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史今退伍 篇一:退伍军人转变健身教练的阳光历程 退伍军人转行健身教练的阳光历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退伍已经两年多了,我在部队的那些日子已经成为了历史。
自从穿 上那身橄榄绿的军衣时就没有想过脱下的那一天。
因为作为一名军人,我真的想一直穿着心爱 的军装,哪怕是没日没夜地高强度训练。
正如部队里广泛流传的一句话,当兵后悔两年,不当 兵后悔一辈子。
退伍那天,我肆无忌惮地飙着泪,和电视剧《士兵突击》里史今退伍那天的情 形如出一辙。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的退伍军人就如同流水一般源源不断, 而我就是其中一员,退伍是我注定要走的一步。
作为一名老兵我开始思考离开部队自己该干点什么了,上网搜索“适合退伍军人的工作”, 结果是司机、保安、厨师、汽修……,其实这些工作都能在社会上立足,但我对于这些工作都 没有什么兴趣,感觉做这些跟自己的部队经历没有什么直接关联和优势。
不论怎样,我始终是要面对社会的,无奈之下我也试着面试过好几个单位,但都没有结 果。
退伍后的我就像是脱缰的马摸不清自己的人生轨迹,越来越发现自己似乎与这个社会脱节 了,我感到非常迷茫……这让我更加怀念部队直线加方块的日子,因为它曾让我的人生辉煌, 确切地说在部队我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除了迷茫, 周围环境的压力也越发让我感到连呼吸都困难。
身边同龄的朋友和昔日同窗, 都活得特别充实,有的成为单位骨干,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创业做了老板。
只有我的发展 最差,我心急如焚,感觉有股使不完的劲,但却不知往哪个方面使劲。
谈了两年的女友,也对 我若即若离,她虽然嘴上不说但我心里很明白。
自卑吞噬着我的内心,让我感到无地自容。
正在我悲观沮丧的时候,好友明子找到我,他开了一家健身器材的专卖店现在正缺人手要 我过去帮他一段时间,但我发现我根本就不是做销售的料,可能因为部队刻板的生活练就了我 的直肠子性格,说话不会拐弯抹角,再加上自己的表达能力也不强,器材自然就卖不好。
这一 次的失败把我的自信心打击得所剩无几。
难道活在这世上真的就只是个“造粪机”吗?我真的就只能这样一事无成吗?在这个时候, 好友明子的建议似乎给我的职业人生点燃了一线希望。
“其实像你这样的退伍军人是健身教练的最佳人选,在部队你练就了健康强健的体格,具 备非常好的爆发力和肌肉力量,这些也是做一个健身教练的必备条件。
” 平时我也挺喜欢体育锻炼的,朋友的一席话让我看到了一丝转机,其实我一直在寻找一个 可以把我在部队的优势运用得上的一个工作。
经过一番认真的了解后,我对健身行业充满了兴 趣和信心,在部队我接受过专业严格的体能训练,起码让我在体能上具备优势,再就是在部队 养成的刻苦认真的良好素质,钻研的习惯能帮助我更好地去掌握这个行业。
心中一阵暗喜后,下定决心试一试。
因为做健身器材的生意,所以明子对于健身行业还 1 / 8是有比较深的了解的,在他的建议下我在国内一家有名气的健身教练培训机构做培训,开始了 我全新的职业旅程。
我之前觉得健身教练是一个光鲜、青春的职业,再加上自己身体素质的优势,我觉得学习 起来应该不难。
独自一人来到北京,因为我也了解了很多健身方法的知识,健身行业都是从 一线城市发展起来的,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想在这里求学,施展 自己的才能,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健身教练是一个比较阳光的职业,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来到北京后,遇到很多和自己 有着同样梦想的兄弟, 姐妹, 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梦想齐聚北京, 在学校里, 老师们没有架子, 上课氛围很好,不像以前上学那么的枯燥无味,在这里,老师们教学也很认真,对我们提出的 问题,细心的解答,对我们也很照顾,我们在这里学习的私人教练,因为我们都看好了国内的 行情,对这个行业都做了详细的调查,在这里,我们学习每门课程以后老师都会对我们进行考 核,考核通过以后,就可以继续学习下一门课程,学校确保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 一名合格的私人教练,时间过的真快 3 个多月就过去了,在学习期间和同学们,老师在一 起相处的都很融洽,在这里,我们上午实践课,下午理论课,吃完晚饭后,我和同学们去健身 房一起训练,一起探讨健身,老师经常也和我们一起训练,帮我们纠正动作,老师们就是我们 的大哥哥一样,没有架子,他们都是在健身行业做过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这里我学 到了很多,我们的教学模式就是和俱乐部私教的教学模式是一模一样的 经过 3 个多月的训练, 我掌握了所有的课程, 体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终于成功转型为健身教练了。
当我第一次拿到课时费的时候,我真的激动得控制不来自己的情绪,有一种叫“眼泪”的东西迫 不及待地从我的眼里夺眶而出,事实证明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更加证明了军人不怕输,敢想 敢干的精神是一种永恒的能量不会随着退伍而消失。
第一次走进健身俱乐部应聘印象非常深刻,我准备的很充分,把证书也带上了,结我去应 聘的时候,健身房的经理对我的考核,首先他问我的职业规划,我说的很简单,我热爱健身, 我执着于健身,我会把我学到的技能和专业服务于更多的会员,我会让健身教练成为健身产业 灵魂的作用,经理对我看法挺满意的,他后来让我去给他上一节私教课,我不慌不忙的把在学 校,老师教我的那些东西都用上了,经理对我的专业挺认可的,证书从头到尾他都没有和我提 过 我开的第一单我一直记忆犹新,那是我在场上,看到一个体型比较胖的小伙,我看他在做 器械,动作很不对,就给他去纠正,他对我的指导也很认可,后来他和我说,他国庆节要拍婚 纱照,他想让我叫他减肥,就这样我带他去做体侧了,对他的情况也比较了解了,后来他打算 买我 50 节课,我们那个健身房一节课是 300,就这样,我开了第一单,让我更自信了,我在 学校的技能终于有施展的机会了,就这样我回去后细心的给他做训练计划,营养计划每 天下午他来健身房,我带他训练,就这样第一个月,他瘦了 12 斤,这个会员也很高兴, 我心里有无比的欢喜,我的专业技能终于帮助到了别人 每一次遇到难题,直到每一次都迎难而上解决难题。
这让我有一个很深的信念:人生很 多时候贵在坚持,就像爬山,当你在山下仰望的时候觉得高不可攀,当你咬咬牙坚持下来爬到 山顶的时候,眼前壮美风景已让你全然忘记了疲累。
人生就如同爬山,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成 2 / 8功。
另外,器械训练有时候是比较枯燥的,我就会带他去练些小器械,这些趣味性比较强,会 员们也喜欢,也可以调节训练氛围,私教我感觉专业学好了,会随机应变,做私教是比较轻松 的,就这样这个会员也经常给我宣传,说我很专业,他的减肥效果很明显,后来他也经常给我 推荐会员 ,我上班第三天,经理就让我入职了 我的身材就像是一张名片,不过除了身材人家看得见,必要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是非 常重要的。
有些人可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健身教练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其实不然,要 成为一个优秀的健身教练,敏捷发达的大脑同样是必须的。
篇二:军旅剧不能太离谱 不会太多漂亮的辞藻,只是想就近期几个热点问题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说得全是白话, 如果不中听,还请见谅。
一、军旅题材作品不能太离谱 首先声明我没看过 《青春集结号》 , 因为我现在还在海拔 4000 米的地方驻训, 不方便看, 也许有人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我是想说,任何艺术作品你可以高于生活,但是你不能 脱离生活,至少不能太离谱,太离谱大家就吐槽多。
《士兵突击》是我在读硕士的时候看的,我至少看了两遍,因为我看到一些部队真实生活 的影子。
我所在连就有像史今那样的班长,尽管没有像许三多那样的兵,我认为其中的训练场 景还是让我想起了很多,我至今还清楚记得当年和我一起 pk 过四百米障碍的兄弟,尽管他们 已经退伍,我的四百米障碍成绩也退步了很多,但那段经历却是这辈子忘不掉的。
许三多虽然是剧中主角,但我最欣赏的是吴哲,看好后来的成才,一个人只有经历了一些 事情之后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再看看现在的《火蓝刀锋》《我是特种兵》系列、包括《战狼》,大部份情节都很扯淡,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总之离现实很远。
《士兵突击》也有脱离现实的地方,而这些脱离现实的部分也是我们基层军人最深恶痛绝 的,比如现实中的五多现象,为了迎接上级检查而大搞特搞的形式主义,写不完的对照检查, 搞不完的整顿,背不完的领导讲话和所谓的应知应会,开不完的会,还有毫无效果且乏味的说 教,等等这些《士兵突击》中都没有体现。
真的有战士跟我说他被傻根骗了,但我始终觉得这 种骗至少不会让你感到恨。
因为我觉得, 喜欢 《士兵突击》 的人, 一定从心底里爱着这支部队。
尽管没有男欢女爱的桥段,《士兵突击》仍是我心中的经典,因为这才是真正理想的部队 生活,也只有《亮剑》才能和它相提并论。
我为什么喜欢《亮剑》?不仅是剧情吸引了我,最 重要的是我看到我军过去有像赵刚那样的既懂军事又懂政工的干部, 这才是我心目中政工干部 的形象。
二、改革不能也不应牺牲基层 作为基层 D 丝也操一回中-南-海的心。
这里我不谈军政、 军令是否应该统一这类高大上 的话题(我心底里是绝对拥护的),这离我们基层太远了,我始终认为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实际 不可能全盘照搬美军和俄军体制。
下面主要谈一下有关公平的话题,周末休息的问题不在讨论 范围。
改革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编制体制再改,如果各级领导的思维没有转变、依然还是人 3 / 8治大于法治的话, 最终结果将是穿新鞋走老路。
金一南教授在 《灵魂与血性永远是军人的脊梁、 胜利的刀锋》一文中提到一些的外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我们现在有时缺少的就是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比如同样毕业的学员,分到好单位,喝茶 都能干到正团,有很多还空降到基层,和基层的抢位子。
分到基层艰苦地区的的拼命苦熬到正 营,入团都算烧高香了,大部分都是营职走人,这部份人一也是绿网论坛和军转安置版最活跃 的群体。
还有同酬不同工的情况, 这是除晋升机制不公平外又一不公平的地方, 除去人武系统不说, 大家都懂的,同样都是军人,每年外出驻训 4、5 个月回不了家的和每天 8 小时上下班的拿同 样的工资,就算工资再涨一倍,如果在工资收入在上没有体现合理的差别,结果还是野战、基 层想走的多,舒服单位想留的多。
只要一刀切的退役机制稍微释放一些信号,基层和艰苦地区的同志反应最强烈,那是因为 如果没有体现基层和大机关,高山海岛、艰苦边远和大城市的差别,正如马太效应,既得利益 者得到改革红利,最基层的本来已经够苦了,反而没机会分红。
可以预见,无论怎样改革,如果基层永远是最苦逼的,基层官兵就会不奢望改革能带来多 少红利。
唯一期盼的就是改革后能有一个相对公平的机制,不外乎晋升、待遇和退出现役的保 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