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二、【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
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
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2)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一、【教学内容】
运算定律
二、【教材分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教学课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难点:灵活应用求和公式。

教学准
备及手

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
教学流程初备
修改部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播放媒体资料):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课件设计见课件展示)
问题就是(板书)“1+2+3+4……+10=?”
(板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1.分组讨论与分析
二、讲解新课(1)有没有简单一点的算法呢?
(2)学生讨论后发表看法:
可以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来进行简算
这样:
2、学生列式验算是不是50个101。

通过验证,的确是50个101。

你觉得这种计算计算方法怎么样?
3、你还能想出其他简便算法吗?
得出公式:等差数列之和=(第一个数+最后一个数)×总个数÷2
4、介绍高斯算法:
5.公式的应用
做一做:
求和:
(1)1+2+3+……+18+19+20=
(2)1+3+5+……+15+17+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