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精品PPT课件

第一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精品PPT课件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评定
1. 农产品监测布点、采样和样品处理
2.样品检测分析
(1)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项目 根据农产品生产区域环境特点,各污染指标的毒理性特征 和农作物的吸收、富集能力来确定农产品检测项目。 可选择易被农作物吸收、富集,并对人体健康能产生不良 影响的有毒物质,如Hg、Cd、As、Pb、Cr和高残留农药等。
(2)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即生产过程中的 投入品(农药、肥料、兽药、饲料、食品添加剂等)符合绿色食品相 关生产资料使用准则规定,生产操作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要求;
(3)绿色食品产品必须经绿色食品定点监测机构检验,其感官、理化 (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和微生物学指标符合绿色食品产 品标准;
这类产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
地使用人工合成的安全的化学农药、兽药、渔药、 肥料、饲料添加剂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对各类无公 害农产品中禁用农药的品种作了详细的规定
无公害食品 麦类及面粉(NY 5301-2005)
安全指标
单பைடு நூலகம்为毫克每千克
项目
麦类
面粉
磷化物 (以PH3计)
(2)检测方法 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分析
(2)评价方法
①单因子质量指数 Pi=Ci/Si Pi—污染物i的环境质量指数; Ci—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 Si—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
②区域单因子评价 P区=∑λjYj/Y P区—监测区域污染物j的超标率; λj—超标系数,当P>1时λj=1,否则λj=0; Yj—采样点j代表的产量; Y—监测区域总产量
A. 样本检出率(%)=检出样品总数/样本总数×100% B. 样本超标率(%)=超标样本总数/样本总数×100% C. 产量检出率(%)=检出点产量和/总产量×100% D. 产量超标率(%)=超标点产量和/总产量×100%
绿色食品必备4个条件:
(1)必须出自优良生态环境,即:产地经监测,其土壤、大气、水质 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
第一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
第一节 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第二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 第三节 基地及农产品安全标准 第四节 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第一节 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 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
不同质量标准
无公害农产品必备条件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 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 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 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安全、优质、面向大众消 费的使用农产品。
③农产品综合评价 P综=∑kYk/Y P综—监测区域农产品综合超标率; ∑k—超标系数,当采样点k的任一污染物超标时, ∑k=1,否则∑k=0; Yk—采样点k代表的产量 Y—农产品总产量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评定
④评价参数:评价参数有检出率、超标率,其中,检出率和超 标率按样本和产量分别进行统计,其参数计算方法如下:
代表性; 典型性; 适应性。
② 采样准备工作
采样工具; 采样地区的地形图、土壤分布图、污染源分布图、农 产 品分布图、交通行政图。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评定
(3)样品处理
①新鲜样品的制备
检测植物中易起变化的物质及多汁的瓜果、蔬菜样品 ,应
该在新鲜状态下进行分析。
若不能立即分析,可放入-20℃冰箱保存。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评定

注: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强制性规定
无公害食品 稻米(NY 5115-2008)
无公害食品 产地环境评价准则 (NY 5295-2004)
严格控制指标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基地自然环境条件调查 (1)调查原则: 注重区域环境现状及污染控制措施,兼顾外部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
TEL: E-MAIL: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
课程总目录:
第一部分: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第二部分:粮食作物类农产品品质质量检测 第三部分:油料作物类农产品品质质量检测 第四部分:棉花农产品品质质量检测
第一部分: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参考书:
及 生产基地的环境保护建议。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3)调查内容
1.
①收集有关无公害产品生产地概况的资料
生产地的地理位置图;
社会、经济资料;
自然条件资料;
自然本底情况;
污染状况。
1.
②调查了解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及种植制度和农
作物栽培过程中农药、化肥的施用以及农业废弃物的
排放(畜禽粪便、秸秆、废水及其他初加工废物等)
≤0.05

氰化物(以HCN计)
≤5

乐果
≤0.05

粉锈宁(三唑酮)
≤0.5

多菌灵
≤0.5

杀螟硫磷
≤5

马拉硫磷
≤8

二氧化硫

≤200
过氧化苯甲酰

不得检出(检出限1mg/kg)
砷(以As计)
≤0.7

铅(以Pb计)
≤0.5

汞(以Hg计)
≤0.02


≤0.1

黄曲霉素B1,μg/kg
≤5
等生产性污染源和污染物对基地本身及其周边环境产
生的直接间接影响等内容。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评定
1. 监测布点、采样和样品处理
(1)布点原则
①代表性、连续性 ②布点数量要求经济、科学,以最少监测点而获得最佳 的结果 ③样点的布设要根据产地环境质量状况、主导风向而合 理设置。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评定
(2)样品的采集 ① 采样要求
(3)样品处理
①新鲜样品的制备
②风干样品的制备
通风干燥处晾干,或在40~60 ℃鼓风干燥箱中烘干,以免发 霉腐烂。
样品干燥后,去掉灰尘、杂物,将其剪碎,用电动磨碎机粉 碎。
谷物样品要先脱壳后粉碎,过40目筛制成待测样品。 对于待测金属元素的某些样品,不要使用金属器械(如钢制 粉碎机、金属筛等),过筛最好用尼龙筛。
环境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影响。 (2)调查方法:查、观、听、访 查:查阅该区域水文、气象、地质、卫生、环保、农业等
有关资料 观:现场考查产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外部污染情况 听:通过现场座谈等形式,了解产地生产区域保障其生态环
境及农产品(或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生 产单位
有关产品生产、加工各环节的质量保证措施。 访:访问、了解各方面代表区域目前环境质量状况的意见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