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一)说课高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
而本单元的学习又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生活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上用“数对”正确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关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说教法
1、在生活中感知。
突破教材,从真实的课堂情境设计问题引入,让学生通过用自已喜欢的方法介绍自己、好朋友在班级所处的位置。
引导学生通过自已的比较和感悟以及小组探究中抽象出“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最简便的。
从而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趣味的”这一基本理信念。
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产生积极的认识情感。
2、在活动中体验
数学教学应是活动的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
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的。
3、在应用中提高。
“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要求,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为此。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同时使学生切实体验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
三、说学法
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她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
因此,我既采取了自主、合作的方法,又运用了探索、实践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把班级同学分成8组,可以怎样分?
2、你能把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介绍给大家吗?
3、引入课题。
二、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1、自主尝试记录。
把自己的位置用简单的方法记录下来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然后和同伴交流交流。
2、组织交流:谁愿意介绍你的记录方法?(把学生的表达方式展示于黑板)
3、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不同的记录方法。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方法,在介绍位置时都说到哪些相同的地方?
4、教师小结:实际上,这些方法都想用第几组第几个来表示位置。
三、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
1、认识数对:你能说说数对是怎样组成的?数对中前一个数表示什么?后一个数表示什么?
2、尝试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再和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互相订正。
3、叫几个学生用数对说说自己的位置。
4、质疑:用一个数表示可以吗?为什么?小结:数对中的两个数缺一不可。
4、游戏活动:(1)老师说同学名字,大家用数对表示他的位置。
(2)老师说数对,大家找说的是哪位同学。
(3)用数对表示你的好朋友的位置。
四、在练习中再次认识数对。
1、师:大家都会用数对表示位置了,老师带大家一起到小青的教室里去看看好吗?谁能用刚才的方法介绍小青的位置?
2、四人小组里用数对说一说其他同学的位置,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多。
3、集体反馈,完成练习。
4、区分(5,2)和(2,5)
师小结:数对的两个数顺序不一样或位置调换了,所表示的位置就不同了。
这两个数是不能任意调换位置的。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组,第二个数表示第几个。
师:(5,2)表示的是哪位同学的位置,(2,5)呢?
五、巩固练习:
1、试一试1(练习):课件出示图
学校附近的平面图。
你能用“数对”说说学校的位置在哪儿?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你是先看什么,在看什么?(指导认识列、行;先横看再竖看)你能用“数对”说说其它建筑的位置吗?请在四人小组内轮流介绍,然后在相应建筑旁边写上数对。
2、组织反馈:
3、补充练习:参观小青的学校
(1)说说小青的学校里都有哪些建筑,试着用数对表示各个建筑的位置。
(2)小青在(4,2)的位置,从图上找一找。
(3)说说各个建筑在小青的什么位置。
4、试一试2(课本练习2)
(1)这是一个游乐场的平面图,说一说各景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2)小敏的位置在(4,2)他要去溜冰场,你能在方格图上画出他去溜冰场的线路图,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其中哪条路最近?同桌相互说一说。
(3)集体反馈:
六、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你能说说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应注意些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