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趣的中国汉字

有趣的中国汉字


草书的简介
草书一般是比正式字 体写的草一些的字体。广 义的说,自有汉字以来, 篆隶楷书通行时,都有相 应的草体。但“草书”成 为一种字体的专称,是东 汉以后,并分“章 草”“今草”“狂草”三 种。
今草是章草的继续,是 楷书的快写体。东汉末年一 直流传至今。今草,体势连 绵,一笔到底,一气呵成。 虽偶有不连,但血脉不断。 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 今草写起来灵活流畅,简易 快速。但往往难以辩认。如 王羲之的《十七帖》体势婉 转,宽态活泼。历代视为草 书的绝品而奉为法度(标 准)。同时还有章草和狂草。
由殷商的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到秦的大篆和 统一后的小篆,到汉代的隶书,魏晋以后的楷书, 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主流。隶书通行后的草书和楷 书通行后的行书,是这一种演变的两个旁支。
有趣的字谜
字谜(zìmí ),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民 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主要根据方块 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 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 方式创造设制的。字谜,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字谜,指所有的文字词语谜,如字类谜、 词类谜、句类谜等。狭义的字谜,指单个汉字 的谜语。
隶书的简介
秦代有两次文字改革,一是统一文 字,由大篆改为小篆;二是使用了较小 篆潦草些的隶书。这是第二块里程碑— —文字发展摆脱像形性。 产生:隶书是从小篆脱胎出来的。始 于秦朝,经过两汉231年(前206—25) 的演变,到汉代才臻于成熟。隶书是汉代 的主要通行书体。这样说来,隶书可分秦 隶,汉隶两个发展阶段,又称古隶和今隶。
• • • • • • • •
一人 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 一人在内 一人挑两小人 一人腰上挂把弓 一口吃掉牛尾巴 一大二小 一斗米
大 拿 肉 夹 夷 告 奈 料
• • • • • • •
王 一加一 汁 一字十三点,难在如何点 白 一百减一 多 一夜又一夜 佳 一个人搬两个土 吉 十一口 一根木棍,吊个方箱,一把梯子,搭在中央 面
产生:这个地方曾是 殷商王朝都城的遗址, 是从盘庚迁到殷地 (即安阳小屯)。一 直到纣王灭亡的年间 的都城。所以,我们 知道甲骨文是殷商时 代的文字,距今约有 3000年的历史。
金文的介绍
• 产生:青铜器,殷代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 器上的文字。所谓青铜 末期就有了,但毕竟是很 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 少。周代是用青铜器的极 器皿。这种合金更坚固, 盛时期。西周时代,青铜 因其颜色发青,故称青 器主要是王室的器皿。而 铜器。主要有乐器 诸候没有铸造的权力。到 “钟”,食器“彝,尊, 了东周,诸候称霸,青铜 爵”,洗器“盘”,兵 器也任意铸造。但大量发 器“戈,戟”等。 现的还是西周,春秋的遗 物。所以,金文一般指西 周时期的文 字。
大篆的简介
• 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 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 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 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 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 的。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 • 大篆,也称籀(zhò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 《史籀篇》而得名。《汉书· 艺文志》:“《史 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
行书的简介
• 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始于 楷书出现以后,盛于魏晋,晋代已流行。 直到现在仍是手写时最多,最广泛的一种 字体。
• 行体兼采楷草的优点,是草书的楷化或楷 书的草化。近楷而不拘谨,近草而不狂纵。 接字的演变过程中,两种字体的过渡, 不是新旧衔接,继承,起伏突变。而是新旧交搭, 并行,逐渐替变的。在前一种通行的形体中,就已 经蕴育萌芽一种更适合实际需要的新的形体结构, 最终取代了前一种字体,而居于统治地位。
楷书的简介
楷书,也 叫“真书”或 “正书”。楷 是规矩,整齐, 楷模的意思, 是说这种字体 可作为法式, 模范,即标准 字体。
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兴于汉末, 盛于魏晋南北朝。直到现在,仍是汉字的标 准字体,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 东汉,三国魏时的书法家钟繇的小楷 《贺捷表》,虽还没有摆脱隶书笔意。但已 是今天见到的最早的楷书了,是由隶向楷过 渡的典型作品。其主要横画已失去了“蚕头 燕尾”特征,撇捺已成锐势,但还存在隶书 遗意。有的捺画还顺势飘扬作波磔。撇捺仍 向左右飞扬。东晋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 的小楷作品《黄庭坚》《乐毅论》改变了钟 繇变汉隶为楷书后仍存有隶意的笔法。凡钟 书仍作波挑的地方都敛锋不发,从形体上完 全自立了。至今仍采用他创造的字体,字形。
有趣的中国 汉字
1.汉字的演变 2.有趣的字谜
汉字的演变
•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汉 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 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 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大篆- 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再到现在的印刷字 体。
甲骨文的简介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 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 文字)。它是我们今天所 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 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这 种文字是清末光绪年间 (公元1889年)在河南 安阳县城西北五里路小屯 村以北洹水以南发现的。
小篆的简介
• 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 的字体。春秋战国时的 “文字异形”,秦始皇统 一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 意见,推行“书同文字” 的改革,统一了文字。这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 的文字改革。
特点:曲折宛转的风格。小篆 在大篆圆转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起笔和收笔大都是浑圆。转角 处都带弧形,曲折引长而划一, 使线条更匀称圆转,字形长圆, 体势雄健,已线条化了。观 《峄曲线之美,线条匀净圆畅, 柔中带刚。历来被视为篆书的 正宗。因笔画圆劲丰腴如筷子, 古称“玉筋篆”,后代的篆书 家,如唐山刻石》运笔宛转自 如,字态活泼矫健,极尽代的 李阳冰,南唐徐弦,无不从李 斯的风范中立下根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