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第7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7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中最后一课,是在探究储存食物的方法中延伸出来的一个观察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常接触到食品的包装袋或包装盒,但包装上的信息却经常被学生所忽视。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常见的食物包装的观察研究,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食物,主动获取食品信息,辨别食品优劣,学会收集相关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

【学情分析】
学生对各种美食很感兴趣,但是对于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学生们往往不会去刻意关注,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被忽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种类的食品出现在学生面前,食品包装是学生了解食品的主要途径,通过对食物包装袋的研究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对自己吃的食物有感性的认识,并能有意识地关注周围的世界,学会在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能想办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学会挑选安全食品。

针对这样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情,本着“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原则,我对教学活动作了如下的设计和处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观察食品的包装,可以获取这种食品的有关信息,便于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配料、保存方法等。

过程与方法
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

在观察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促进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了解食品包装信息的活动中,加强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上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配料,正确选择合适的食品。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食品包装袋若干。

为每位学生准备: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记录单。

教师准备:不同类型的食品包装袋,可以考虑透明与不透明的、不同材质的、透气与不透气的、奶粉袋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话虽这么说,可也得当心病从口入呀!这不(播放课件)一个小朋友吃了个不合格的面包,肚子痛
让学生猜测可能引起的原因,(三无产品、过期、劣质、没注意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看来小小的食品包装上,蕴藏着不少信息,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出示课题: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板书)
二、认识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1.了解食物有多种不同的包装。

出示插图,并思考食物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包装?
学生试说其目的用途,老师再给予归纳。

需要避光的食物,一般采用不透明的包装;不怕光线的食物可以用透明包装;肉制食品一般多用真空包装;怕磕碰的食物,包装大多比较硬实,如罐装。

2.交流汇总课前收集的食物外包装上的信息
食品名称、配料、营养成分、净含量、生产厂家、厂家地址、网址、服务热线、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方式、条形码、产品标准号、卫生许可证号、环保标志、QS标志、小缺口
3.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我国《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的内容有8项。

(1)食品名称(2)配料表(3)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4)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5)日期标志和贮藏指南:必须标明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或/和保存期。

(6)质量(品质)等级:产品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已明确规定质量(品质)等级的食品,必须标明食品的质量等级。

(7)产品标准号即产品执行标准(8)特殊标注内容。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规定:进口食品标识必须有中文解释。

4.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最关注的信息
条形码:相当于该食品的身份证
保存条件:有常温、冷藏、冷冻等
净含量:扣除包装后的实际含量
板书:食物配料、保质期、
三、初步了解食品的配料:
看书,观察这种牛奶饼干的配料。

指导学生分别找出熟悉和不熟悉的配料,
像小麦粉、白砂糖、全脂奶粉、淀粉等我们熟悉的、它们都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其中小麦粉是它的主要成分;像膨松剂、食用香精等我们不熟悉的配料是食物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剂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食用香精、柠檬酸、转化糖浆、膨松剂、防腐剂、乳化剂等
加入添加剂后,能使食品变得好看、好闻、好吃,又能延长保质期限。

但添加剂食用过多会对人体有害。

比如前阵子闹的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就因为其中的配料不合理,导致许多婴幼儿患了肾结石。

四、研究食品的保质期
1.小组共同研究桌上的食物,并填写好食物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记录单。

食物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记录单
2.探究保质期限的计算方法
保质期限的计算方法=生产日期+保质期
3.比较保质期,探究影响食物保质期的因素
有罐装的、袋装的--包装方法
同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的饼干和面包--食品用料
保存方式有常温下的、冷藏的--保存方法
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保质期--食品特点
五、运用生活,科学购物
"假如明天要去春游一天,面包店里有保质期分别为3天、1个月、3个月三种面包,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购物小提示:如果是短期内能食用完的,一般应考虑选择保质期短的食品;如果是需要在较长时间内食用的,则可以选用保质期长的食品。

六、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检验,老师发现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科学的购物,科学地消费,拒绝那些对我们身体没有好处的垃圾食品。

最后老师有一句话要与同学们共勉:只有买得精心,才能吃得放心。

【教学反思】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是食物单元的最后一课,引导学生在学会观察信息、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对掌握的相关食物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这节课我主要从三个层面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一、收集信息、筛选信息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有很多,但是你知道多少呢?本课一开始通过帮老爷爷选择八宝粥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现学生的前概念。

通过比赛,激发学生想要观察的兴趣,这个时候再让学生观察带来的食物包装,他们的观察热情就会更高,收集到的信息也就更多,更完整。

但是对于这么多的信息我们需要一一研究吗?那么你觉得哪些信息比较重要呢?说说理由。

通过启发性地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筛选信息这一环节都是老师在做,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只会收集信息,但是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欠缺思考。

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研究有价值的信息
食物的保质期和配料是学生最关心的信息,于是课上我们确定研究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考虑到时间关系,我引导学生同时开展这两项研究,研究结束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其他小组分享,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也使探究的内容变得更丰富。

同时由于记录单的提示,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活动能够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效率。

三、信息的整合运用
本课最后,我设计了帮忙选食物的环节,旨在考察学生对研究得到的信息的运用情况。

主要涉及到了两个知识点(保质期、配料信息的运用)这个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的意识,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更科学地选择食物。

不足之处:
1.探究不够深入。

本课的重点是研究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得出科学的结论,但是由于教学进度的问题,前面几课的内容还没有上,因此学生的结论仅仅是从课堂的观察中得到,少了内在知识的积淀,效果不是太好。

同时我也因为考虑到了学生的现有水平,将探究的深度作了一些调整,使得这样的探究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可直接请他们谈谈需要他们小组思考的问题,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我在教学中将汇报和问题的讨论分割开来,使得这两个环节有点脱离,效果不太好。

3.在分组合作中对学生的指导不够。

小组分工合作,应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分工应更具体,这需要平时的训练指导。

4.教学语言可再简练有力。

课堂教学中应体现语言的科学性,发出的指令简单明了,不累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