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四市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俗务中抽身出来的状态,心境却迥异。
闲适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悠然自得,内心是▲而澄澈的。
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里东抓西摸,▲,内心是烦乱而浑浊的。
A.踯躅C.踯躅静谧宁静无所适从不知所措B.徜徉D.徜徉静谧宁静不知所措无所适从2.下列歌词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山是山,水是水,往事恍然如云烟,流浪心已憔悴,谁在乎?英雄泪。
(《英雄泪》)B.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划着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
(《光阴的故事》)C.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暖暖的眼泪跟寒雨混成一块,眼前的色彩忽然被掩盖,你的影子无情在身边徘徊。
(《冰雨》)D.爱是漫长的旅途,梦有快乐梦有痛苦,悲欢离合人间路,我可以缝缝补补。
(《风雨无阻》)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今日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光临,蓬荜生辉,请开怀畅饮!B.拙著新近出版,敬赠阁下拜读,如获赐正,荣幸之至。
C.因身体抱恙,不能到会,坐失学习良机,深表遗憾。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小狗呆萌可爱,惟妙惟肖。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博览群书的文坛名宿冯亦代赞美说:“宗璞有丰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自己又是个小说家、诗人,▲,▲;▲,这是我辈凡人所不能企及的。
她的文章▲ 。
”看来平平淡淡,▲,▲,①因此她能把中西古典文学的含义尽化为诗②但其中跌宕迂回又不是粗心之人所能把握的③从而以之入文④只有在读者的细心体会中豁然开朗⑤加之她的敏慧⑥而捕捉到她命意之所在A.③⑥①④②⑤B.③⑤②⑥①④C.①②⑥③⑤④D.①③⑤②④⑥5.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色依时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②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③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D.③④②①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题。
蔡先生传 蔡先生者,讳霁。
生而端慧,进止如成人。
大父授之经,退务刺其大义。
家贫,父自 .食永春掾史。
公内自念:“吾父虽安此,然赵景真闻父叱牛声而泣,岂必其父之不安于耕 乎?致身显亲,子职尔。
”遂慨然欲以经术自奋。
遂从入永春。
父携公请令。
令试而奇之,曰:“勿以俗学没之!”具束脩,令学于傅君。
乙亥,出就试,邑令首拔之,补诸生。
举万历己卯乡试。
丙戌,上春官不第。
己丑,始得 补玉田县教谕。
抵延津,父讣至,一痛几绝。
服除,补闽之长泰谕。
凡孝廉为此职者,得题其衔曰“署”,明其非守官也,外资其 ..禄而心厌薄之。
公曰:“否。
有禄即官也,何署为?且署独不得有所事事乎?”其立教依 .经行,而以宽栗剂之。
每出私钱具食讲艺,所拔识多显者。
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 其诬,为督学白之。
某生持进谢,辞遣之。
乙未,迁蜀之乐至令。
会有采木之役,木所产,人兽绝迹,官给镪募民役,悬格啖① ②之耳。
约事竣而给之。
民先出钱,所给多不能雠其直。
桀黠者多相规卸免,单朴者始承其 .末,流官竟不得其要领。
公下车,卒出不意,征父老数辈,人给笔札,令疏注堪应募者姓 .. ..名,各以所臆疾书。
书已,即收之。
为之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廛之 多寡。
然后榜示占役者于门。
丁弱赋强,则出金助往募者。
扉屦不任者,始得自诉。
汰 ③ 其实者,而抶其诬报及妄求免者。
乃更为立补助之条,定番休之规,信给发之约。
用大义 谕遣之,民始劝往矣。
采木罢,寻有旱疫之眚,多方勤抚之,然于豪猾无所错贷,犯科者 壹以三尺终始之。
..先生自为孝廉至官归,二十余年,僦屋而居,瘠田十余亩,义不以贫告人。
将解邑时, .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
其子借得邮符,为公归途计,匣之不用。
(选自明·钟惺《隐秀轩集》,有删改)[注]①镪:成串的钱。
②悬格:公布标准。
③扉屦:草鞋。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退务刺其大义 刺:批评 署:代理 竣:完成 僦:租赁 .B .有禄即官也,何署为. C .约事竣而给之 .D .僦屋而居.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
文中称蔡先生为孝廉,是明清时对进士的雅称。
B.流官:明代在云贵川等少数民族地区任职的官吏,他们有一定的任期,不同于世袭的土官。
C.下车:从车上下来。
古代被封官员坐驿车去上任,后用“下车”指官员初上任。
D.三尺:法律。
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
(4分)(2)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
(4分)9.根据第四段,概括蔡先生为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月下呈章秀才刘长卿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
夜蛩偏傍枕,寒鸟数移柯。
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
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
①[注]①子猷:王徽之,东晋名士。
10.简要赏析第二联的表达效果。
(6分)11.结合全诗,概括作者“百感”的内容。
(5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庄子《逍遥游》)(2)(3)(4)▲,何不改此度?(屈原《离骚》),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多于机上之工女。
(杜牧《阿房宫赋》)(5)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8)子曰:“自古皆有死,▲。
(《礼记》)▲。
”(《论语》)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老谈的江湖张虎生(1)老谈轻声“嗯”了下,脸上浮起些许红晕。
(2分)(2)老谈眉眼微蹙,依旧低声悄语地说,“副业,副业,”然后又添上一句,“专业也是操刀,不过是把大刀”。
(2分)15.文中为什么多处写到老谈刻的印章?请简要分析。
(6分)16.请探究最后一段的意蕴。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庞朴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简明的概念,来概括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化。
有一位学者指出,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质在于“忧患意识”;另一位学者声言,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
忧乐这两种精神,有时分别统领了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如西汉的雄浑与魏晋的清远。
有时又常常分别代表着不同人士的神韵情采,如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飘逸。
甚至同一个人,在一个时期里会意气风发,受“忧”的精神鼓舞,“猛志固常在”;到另一个时期里又超然物外,本“乐”的精神为怀,“悠然见南山”。
以上种种忧乐杂陈的状况,不能归结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不具完整的性格,相反它们恰好表明了中国文化同时兼备这两种精神。
这两种精神的理想地结合,便构成了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在这方面说得最为深入浅出的,大概要推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了。
第一句“发愤忘食”是忧,第二句“乐以忘忧”是乐,第三句有从忘食忘忧而到达忘我的意思,便又无忧无乐可言,世界同一而无特定情感了。
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因为他能以天下为己任;称伯夷为“圣之清者”,因为他洁身自好;称柳下惠为“圣之和者”,因为他“不羞污君,不辞小官”。
但三人都不及孔子集三人之大成,成为“圣之时者”。
所谓“时”,是进退、出处、远近、迟速,都能因其所宜而为之,这是统摄忧乐而又超越忧乐的境界。
在庄子谈到人格类型时,我们也看到了任、清、和、时的影子。
在《应帝王》篇中,有一位壶子,能显四种相,其一是“地文”,相当于孟子的“圣之清”;其次是“天壤”,相当于“圣之任”;再次是“太冲莫胜”,相当于“圣之和”;最后也是最高的相叫“未始出吾宗”,相当于“圣之时”。
佛学有所谓四门诀——无门、有门、亦有亦无门、非有非无门,与孟子的四圣、庄子的四相,完全是一个套路。
这一切又都可以化约为忧和乐,归之于忧乐的圆融。
圆融既被推为儒道各自学说的最后一言和人格的最高境界,恰好成了检验他们的学说能否贯彻到底和考验他们的人格能否臻于至上的试金之石。
所以,他们走了“仇必和而解”的光明大道,互相圆融起来建成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
圆融也成为一种优势,使得中国文化能顺利迎接外来的佛学,不盲从和自馁,相反却以圆融去容纳和包涵,并终于汇成了源远流长的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这个人文精神作为文化传统,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它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异,呈现为不同的时代精神。
但在近代以前,变化是不大的。
时至今日,它正迎接着新的挑战。
我们久已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选自《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有删改)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18.根据第二段,概括“忧乐杂陈的状况”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19.为什么“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6分)七、作文(70分)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项目。
以队为单位,每队四人,每人跑相同距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语文Ⅱ(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
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
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
敢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
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节选自李贽《忠义水浒传序》,有删改)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22.文中的“施、罗二公”分别指(姓名)。
(2分)▲、▲23.结合文段,简要说明施、罗二公“以忠义名其传”的原因。
(4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张飞常因嗜酒败事,如他在安喜县鞭督邮致使刘备逃匿,在徐州痛打曹豹被吕布打败,在瓦口隘险被张岱生擒,在阆中鞭打末将遭杀害。
B.爷爷离世,傩送离家,翠翠内心十分痛苦,但她并没有倒下;她拒绝船总的帮助,继续守着渡船,等待傩送归来,这表现了她柔中有刚的一面。
C.《呐喊》里的“看客”,既有统治者及其帮凶如赵太爷、红眼睛阿义等,也有处于被统治地位的酒客、未庄男女等,鲁迅借此揭示国民普遍存在的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