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第1单元城乡聚落发展与城市化单元复习课课件鲁教版

高中地理第1单元城乡聚落发展与城市化单元复习课课件鲁教版


(3)1950 年,伦敦市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酸雾事件,使数百人死亡,造成酸雾 的主要污染物是________,合理的防治措施是________。酸雾对生物界的危害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泰晤士河河水的污染物主要来自________和________。污水排入河流, 导致鱼类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5)伦敦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城市人口减少,城市规模缩小。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减少是相当 普遍的现象。英国伦敦从 1950 年到 1970 年的 20 年间,城市人口减少 10 万人。 其他国家像法国、美国、日本等,每年城市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且呈逐 年上升趋势。人口的减少使城市规模逐渐缩小,大城市趋于消失,乡村人口增 加,城乡人口差别缩小。这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 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单元复习课
热 点 探 究
[知识体系]
一、城市的发展 1.世界城市的发展
[热点探究]
2.中国城市的发展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是生产 力进步的结果,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据此回答(1)~(3)题。
(1)有关世界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多以经济职能为主 B.工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发展趋缓,逆城市化现象严重 D.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第________次技术革命时期,它反映了英 国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伦敦老城区白天的人数达 100 多万,夜间只有十几万,原因是由于人们 对________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的________逐步完善。这种现 象被称为________。
(2)关于我国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正确表述是( ) ①我国城市发展历史久远,城市化水平较高 ②我国古代城市的形态结构 政治色彩浓厚 ③近代城市畸形发展,租界城市形态布局、功能结构带有强烈 的半殖民地色彩 ④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 ) ①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②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普遍存在 ③东 西部城市化水平差异大 ④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发展速度滞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第(3)题,城市的发展过程就是人口不断集聚、产业不断优化的过程。郊区 城市化、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后期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规模较大时才出现的, 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未普遍存在,由于经济发展 水平差异,我国东、西部城市化水平差异大,东部地区城市发展迅速,中西部 地区中心城市发展较快,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相对滞后。
3.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由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向着更有 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迁移。乡村清洁的环境,优越的就业条件,宽松的氛围…… 吸引着城市人口涌向乡村,致使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这是逆 城市化发展的较高阶段。
阅读资料,并根据伦敦简图和伦敦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泰晤士河曾遭受过严重污染,除偶尔能发现鳗鱼外,无其他鱼类。如 今,经过治理的泰晤士河,已被公认为是世界大城市中比较干净的河流之一, 河中重现了上百种鱼类。伦敦原来是个著名的“雾都”,近年来,由于英国政府 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无烟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 车在市内使用,空气中烟尘大为减少,雾日已不多见。
【解析】 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城市化最早的国 家,英国首都伦敦过去也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本题以伦敦 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伦敦的环境污染及其治理为切入点,考查英国城市 化的特点、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酸雾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河流污染物的 来源和危害及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答案】 (1)B (2)D (3)B
二、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它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非农业人口向郊 区流动,使城市人口不断减少的过程。它有三点表现:
1.城市人口向郊区移动,城郊差别减小。城市工业的发展使工业布局过分 集中,导致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等。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它们 在城市周围大建新城和卫星城,将城市人口、文化、产业一并带到郊区,这种 现象在西方一些大城市尤为明显。超级市场、高档住宅、大型停车场的构建, 一改郊区简陋的面貌,使城市和郊区之间在生产和消费上趋于平衡。此外,高 速公路、地铁等交通事业的发展,缩短了城郊之间的距离,使大量人口频繁往 来于城市和郊区之间成为可能,形成独具特色的“钟摆式”移动趋势。这是逆 城市化的开始。
【解析】 第(1)题,工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小,职能单一,多以 行政、军事为主。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 增多,功能也越来越多,二战后由于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上的独立,民族解放, 城市化发展速度飞速提升,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最快时期,此时发达国家出 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第(2)题,我国城市发展历史悠久,但总体水平 较低,我国古代的城市受政治环境影响大,地域发展不平衡,同时空间上沿重 要的交通线分布,形态结构上具有深厚的政治色彩,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国城市畸形发展,租界内的城市半殖民地色彩浓厚。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 迅速发展,推动我国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