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型体育赛事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体育经济彭飞 20083234027摘要:概述大型体育赛事的发展,分析大型体育赛事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及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观念、积极申办、以赛促创及其着眼未来、打造长期效应等结论和建议。

同时也指出了积极申办大型体育赛事是未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切实可行的方案。

举办体育赛事是提高城市形象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乃至国家都可能产生重大的响,不仅可以提供休闲娱乐活动,而且在重塑城市形象和加速城市建设与改造,强力刺激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生额外的税收及赛前赛后发展效应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体育赛事的发展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体育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够为政治经济提供服务。

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因起源于古希腊奥林匹亚而得名,每四年举办一次。

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3年,共历经293届,后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以异教活动罪名而废止。

189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体育会议,根据顾拜旦倡议成立了国际奥委会,并决定恢复奥运会。

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了现代第一届奥运会,此后在世界各地轮流举行,1924年开始举办冬季项目的奥运会。

习惯上,将非冬季项目的奥运会称为“夏季奥运会”或者“奥运会”。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与商业社会的结合点。

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奥运会开始接受职业运动员以后,传统的竞技体育观念开始发生了一些转变,从原本偏重精神意义的社会文化活动逐步转变为偏重追求利益的商业化活动,而且新的技术和新的训练手段也融入进来,这就使得各种运动项目的成绩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比赛竞争的程度也变得日益激烈和残酷。

从此,竞技体育逐渐成了一种耗费巨大的活动,奥林匹克运动会逐渐成了要经过专业化训练才能从事的职业技能比赛盛会。

而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中,体育赛事的商业化也必然成为体育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不变的话题,体育赛事也不例外。

体育赛事的这种转变基于需求方,即人们不断提高的收入和增多的闲暇时间;同时也有赖于供给方,即各国政府和各种国内外体育组织,由它们推动体育的产业化和社会化,并使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

在世界各地开展大型体育赛事,能够超越语言、社会、种族的限制,成为世界人民交流、沟通的桥梁。

现代体育赛事的作用是巨大的,比如扩大就业等,都是其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经济的影响综观国内外关于体育赛事对经济影响的研究,其中较多地集中于对奥运会的研究,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积极的、正面的。

但也有个别人持否定态度,在我看来,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体育赛事也不例外,不能因其具有消极影响就否定其积极作用,同样的,不能因其积极作用而忽略其消极影响。

接下来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地经济的影响。

1.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往往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兴建。

因其不仅要有高规格的体育比赛场馆,同时还要有高度发达的交通、通信等配套设施。

广州市为举办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投资120亿元人民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珠江大桥、全封闭的环城高速公路、新国际机场等;在环保方面也投资50亿元,使得广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另外,2010年广州亚运会,总投资约2200亿元,对城市的市政建设进行了改造,在城市的绿化上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对城市环境和设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善工作,同时加快了一批标志性品牌的建设,提升了“广州美食园”、“岭南酒吧街”等特色旅游资源。

表1显示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2003至2007年间对北京基础设施投资所带动北京经济增长的情况。

表1 2003-2007 年奥运会直接投资带动北京的经济增长年份投资总额(亿元) GDP 增加额(亿元)人均GDP 增加额(亿元)2003 13 22 1602004 27 45 3292005 63 108 7792006 61 103 7492007 38 64 4662. 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吸引投资和旅游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背景条件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营理念已经落伍。

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的管理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正由管理城市向营销城市转变。

对一个城市来讲,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完备只是促进城市竞争力的内因,而宣传城市、营销城市,树立良好的城市品牌,是促进城市竞争力的外因。

体育赛事影响举办城市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方面就是宣传城市,扩大城市的影响力,提升城市的形象。

体育赛事通过大量媒体报道、直接观看赛事的旅游者的口碑效应、城市的直接广告、不同的赛事,以及组织者或城市政府结合体育赛事进行的一系列城市推介、间接知情者的形象传播等宣传城市。

所在国或者所在城市的投资环境会通过体育赛事媒介从正面或侧面展示出来。

例如日本东京、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城市因成功举办奥运会而举世闻名,带动了本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此外,现代大型的体育场馆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宏伟、新颖别致的体育场馆,可能会成为城市的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

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和“水立方”就是很好的例子,它们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形象的亮点,也是外来旅游者首选的参观景点。

3. 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型体育赛事将会极大地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与体育经济关系密切的旅游业、商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行业,对它们有着明显的拉动和激励作用。

举办大赛需要新建大量的场馆、酒店,而这些都需要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这就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从而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据统计,2000年悉尼奥运会就创造了10万人次的就业机会。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不仅带动了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也加速了我国西部开发和建设。

在厦门举办的国际马拉松比赛吸引来了世界各国众多的比赛者和成千上万的旅游者,使得餐饮单位的营业收入增长高达35%,一些宾馆满员入住,各大超市的销售额也大幅度增长。

再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动北京商业旅游、金融、保险等达到新的水平,会展、信息服务业也获得较大发展,到2008年共实现增加值39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600亿元的增加值。

另外,举办体育赛事还能促进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营销方式、服务技术、经营理念等将逐步与国际接轨,服务水平和质量将得到明显提高,信息咨询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将加快发展,行业规模迅速壮大,比重将明显提高。

4. 提高人力资本水品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 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 万的速度增长。

按照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预测, 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7%以上,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当前,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等特点。

根据目前人口增长速度,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64亿,占总人口比重16.1%。

也就是说,未来10年,我国只有妥善解决就业,增加人力资本,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可以保障在2020年之后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加深时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本投资既是项投资,也是“人的发展”的问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又急切需要经济发展的国家,理清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

全民健身的实施无疑是缓解老龄化的重要调节器,而举办大型赛事更是把全民健身这个口号贯彻落实的最好契机,大型赛事所起到的带动作用是任何大力宣传都替代不了的。

拥有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将成为中国社会未来经济发展的很大筹码。

5. 对举办城市的负面影响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是交通拥挤问题。

据2008年3月2日发布的“广州道路交通状况公众评价调查”显示,35.9%的广州市民对交通不满。

因此,2010年广州亚运会同样大大增加广州交通运输的压力,在给广州居民带来不便的同时也会给游客带来不便。

其次是物价上涨问题。

赛事期间,综合的消费能力大大增强,企业就会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提高相关产品的价格,可是价格的提高在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却大大增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负担,这样可能会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再次是破坏环境。

赛事期间,很多游客观看体育比赛之余,还很有可能到举办城市的旅游景点观光游览。

但景区容量是有限的,所以游客的急剧增加会增加景点的负荷,同时也会对城市资源带来严重的威胁。

另外在赛事期间,游客会不可避免地制造生活垃圾,城市交通的频繁使用也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和废气,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将造成极大的破坏。

例如,在法国阿尔贝威举办的第16届冬季奥运会,使30万公顷的森林被破坏,很多生物也因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急剧减少,为此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最后,体育场馆利用率低,在体育赛事结束后大部分国家都会出现大量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主办城市为大型赛事耗巨资修建的大量体育设施和场馆在赛事结束后很多被闲置甚至废弃,更有甚者还会对部分场馆进行拆除,变卖废旧建筑材料。

体育设施的闲置是众多大型国际体育设施赛事后的普遍现象,比赛后遗留下的体育设施大量闲置、维修保养费用昂贵等也是极为棘手的问题。

三、结论和建议1. 转变观念,积极申办,以赛促创承办大型体育竞赛是一项促进城市全面发展的好事,所以从政府部门到个人都应该充分认识体育赛事对城市和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陈旧观念,破除劳民伤财办竞赛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大型体育赛事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抓住一切机会积极申办大型体育竞赛。

另外,作为第三产业之一的体育产业,也必须转变传统的体育观念,与市场经济接轨,使竞技体育走向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和商业化的道路。

体育赛事一方面给人们带来欣赏运动的精神享受,另一方面也熏陶着竞技各方的团队精神和顽强的拼搏意识,给传统的体育注入市场化的新观念,使人们对体育竞赛产生认可,这样将有利于激发人们投入到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建设中来。

因此,举办体育赛事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方向,弘扬体育运动的竞争、超越、公平的精神,使人们受到正面的引导,而且能对体育的顽强拼搏精神产生极大的认可,并愿意将这种精神带到国家建设的事业中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