙两次测力计示数之差;丙丁两次测力计示数之差19.盐水密度增大,马铃薯会上浮而不会下沉,与现象不符.;错误;马铃薯的密度增大,大于盐水的密度,导致马铃薯下沉。

20.⑴变小;变大;不变;不变⑵③;①⑶盐水或酒精(密度不同的液体均可);把铁块分别浸没在水和另一种液体中,读出两次测力计示数并进行比较。

五、综合应用题(第21题6分,第22题9分,共15分)21.(1)气囊受到的重力G=mg=0.25kg ×10N/kg=2.5N由于气囊漂浮在水面上,则F 浮=G=2.5N(2)气囊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 浮=ρ水g V排=1.0×103kg/m 3×10N/kg ×0.01m 3=100N 气囊对人的支持力F 支= F 压=F浮-G=100N-2.5N=97.5NGF浮F 浮=0.5NG =0.5N22.(1)轮船(2)重力;向压力舱中充水或用压缩空气将水压出(3)空气;使内部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4)F浮=ρ空气gV排=1.29kg/m3×10N/kg×60m3=774NG球=mg=6kg×10N/kg=60NG气==ρ氢gV球=60N=0.8×103kg/m3×10N/kg×60m3=108NG总== G球+G气=60N+108N=168NF利用=F浮-G球=774N-168N=606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