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槽探工作总结

槽探工作总结

四川省汶川县羊龙山铁矿勘探
槽探工作总结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
二〇一〇年十月
一、目的任务
为进一步揭露矿体及其顶底板围岩和相关构造,查明矿体的准确位置、厚度、品位以及矿体沿走向的延伸情况,为资源/储量计算提供相关的计算参数,为今后矿山开采设计提供更加可靠的地表地质资料,在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上布置槽探工程是必要的。

按照我队2010年5月编写的《四川省汶川县羊龙山铁矿勘探设计》要求,参照相关规范规定,本次槽探工作的主要任务有:
(1)揭露勘探线上的矿体及其顶底板,查明矿体与围岩的关系。

揭露与矿体相关的构造,查明这些构造对矿体的影响。

(2)在勘探线间布置加密探槽,主要用于控制矿体沿走向的延伸情况,详细查明矿体沿走向的变化情况
(3)对探槽揭露的矿体及顶底板进行取样分析,查明矿体的产状、厚度、品位、体重等,为资源/储量计算做好准备。

二、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1.探槽施工
根据探槽施工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矿区地形实际条件,以揭露地层界限、构造和矿层为主要目的,本次勘查工作所施工探槽要求槽口宽大于1m,槽底宽不小于0.8m,探槽深度在1~3m之间,以揭露基岩为准。

本次勘查工作总计施工探槽35个,其中包括1个剥土工程,除部分几个探槽受地形条件和地表覆盖条件等因素制约而未能达到揭露目的外,大部分达到设计要求,能够有效的对矿体及地层界限进行揭露,其中见矿探槽27个,见矿率为80%。

能够达到相关质量技
术要求。

2.探槽编录
本次槽探编录工作参照《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相关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编录素描前,首先对探槽总体作了解,特别是对主要地质特征及其地质现象的相互关系观察清楚后进行编录。

②在探槽一端的顶头打一木桩作为基点,将皮尺一头固定在木桩上,顺槽壁方向拉到另一头作为基线。

一般以北东壁作为探槽编录壁,坡度由罗盘读出,斜长由皮尺丈量,采用一壁一底式编录。

③探槽素描图所用比例尺为1∶100,绘一壁一底,素描图上均绘出了各种地质界线,还画出岩层和矿层产状、样段位置、样长等,并标明了产状及样号。

④探槽端点由测量人员用高精度的静态GPS进行了定测。

⑤室内及时进行了整理,并清绘成图。

槽探编录工作符合相关质量技术要求,所整理的资料、图件能够真实的反映野外实际情况。

3.槽探取样
(1)化学基本分析取样
探槽中化学基本分析样主要根据矿石类型、厚度、均匀程度、氧化程度、最低可采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等分别采集,一般偏离采样剖面线不大于±5m。

采样长度为矿体视厚度,样长0.5~2m左右(最长不超过2m),根据不同的矿石类型和矿层顶底板岩石及夹石进行分段布样,
对矿体进行连续取样,在矿体的顶底板分别取1~2件控制样。

样品代号由工程代号和样品编号组合而成,例如代号TC0203H1,TC0203为采样工程代号,H1为样品编号。

对于薄层矿层,夹石厚度大于0.3m 时单独取样,矿层按大于0.2m单独分段取样。

采样方法为刻槽,采样规格为10×5(cm)。

采样前首先彻底剥离风化层,并清扫干净,用红油漆画出10cm宽的样槽边线,用凿子沿线按5cm深凿取样品。

在凿取样品之前,先用双层彩条布铺于作业场地下方,确保样粉和样块不漏失、不混入杂物。

样品采取后,用红油漆标注样沟形态及编号。

现场测定采样剖面线位置、方位,进行样沟编录和岩性观察及描述,用皮尺测量样段长度,用罗盘测量样沟倾角。

并投绘到探槽素描图上。

本次勘查工作中总计采取化学基本分析样270件,其中矿体样143件,顶底板围岩或夹石样127件,取样方法符合相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采样质量基本合格。

(2)岩矿鉴定取样和小体重取样
探槽中岩矿鉴定样和小体重样的采集均采用打块法。

岩矿鉴定样主要在不同类型的矿石和一些特殊的标志性的岩石或者一些难以辨认但有具有特殊意义的岩石上采取,采样规格为3×6×9cm,分别采取薄片、光片和标本样,采取样品的代号也采用工程代号和样品编号组合的方式。

总计采取岩矿鉴定样33件,取样方法和规格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质量达标。

小体重样的采取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矿石采取,在矿石风化较差的
矿体上采取,采取的单件样品体积为60~120cm2。

样品代号由工程编号和样品编号组合而成。

总计采取小体重样23件,采样方法和规格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次勘查工作所施工的探槽主要分上下矿带分别对矿体及围岩进行了控制,其中控制上矿带的探槽12个,控制下矿带的探槽19个,用于揭露其它物探异常区的探槽4个,其中包括一个剥土。

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地层
由于探槽主要围绕矿体布置,所以所施工的探槽主要揭露含矿地层寒武系下统第七段(∈17)和第九段(∈19)以及这两套地层的顶底板寒武系下统第六段(∈16)、第八段(∈18)和第十段(∈110)。

现就探槽所揭露的地层的特征分述如下:
(1)寒武系下统第六段(∈16):为深灰色薄~中层状细晶大理岩与灰白~银灰色绢云片岩互层。

(2)寒武系下统第七段(∈17):为灰绿色绢云绿泥片岩夹磁铁矿体。

片岩中局部含石榴子石。

该段地层是矿区内的主要含矿地层。

(3)寒武系下统第八段(∈18): 黄白色、灰~深灰色大理岩夹灰~白灰色绢云片岩、石英片岩。

(4)寒武系下统第九段(∈19):为区内另一重要的含矿地层,岩性为绿~灰绿色绢云绿泥片岩夹磁铁矿层。

(5)寒武系下统第十段(∈110):为白~灰白色中~厚层状大理岩夹绢
云绿泥片岩。

2.构造
矿区整体位于一大型复式背斜的核部及两翼,局部小型揉皱发育,但对矿体总体影响不大,仅探槽TC0203和TC0402揭露的一条断层F1 规模较大,并错段矿体,现将该断层介绍如下:
F1逆平推断层:该断层见于TC0402、TC0202探槽,断层沿走向长800多米,断层面产状336º~345º∠37º~69º,在TC0402探槽中可见断层破碎带宽约21.5m,其中可见0.9~1.6m断层泥带、0.1~0.15m碳化带,断层劈理带极为发育。

断层泥带中偶见碎裂状石英颗粒,应为原岩(绢云片岩)中石英脉受构造挤压所致。

3.矿体
(1)下矿带:分布在寒武系下统第七段(∈17),从P11号勘探线上的TC1101探槽到P04号勘探线上的TC0401探槽均有揭露到矿体,矿体从1~3层不等,单工程矿体累计厚0.59m~3.99m,矿体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变大,矿石品位也逐渐变高。

铁矿主要为磁铁矿,少量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主要见于TC0702及以东的探槽。

矿体基本顺地层发育,颜色主要为灰绿色~深灰绿色,受氧化后多呈黄褐色,稀疏浸染状~团块状、条带状~块状构造,细粒变晶结构,多数有较强的磁性,硬度较大。

磁铁矿晶体多呈深灰黑色粒状,粒径0.2~2mm,由东向西晶体粒径由细变粗,多呈自形~半自形。

脉石矿物主要为绿泥石和石英,另有少量的碳酸盐类矿物和绢云母等。

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晰,靠近矿层的片岩中多含有紫红色粒状石榴子石。

(2)上矿带:寒武系下统第九段(∈19),揭露的矿体主要分布在TC0901和TC0203之间,在TC0203中揭露的断层F1错段该段地层中的矿体,TC0202和TC0402未揭露到矿体。

见矿探槽中,单工程见矿3~10层,单工程矿体累计厚1.21~8.61m。

其中TC0001、TC8和TC0101见矿效果较好,矿体累计厚度较大,铁矿品位较高,小沟以东的探槽所揭露的矿体厚度相对变薄,品位也变低。

矿体依然顺地层发育,颜色主要为黄褐色,稀疏侵染状~条带状、团块状构造,粒状变晶结构多数有较强磁性,硬度相对围岩较大。

磁铁矿晶体亦呈深灰黑色粒状,粒径相对于下矿带要稍小,为0.1~1.5mm,TC0101和TC0001之间的磁铁矿晶体的粒径相对较大,仍多呈自形~半自形。

脉石矿物相对于下矿带绿泥石含量减少,局部主要以石榴子石为主,另有石英、碳酸盐类矿物和绢云母等,也伴生有少量的磁黄铁矿。

围岩主要为绢云绿泥片岩,界线清晰,靠近矿体的围岩中多发育有石榴子石。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区局部地区地势较险,给探槽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部分勘探线之间未能按照设计统一加密探槽,矿体的连续性需要通过其它手段来证实,例如地质填图等。

(2)矿区P04线及以西第四系覆盖较厚,所施工的探槽仍然未能揭穿第四系。

2.下一步工作建议
(1)对于有槽探工程揭露矿体的勘探线,根据探槽所揭露矿体的位
置、产状和厚度,对原钻孔设计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然后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由稀到密、由浅到深的原则进行施工。

(2)对于第四系覆盖较厚、槽探工程揭露效果较差的勘探线,可以可虑采用较浅的钻孔首先查明矿体的连续性,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3)对于主矿带以外的物探异常较明显的区域,可以增布几个探槽,以查明引起异常的原因。

目录
一、目的任务 (1)
二、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1)
1.探槽施工 (1)
2. 探槽编录 (2)
3. 槽探取样 (2)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4)
1. 地层 (4)
2. 构造 (5)
3. 矿体 (5)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6)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6)
2. 下一步工作建议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