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活动照片《质量提升研究简讯》总第22期学术会议系列(5)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学术委员会第九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质量提升研究简讯2014年第22期(总第22期)第九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学术委员会2014年11月1-2日,第九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
本次研讨会主题为:“课程改革在路上——向着《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迈进”,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协办。
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一线教育管理部门、教研部门和中小学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三百余人与会。
在开幕式上,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刘晓敏、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理事长吕达分别致辞。
研讨会共安排了56个报告,包括五组21个大会主题报告和五个分会场35个小组报告。
在一小时大会自由论坛之后,举行了第五届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会员大会,推选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由我社总编辑助理张廷凯担任。
大会开幕式第五届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会员大会新任理事长张廷凯作大会总结范俊明主持大会自由论坛大会自由发言大会自由发言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成立于1997年11月,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围绕我国课程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至今已成功举办九次。
附:历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简述世纪之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文件,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与教学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革。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团结全国的课程研究与实践工作者,围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领域的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全国性的研讨活动。
1997年10月29日,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发布。
1997年11月13-18日,在广州,在美丽迷人的华南师范大学,第一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以“课程现代化:跨世纪的思考”为主题,隆重召开。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发布。
1999年12月21-24日,在桂林,在山清水秀的广西师范大学,第二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以“21世纪中国课程研究和改革”为题,隆重召开。
新世纪第一年,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这是指导我国新世纪初基础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它的颁布和实施,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2001年6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正式拉开序幕。
纲要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1年秋,国家级实验区的中小学生拿到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编制的新教材。
2001年9月21-24日,在长春,在俊美优雅的东北师范大学,第三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走向与实践问题研究”为题,隆重召开。
2004年6月15-18日,在昆明,在风光如诗的云南师范大学,第四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和评价”为题,隆重召开。
2006年8月16-19日,在乌鲁木齐,在清丽如幻的新疆师范大学,第五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以“课程理论发展与实践进展”为题,隆重召开。
2008年10月15-18日,在聊城,在秀丽开阔的聊城大学,第六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以“课程理论与实践创新”为题,隆重召开。
2010年11月7-8日,在武汉,在风景如画的华中师范大学校园,第七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召开。
大会以“新世纪课程改革十年:趋向与愿景”为主题,对十年课改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2011年,根据十年教材的实验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2012年秋,根据新的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中小学教材开始使用。
2012年10月11-12日,第八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
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承办,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协办。
大会共收到论文183篇。
来自全国中小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界的朋友们,以“课程改革再出发:下一个十年”为主题,共同聚首,探讨未来十年课程改革的路如何走。
2014年11月1-2日,第九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
第九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大会日程地点: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上海市桂林路100号)东部教苑楼C座一楼多功能厅2014年11月1日(星期六)时间内容8:00 -9:00开幕式主持人:黄甫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致辞:刘晓敏,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吕达,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学术委员会理事长[短片]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0周年宣传片(7分钟)拍合影大会主题报告(一)主持人:上海师范大学夏惠贤9:00-10:20 主讲人:黄甫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题目:优良品德学习何以使人幸福——美德伦理学复兴的文化哲学解析大会主题报告每人15分钟。
每单元报告结束后主持人集中点评5分钟,然后提问互动15分钟。
下同。
主讲人: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题目:初中语文课型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主讲人:罗生全西南大学副教授题目:学业负担的社会机制主讲人:黄建国江西省教研室主任题目:江西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开明开放的几点做法10:20-10:40 中场休息大会主题报告(二)主持人:首都师范大学徐玉珍10:40-12:00 主讲人:索桂芳、任学印、齐晓威河北师范大学教授题目: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政府作用主讲人:李臣之深圳大学教授题目:学校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主讲人:胡定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题目:协同论视域下的U-S-A校本课程合作开发案例研究主讲人:任炜东北京中学党支部书记题目:北京中学小规模实验办学阶段课程规划研究12:00 午餐大会主题报告(三)主持人:上海师范大学丁念金14:00-15:20 主讲人:李长吉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题目:农村教师拥有怎样的课程改革知识——关于农村教师课程改革知识的调查主讲人:范蔚西南大学教授题目:中小学教师课程实施方式与教学反思能力的现状调查主讲人:夏雪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题目:教学水平越高的教师越能促进学生学习?——一项教师的PCK对学生学习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的启示主讲人:冯生尧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题目:构建科学合理的资优教育体系15:20-15:40 中场休息大会主题报告(四)主持人:副理事长,江西省教研室主任黄建国15:40-17:30 主讲人:徐玉珍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题目:美国高中共同核心课程标准改革——基于官方文本的分析主讲人:吴惟粤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题目:答案时代的课程与教学主讲人: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题目: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探索---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主讲人:丁念金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题目:创造力训练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主讲人:靳玉乐西南大学教授题目: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几个问题主讲人:谢翌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题目:童年的味道:寻找田园中的课程资源18:00 晚餐19:30 《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与作者读者见面会主持人:刘启迪《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主任2014年11月2日(星期日)时间内容8:00-12:00详见分会场日程。
每个分会场每位报告人20分钟,其中报告人主讲15分钟,提问互动5分钟。
中间安排茶歇20分钟。
12:00 午餐大会主题报告(五)主持人:副理事长,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吴惟粤14:00-15:05 主讲人:牛瑞雪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题目:我国数字教科书的研究现状、不足与展望主讲人:周先进赣南师范学院副教授题目:云课程的内在理路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主讲人:李金国湖南师范大学博士题目:数字化时代的课程变革与发展悖论的审思15:05-16:05 大会自由论坛每人发言限10分钟以内。
主持人: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范俊明16:05-16:25 中场休息16:25-17:30 第五届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会员大会(学会换届)主持人:副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第四届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理事长吕达致辞17:30-18:00闭幕式主持人:副理事长,西南大学靳玉乐大会总结:第五届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理事长18:00 晚餐分会场日程地点: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上海市桂林路100号)东部分会场(一)以课程和教材改革推进立德树人主持人:李方广东省国基教育发展研究院赵长林聊城大学会场地点:教苑楼C座一楼多功能厅赵长林:论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功能潘洪建:知识旨趣:基本蕴含、教育价值与教学策略刘启迪: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需要文化自觉赵士果:论区域推进中外课程融合的路径选择杨道宇:教学阶段再认识:以事为本的学问思辨行——兼论王阳明与杜威教学过程思想的异同李宝庆、李静:简·安杨的课程社会学思想及其启示吕婷婷:巴西高中新课程改革:内容、问题及启示李春霞:贝尔·胡克斯的批判课程理论及其启示欧阳修俊:走出知识本位课程理论危机李方:汉字、载体与课程、教材分会场(二)学习力与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课程改革主持人:刘电芝苏州大学胡定荣北京师范大学会场地点:四教楼B座101室王洪席:学习文化观转换与学生学习力提升周仕德、程可拉、范兆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问题审视——关键能力视角刘电芝、殷明:身心融合学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意蕴刘辉、金中:区域构建高中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思考周先进: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可为”和“难为”张菁、李延林、张景斌、王红雨:数学学习力要素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殷世东、靳玉乐:学科基本素养与学科学习力:相依与迁移綦春霞:中学生学业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八年级数学测试为例张永梅、李纯:PISA的特点及其对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母小勇学生与物理学家共同体概念形成过程的相似性分会场(三)数字化时代的课程、教材与教学创新主持人:蔡宝来上海师范大学刘翠航人民教育出版社会场地点:四教楼A座207室蔡宝来:数字化时代的课程变革与教学创新刘翠航:基于核心资源的中小学数字化建设——对美国有关政策和实践的思考毛红芳: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下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叶波:“翻转课堂”颠覆了什么——论“翻转课堂”的价值与尺度文军萍、陈晓端: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分散式合作学习探析王润、周先进、陈上仁:翻转课堂的限度及其应对措施石耀华:试论微课程的时空观祖雪媛:探索基于“尊重教育”理念的学校课程创新姜丽希:新课程改革研究热点和演进——基于2001年以来930篇CSSCI期刊论文知识图谱分析分会场(四)课程领导与课程实施主持人:吕立杰东北师范大学何玉海上海师范大学会场地点:四教楼A座211室吕立杰、丁秀娟:小学低年段合作学习中同质分组的研究赵蒙成、李丹阳: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王中男:从考试走向评价:一种应然转向何玉海:有效公开课基本特征的理性探析赵冬臣、马云鹏、张玉敏、韩玉婷:小学数学课堂师生话语的定量研究——以13节优秀课例为例肖磊:论课程改革的社会属性——兼谈课程改革制度化的立论之基张俊列:论课程改革的制度化毛伟、盛群力:基于实践行动步骤的课堂教学设计——马扎诺有效教学综合框架与要素研究向佐军:四要素教学设计(4C/ID)模式校本选修课程开发评述分会场(五)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主持人:杜萍重庆师范大学林一钢浙江师范大学会场地点:四教楼A座402室杜萍:地方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学能力课堂教学实训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徐红:省属涉师高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管见何珊云:拯救被媒体文化遥控的儿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不容忽视的难题吕红日:批判社会学关照下的教师批判:内涵、方式与途径洪志忠: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课程意识赵虹元:教师课程领导的实践之维——微观权力分析方法罗生全:课程研究本土化——逻辑与出路陈丽平、张荣华:初中生物学教师“生殖与发育”迷思概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