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绪论一、园林树木1、概念:园林树木是园林植物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是构成园林绿地的主体,是适合风景区、休疗养胜地、街道、公园、厂矿、村落及居住地等各种园林绿地栽植应用的木本植物2、功能美化环境—观赏价值改善环境—生态价值发展经济—经济价值二、园林树木的栽培与养护1、定义:从树木出圃或挖掘开始直至树木衰亡,更新这一较长时期内的栽植实践活动(广义)包括苗木培育、定植、移栽、土肥管理、整形修剪、树体支撑加固、树洞修补及树木各种灾害的防治等实践活动2、任务/职责①加强对现有树木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针对树木自身/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②扩大绿化面积,使生活环境更加美丽洁净③通过科学配臵,合理修剪和精心养护,使其在美化环境,促进生长以及旅游观光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④处理好园林树木成活生长与市政建设的关系,消除树木生长中的不安全因素,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树木建设延年三、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管理的技术措施1、前提:掌握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2、指导原则: 根据绿化景观,树木生长的需要,采取必要及时的措施,减少影响树木生长的不良因素,调控树木生长发育3、技术措施①直接措施:直接作用于树体的各种措施及方法,包括移栽、定植、整形修剪、支撑加固、嫁接补枝、树体喷涂(药、肥、水等)及树洞修补与覆盖等②间接措施: 通过改善树木生长的光、热、水、肥、气(包括土壤与大气)等环境条件,促进和控制树木的生长发育第一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园林树木分类(用途):行道树、庭荫树、观花观果树、藤本、绿篱、地被树等1.1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1. 生长:树木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和扩大,是树木的体积和重量产生不可逆的增加2. 发育:在生长中,通过细胞分化,形成树木根茎叶等器官,并且一些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花器、果实转化,这种使树体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称之为发育3. 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目的4. 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内部因素—遗传因子激素(生理活性物质)外部因素—环境条件5. 树木的生长只限制在具有分生组织的部位(叶芽)常见的生长现象:营养器官的生长,根茎叶的形态形成,细胞数目和体积的增加1.1.1 园林树木根系的生长发育1. 根系的作用:机械的固定和支撑,吸收水和无机盐,合成有机物质①分布类型:主根型一如松类、栎类等侧根型一如杉木、械类、冷杉等水平根型一如云杉、水杉及耐水湿树种②分布范围:根系水平根生长密集范围一般在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根系垂直生长密集范围在60-9OCm (大树)3. 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①树体的有机养分②土壤温度③土壤水分与通气状况(栽培中重点关注:土壤排气细管孔隙度④土壤营养条件(间接影响)最适于根系生长的土壤含水量,约等于土壤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80%1.1.2径枝的生长枝条由茎和叶组成,茎由节和节间组成节:芽生长的部位节间:节与节之间的部位枝条的形成是茎上、分枝处或叶腋处的芽开放和延伸的结果,包括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伸长、分化、成熟几个阶段,即茎的生长是通过芽的生长实现的形成的重要器官,它是枝叶花的原始体2. 芽的特性:芽序、异质性、早熟性与晚熟性、萌芽力与成枝力、潜伏力⑴芽序:芽在枝条上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顺序性称为芽序芽序与叶序一致:芽多数生长在叶腋内,芽序不同,叶着生方式、枝条排列、树冠形态都不同。
有互生芽序,对生芽序(丁香)、轮生芽序(夹竹桃)⑵芽的异质性: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发芽的过程中,由于所处的位臵不同,同一枝条内部营养条件的差异,造成芽的生长势和其他特性的差别,称为芽的异质性⑶芽的早熟性与晚熟性当年形成当年萌发—早熟芽当年形成次年萌发—晚熟芽(梅属的花芽)枝条基部的芽在一般情况下不萌发,呈潜伏状态称隐芽或潜伏芽,当枝条收到某种程度的刺激,如上部或近旁枝条受伤,或树冠外围枝出现衰退时,潜伏芽菜萌发新梢⑷萌芽力及成枝力萌芽力:生长枝上的芽能萌发枝叶的能力(萌芽总数/总芽数)成枝力:生长枝上的芽不仅萌发而且抽成长枝的能力(长枝树/总芽数)萌芽力,成枝力强的,枝条多,耐修剪,反之不耐修剪常绿树种一般萌芽力、成枝力比较弱,但香樟除外⑸潜伏力:树木进入衰老期后能由潜伏芽发生新梢的能力1.1.2.2 枝的生长1. 枝的生长:通过新梢生长实现,包括加长生长,加粗生长2. 年生长量:一年内枝条生长增加的粗度和长度生长势:在一定时间内,枝条加长和加粗生长的快慢3. 枝条的加长生长是通过枝条顶端分生组织—分生细胞群的细胞分裂伸长而实现的枝的加粗生长:枝干及各级枝的加粗生长都是形成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4. 茎枝的生长类型直立生长、下垂生长、攀援生长、匍匐生长5. 树木的分枝方式除棕榈的许多树种外,分枝是植物,特别是树木生长的基本特性之一,树木按照一定的分枝方式,构成庞大的树冠,使尽可能多的叶片避免重叠和相互遮阴。
枝叶在树干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枝排列,可更多的接受阳光,扩大吸收面积⑴总轴(单轴)分枝:这类树木顶芽优势极强,生长势旺,每年能向上继续生长,从而形成高大的通直树干,大多数针叶树种属于这种方式,总轴分枝在成年阔叶树中变现的不明⑵合轴分枝:这类树的新梢在生长期末因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缓慢,顶芽瘦小或不充实,到冬季干枯死亡,有的是枝顶形成花芽,不能继续向上生长,而由顶端下部的侧芽取而代之,继续生长,每年如此反复,均由侧芽抽枝逐段合成主轴,故称合轴分枝⑶假而叉分枝:有些具有对生叶芽的树种顶稍在生长期末不能形成顶芽,下面的侧芽萌发抽出的枝条,长势均衡,向相对侧向分生侧枝的生长方式⑷多歧式分枝:这类树种顶芽在生长期末,生长不充实,侧芽之间的节间短或在顶稍直接形成3个以上势力均等的侧芽,下一个生长季节,梢端附近能抽出3 个以上的新梢同时生长的分枝方式1.1.3 叶和叶幕的形成1. 叶的作用:光和、呼吸、蒸腾、吸收、贮藏叶是进行光和作用制造有机养分的主要器官,植物体内90%左右的干物质是由叶片合成的2. 叶的形成单叶的发育是自叶原茎出现以后,经过叶片、叶柄或叶托的分化,直到叶片的展叶和叶片停止增长为止3. 叶幕的形成叶幕的形成过程与新梢和叶的生长动态基本一致叶幕:指树冠内叶片集中分布的群体总称叶幕的理想生长状态:生长期前期叶面积增长较快,中期长势合理,后期保持较长时间1.1.4 花的形成㈠花芽的分化1. 花芽分化:由叶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向花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2. 花芽分化期:生理分化期、形态分化期、性细胞形成期3. 芽形成花芽的条件①生长点处于分裂又不过旺的状态,停止分裂的芽不能分化,分裂过旺会偏向营养生长,也不利于花芽分化②形成花芽取决于有效同化产物在一定部位和一定时间里的相互作用,以及内源性激素间的平衡③适宜的环境条件:日照、温度、水分、矿物质等4. 不同树种花芽分化的时间不一样① 夏秋分化型:绝大多数早春和春夏开花的树木,如海棠、榆叶梅、樱花、迎春、连翘、玉兰、紫藤、丁香、牡丹、杨梅、山茶、杜鹃等,其花芽在前一年夏秋高温时期分化,并延续至9—10 月间才完成花器主要部分的分化② 当年分化型:许多夏秋开花的树木,如木槿、槐、紫薇、珍珠梅,在当年新梢上形成花芽并开花③多年分化型:一年中多次抽稍,在每次抽生的新梢上分化花芽并开花,如茉莉花、月季、无花果、柠檬④冬春分化型:原产亚热带、热带的一些树种,如柑橘类,从12 月至次年春季分化花芽㈡树木的开花1. 开花:树体上正常花芽的花粉粒和胚囊发育成熟,花萼和花冠展开,这种现象称开花2. 树木开花顺序特点①不同树种开花有前有后②相同树种,不同品种,开花有前有后③雌雄同株,雌雄开花有前有后④同一株不同部位,开花有前有后3. 不同树种,开花时间有长有短①遗传因素—短6-7 月, 长的240 天(月季)②成花因素/开花时期一春夏开花,花期短;夏秋开花,花期长4. 开花类型:先花后叶、先叶后花、花叶同放5. 开花次数多数园林树木每年只开一次花,少数可多次开花,如月季、四季桂、柠檬等每年开花一次的树木种类,如一年出现第二次开花的现象称为再度开花,二度开花,古代称重花原因:①花芽发育不完全或树体营养不足②气候因素1.1.5 果实的生长发育㈠果实的生长发育1.授粉媒介:风媒、虫媒开花后经过授粉受精形成果实授粉成功与否:成功花瓣闭合,子房膨大;失败花则凋落2.果实形成影响因素①营养条件:与果实形成成正相关,树体营养好,结实优②环境条件:温度、大风、降水㈡坐果与落果1坐果:经授粉成功后,花的子房膨大发育成果实过程2落花落果:花器或果实在发育过程中从树体脱落3.落花落果原因⑴落花:花器发育不全,水分缺乏,温度不适,光照不足,未授粉受精⑵落果:生理病虫营养气候⑶防治措施花前追施氮肥灌水;花期病虫害防治;花后叶面施肥;生长调节剂提高坐果率;果实生长前期多施氮肥,后期多施磷钾肥1.1.6 园林树木各器官的相互关系1园林树木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生长或发育的调节效果,称为相互效应或相关性2.相关性的成因是由于树体内部营养物质供求关系和激素等调节物质的作用3.园林树木各器官的相互关系⑴地上部树冠与地下部根系之间的关系(根冠比)⑵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⑶各器官间关系:枝条生长与花芽分化;枝量与叶面积; 叶面积与果实1.2 园林树木个体的生长发育1.2.1 园林树木的生命周期(生活史)1.胚胎阶段/种子形态:由受精形成合子开始,到种胚具有萌芽能力, 以种子形态存在的阶段种子完全成熟以后在温度、水分、空气三要素,不适合的情况下会处于被迫休眠的状态2.幼苗阶段/童期:从种子萌发到第一次出现花芽/具有开花潜能的阶段3青年阶段 / 过度时期:具有开花潜能,营养生长未达成开花条件的时期,开花结实的数量与质量不稳定4.成熟期/成年树木:树木一生中,此阶段持续时间最长,重复开花,结实若干年5.衰老期/老年时期:经多年开花结实后,营养生长显著减弱,器官凋落枯死量加大,开花结实量减少,对干旱、低温、病虫害的抗性降低,从骨干枝、骨干根逐步回缩枯死,树体逐渐衰老死亡营养繁殖树木的生命周期:幼树期、成熟期、衰老期植物年龄:以经历的生长季标准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另一个特点:在每一年中生长、发育,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1.2.2 园林树木年生长发育周期概念:树木在一年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在形态和生理上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规律性变化物候/物候现象:树木在一年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的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实、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物候 /物候现象生物学气候学时期:园林树木形成的规律性变化 /物候现象所对应的动态时期―物候期1.2.2.1 落叶树种的物候现象落叶树的物候期:生长期→休眠期→过渡期→生长期→过渡期→休眠期1. 休眠期转入生长期:树木将要萌芽前(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 C以上时)到芽膨大萌发为止主要特征:如有合适的温度、水分、养分、树液开始流动(树木解除休眠标志)树液由贮藏组织向生长部位输送,起初由芽先感应温度变化栽培措施:灌水、施肥2. 生长期:从萌芽生长到秋后落叶,包括了整个生长季主要特征: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实并形成许多新器官3. 生长期转入休眠期 /落叶期主要特征:秋季叶片脱落是落叶树种进入休眠的标志,准备越冬是主要工作,当年生新梢加强木质化过程,营养物质积累贮藏,花芽分化成因:日照缩短气温降低4. 相对休眠期时间:秋末冬初落叶树种落叶后到翌春树液开始流动前为止主要特征:树体只进行基本的蒸腾呼吸芽的分化根的呼吸养分合成和转化等1.2.2.2 常绿树种的物候现象一年中呈现“线性”生长,但也有快慢区别,生长曲线“慢→快→慢1.2.2.3 园林树木的物候观测1. 观测意义⑴掌握园林树木的季相变化,有利于园林树木种植设计,树种配臵,形成四季景观⑵为园林树木栽培提供生物学依据,确定管理关键时期和内容2. 物候观测方法⑴观测前统一观测标准主要项目记录方法设计观测表格⑵确定观测地点及目标:挂牌⑶定期观测:每天或隔一天观测一次⑷主要观测项目:根系生长周期树液流动开始周期萌芽期展叶期开花期果实生长发育和落果期新梢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叶秋季变色期落叶期第二章园林树木生长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是园林树木生存地点周围空间一切因素总和包括:气候土壤生物地理因素2.1环境因子与园林树木生长2.1.1光与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太阳光是生物生长的能量来源,叶绿素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可用能源1. 光谱组成⑴短波光:蓝紫光抑制植物组织的加长生长;促进花青素的形成;促进有机酸蛋白质的合成⑵长波光:红光促进光合作用;有利于叶绿素形成;二氧化碳分解;形成碳水化合物2. 光照强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光通量常用光照强度表示单位IX⑴光补偿点:光合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达成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度⑵光饱和点:随着随着光照增强光合强度增高达到一定值时光合强度不再增加(达到饱和)时的光照强度⑶光照较强时,抑制节间的加长生长反之枝条徒长营养积累不良光照过强,易引起日灼(直接照射、墙面地面反射)危害;光照不良,不利于花芽分化,导致落花落果2.1.2温度与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1.温度一酶的活性一新陈代谢的强度(限度)4—30 C温度与酶的活性成正相关,与新陈代谢强度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