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家庭教育
为人父母十多年来,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其实一直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和不断学习的过程。
每个孩子的情况却不尽相同,因此没有固定的家庭教育模式去套用,惟有靠父母用心去体会,用心对待孩子,并与学校,社会三方面相结合,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
下面是我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总结的几点拙见:
一、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很多教育专家都说过: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是以品德和培养习惯为主,也是为孩子接受学校集体教育打下基础。
所以我们主要培养他养成一个高尚的品德和规范的各种行为,从很小的生活细节抓起,建立初步的施肥观和原则底线。
进入校园后,我们也没有松懈自己的责任,孩子每天的学校生活和学习情况,我们会时时与他沟通,从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总结,即使的与老师取得联系,互换意见并达成一致。
记得一次跟老师的交谈中,听说孩子在课堂不是很爱发言,特别不善于表现自我。
于是我就和孩子谈心,了解到主要原因是胆怯。
我积极鼓励他并和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多给他表现的机会,并加以引导。
后来,老师经常让他发言并参加一些活动,经常地鼓励他、慢慢地孩子边的越来越果敢、自信和积极表现自己了。
从这件事情我也感悟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二为一才是完整的教育体系。
从两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才是真实全面的成长过程,才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孩子。
二、教育孩子,父母责无旁贷
孩子是我们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们有义务容辞的责任去扶助他和引导他。
我们一直都各有各自的工作,闲暇的时间不是很多,即使的这样,我们都坚持自己带孩子,工作之余几乎都是陪孩子一起度过的。
有人劝我: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就行了,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
我不认同这样发说法,隔代教育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弊端,况且教育孩子是做
父母的义务,你能把这叫给别人去做吗?我们这一生只可能有这一个孩子,我不想让我的孩子的童年记忆中没有父母的影子,否则那将是多么巨大的缺憾!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我更多的感受是乐趣而不是负担。
从他的日常起居到学习生活,我们关注孩子的美意天,这种爱的满足能让孩子健康快了的成长!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的孩子各方面一直一表现不错,除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外,也得益于一个比较好的学习习惯。
一些熟悉的朋友认为我们在家定是给孩子实施“高压政策”……其实不然,我们一致认为“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比一味追求高分数有益得多。
从小我们在生活中就潜意识的放手训练他的动手和自立能力,他四岁就开始独立睡在一个房间,并自己大力日常起居。
刚开始放手让他做的时候还真不忍心,但后来孩子的潜能让我们非常吃惊,更让我悟出:很多事情你可能认为他不行,其实他能行,关键是你让不让他做。
四、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的一些秉性特点与其说是“遗传”的,还不如说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在生活中,我们注重的是“言传” 与“身教”相结合,因为孩子天真的眼睛在观察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并加以模仿。
我们重视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健康,展现给孩子的是父母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我们自身也是在不断“充电”,希望通过创建学习型家庭给孩子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能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最强有力的后盾与榜样!
五、平等沟通——倾听孩子的声音
孩子虽小,但他和成人一样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在他的世界里也会有“阴晴圆缺”这就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我每天会话花一定的时间跟孩子交流,询问他的学校生活以及一些想法,这种沟通完全是一种平等自由的对话方式。
即便孩子的问题再荒谬可笑,我也认真的倾听,因为这些问题在孩子心中可能是天大的事。
即使在他犯有过错时,也要给他申辩的机会。
充分地尊重孩子,他也会信任和尊重你,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
话,这样能够让我们即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并和学校形成良好互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六、多赞美孩子
我一直比较认同赏识孩子。
赞美能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并能提高孩子的进取心,使他拥有一个非常预约的心境。
每当我的孩子取得一点成绩和进步时,我都会恰当地赞美他,肯定他努力,并鼓励地订立更大的目标。
人都喜欢听好话和被人关注,赞美能让人激情洋溢,学习上更有冲劲。
七、父母的家教观点保持一致
每个人的家教观念都有所不同,我和他爸爸在有些方法上也有分歧,但在孩子面前,我们不会争执,基本上步调一致,有什么分歧我们会在私底下解决,以维护父母教育的权威性。
孩子是是非观毕竟还未形成。
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现的观点不一致,容易出现教育上的“空洞”让他“有空可钻”。
父母的步调一致在孩子的面前保持一个完整的教育理念,他也有的放矢。
八、家教观念要与时俱进
孩子一天天地成长,时代观念在发生着变化,孩子的思想也日新月异,所以促使我们的家教观念要跟得上时代的节拍。
对于自己的教育方法,我会经常地回顾,总结,不断调整和更新。
并且时常看一些家教方面的最新资料,多与人探讨、交流,使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有更多科学的素材,更有说服力。
每位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
如今的社会,教育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多地需要家庭的配合以及社会的关注。
教育孩子的过程任重而道远,作为家长,希望与学校共同携手,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