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需求D2
需求D1
数量
旅游供求矛盾的市场均衡

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价 需求D1 格
供给1 供给2
பைடு நூலகம்
P3 P1 P2
数量
需求D2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1)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性成因 制度性成因 VS. 技术性成因 技术性成因:所有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 社会生产力水平下所共有的一般性矛盾 价格调节 制度性成因: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体制、政策、 转轨方式、发展战略等因素导致的矛盾 制度性成因 VS. 技术性成因 发展道路决定了旅游供给因波动而存在“需求空隙” 转轨导致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及产权扭曲下的“个人 需求产业化” 特殊闲暇时间安排下的“同步性震荡”“排浪式消 费”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案例3:广交会 酒店与政府的博弈 2001年:所有的酒店在广交会期间,客房价格一律不得 超过最高限价。”——广州市物价局文件 出于对广东及中国对外形象以及国际贸易成交额的考虑, 政府于1994年的第76届广交会开始对广州酒店业限价; “广交会”垄断地位受威胁 2001年,花园酒店的营业总收入为人民币4亿元,而2000 年的营业总收入为4.1亿元,1996年该酒店的总收入是5.4 亿元,短短的5年内业绩缩水了25%。;2004年:广州78 家星级酒店利润率仅为0.81%,其中五星级为8.74% 2005年4月6日::政府取消对广交会期间酒店房价的最 高限价,而从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即本届广交会 期间酒店房价由市场自主决定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最低限价的可行性分析 理论基础是社会平均成本 难以计量社会平均成本 限制了成本优势 价格竞争是对重复建设的自我调整 “优生比优育更重要”(邹统钎,2002) “寻租”的内在激励 激烈竞争与份额改变的机会主义行为 降价是否对政府税收有益?——降价导致结果的变 动分析
第6章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学习目标

了解旅游供求矛盾的技术性原因及其矛盾的主要表现 深刻领会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性原因 理解基于制度性供求矛盾之解决对策 清醒地认识“家庭旅馆”这种处于调节暂时性供求矛 盾的产物在中国的特殊情况和生存适应性 理解政府价格管制与旅游供求矛盾调节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
P
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买者 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消费者剩余
S
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市 场的消费者剩余 供给曲线以上和价格以下的面积衡量市 场的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D Q
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卖者的成本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价格 S PF Pe Pc A Qs
政府对策:配给制 供不应求 排队抢购 配给制的实施带来黑市交易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3)政府价格控制与旅游供求基本原理 最高限价对供求均衡的影响 限制价格(Ceiling Price) 政府为限制某些商品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 不得超过的最高价格 一般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目的:为了抑制某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尤其是垄 断性很强的公用事业的价格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案例2:广交会 酒店与政府的博弈 2001年:所有的酒店在广交会期间,客房价格一律不得 超过最高限价。”——广州市物价局文件 出于对广东及中国对外形象以及国际贸易成交额的考虑, 政府于1994年的第76届广交会开始对广州酒店业限价; “广交会”垄断地位受威胁 2001年,花园酒店的营业总收入为人民币4亿元,而2000 年的营业总收入为4.1亿元,1996年该酒店的总收入是5.4 亿元,短短的5年内业绩缩水了25%。;2004年:广州78 家星级酒店利润率仅为0.81%,其中五星级为8.74% 2005年4月6日::政府取消对广交会期间酒店房价的最 高限价,而从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即本届广交会 期间酒店房价由市场自主决定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如果成本下降为C’=C-ΔC, 若需求不变,则V’=(P-ΔC)×Q=V-ΔC·Q 若需求变动率为β,则V’=(P-ΔC)×Q(1+β) ΔV=Q(P·β-ΔC-ΔC·β) 若β>ΔC/(P-ΔC),总收益增加 若β=ΔC/(P-ΔC), 总收益不变 若β<ΔC/(P-ΔC),总收益减少 结果:总收益变动趋势不确定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旅游业中的“最低价格” 案例1:黑龙江 “海南旅游”的最低限价 背景:“跳水价” ——强制购物、景点另收费 黑龙江省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 +多家大型旅 行社 :2650元的最低限价,保证游客最基本的旅游 质量 旅行社:防止削价竞争、零负团费、价格欺诈等违 法违规行为,主动支持政府监管、统一价格,规范 旅游市场 旅游监管部门:监管职能 究竟是谁受到了保护?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4)政府治理削价竞争的重点 加大对价格竞争导致的垄断的规制 深化产权改革,促使企业成为理性市场主体 两权分离后的经理控制了企业,却不必追求经 济利益最大化 产权约束可弱化消费者行为约束,却不能弱化 技术约束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S F Pf Pe
剩余
G Floor
政府对策:补贴/收购 商品过剩 向消费者提供多余的服务
D
过度投资 积压商品处理成为重要问题
Qd
Qe
Qs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旅游行业管理办法》
旅行社应公开对外报价,允许在物价部门制定的最 低限价和最高限价内上下浮动,不得随意削价竞争 或高价宰客; 物价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星级 饭店的价格,监督检查饭店贯彻执行价格政策的情 况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假设成本下降为C’=C-ΔC 若需求不变,则 π’=[( P-ΔC)-(C-ΔC)]×Q=π 若需求变动率为β,则利润增加 π’=[ ( P-ΔC ) - ( C-ΔC ) ]×Q ( 1+β ) =π(1+β) 结果:利润不变或增加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如果成本不变,降价率为α, 由降价引起的需求变动率为β, 原总收益V=P· Q,变动后总收益V’=P(1-α)×Q (1+β) ΔV= V’-V= P(1-α)×Q(1+β)- P· Q =P· Q(β-α-α·β) 若β/α>(1+β),则ΔV>0;总收益增加 若β/α=(1+β), 则ΔV=0; 总收益不变 若β/α<(1+β),则ΔV<0;总收益减少 结果:总收益变动趋势不确定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假设原价格为 P ,销售量为 Q ,企业的成本 C 不变, 降价率为 α ,由降价引起的需求变动率为 β ,降价后 的利润为π’, 利润增量以Δπ表示,则 π’=[P(1-α)-C]×Q(1+β) =Q[P(1-α)(1+β)-C(1+β)] Δπ=π-π’=Q[P(β-α-α·β)-C·β] 若1-(α/β)-α>C/P,则Δπ>0 ;利润增加 若1-(α/β)-α=C/P, 则Δπ=0; 利润不变 若1-(α/β)-α<C/P,则Δπ<0; 利润减少 结果:利润变动趋势不确定
旅游供求矛盾的市场均衡
(2)旅游供求矛盾的价格调节 条件:自由市场 类型:静态均衡——仅考虑供给、需求、价格之间 的变动关系
供给过剩
供给短缺
旅游供求矛盾的市场均衡

短期内旅游供求均衡过程
供给过剩
目的地零售物价指数
供给短缺
旅游供求矛盾的市场均衡

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价 格 供给
P2 P1
滞存旅游供给/ 潜在旅游供给
实现旅游需求 (购买)
实现的旅游供给 (销售) 供求相等
无效旅游供给
旅游供求矛盾的市场均衡
(1)旅游供求矛盾的表现
数量矛盾 接待能力VS.旅游总人次数
时间矛盾
空间矛盾
供给常年性VS.需求时间性vs.吸引物季节性
不可贸易性VS.冷热点分布不均 类型、档次、质量等方面
结构矛盾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 •

案例2:昆明市饭店业的最低限价 背景:世博会前后饭店需求供给的强大落差引起了竟相 压价,削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97年前:4星4家 vs. 99年至今:5+16+33+53 价格:,团体价二星级每标间为60-65元,三星级 的为70-80元,四星级的为110-130元,五 星级的为120-160元 2003年7月18日,昆明市饭店行业协会对昆明市 饭店实行统一的散客门市价格:五星级988元,四星 级688元,三星级488元,二星级288元,一星 级188元,40个标间以上起硬件接近一星级标准的 住宿设施房价128元。2003年10月1日启动团 队、会议等系列自律价格,最低团队价格为:五星级3 80元,四星级280元,三星级200元,二星级1 20元,一星级80元,其他住宿企业均在原价格基础 上增长50%

旅游供求矛盾的市场均衡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均衡

什么是“均衡”? 经济学中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 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经济事务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 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局部均衡vs.一般均衡
旅游供求矛盾的市场均衡
常态;
旅游需求
更频繁、转换速度更快
F
E B
生产者粗制滥造
Ceiling D
降低产品质量 变相涨价
短缺
Qe Qd
Q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案例:限制价格曾是中国政府在计划经济时期 的主要价格政策 生产力水平较低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