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镜花缘读书笔记800字

镜花缘读书笔记800字

镜花缘读书笔记800字长篇小说《镜花缘》是写唐朝武则天当政之后,一日酒醉下旨诏令百花齐放,但因掌管百花的百花仙子不在洞中,而众仙子有恐帝皇之威,不敢抗旨,所以各自下界,之后因被玉帝知道,上天所遣,降于人间,变成女子,因百花瞎子掌管百花不严,犯下过错也落入了凡尘,穿越在山海各处寻找那被遣而变凡人的仙子。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镜花缘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镜花缘读后感1《镜花缘》与《红楼梦》一样,也是一部神话小说,更多的并非天庭,而在于红尘,就像现实与幻想的分分合合。

虽说一切都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上,可剧情发展,人物性格及言行举止,全部都基于实物,《镜花缘》中所有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

从天庭中嫦娥与百花仙子不和开始,到武则天从天庭到人间,心月狐临凡,延伸至唐敖和林之洋的海外生意,故事环环相扣有理有据,情节跌宕起伏。

初读《镜花缘》,我并没有什么感悟,也没有领略到它的含义。

读到后面,我才渐渐明白,其实它似乎并没有什么含义,只是写实而已。

虽然是建立在虚构上的写实,但它记录的依旧如此清晰。

也许正是因为记实,所以它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

书中的描写生动有趣,言简意赅,让我感悟颇深,尤其是泣红亭中石碑所写,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从唐敖梦想十二名花飘零海外开始,航海之旅中果然带回了十二名女子,而剩下的则是其女儿唐闺臣在考试后结识的女子。

《镜花缘》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第十七回“因字声粗谈切韵,闻雁唳细问来宾”,以及第十八回“辟清谈幼女讲羲经,发至论书生尊孟子”。

在我看来,其中讲述了多九公认为此处蛮夷之地,不晓得孔孟之说,自以为胜券在握,便不自量力地与女子谈文,却遭到“惨败”。

然而多九公身为老人,却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放不下面子将错就错的死不承认,实在令人钦佩。

《镜花缘》描写了海外风貌,但这种很好的主题并非各国游历,而是描写林之洋、唐敖在梦中所得到的十二名花飘零海外,基于神话创作的《镜花缘》带给人一种清丽脱俗的意境。

泣红亭中石碑刻文,就像《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姑赋”以及小格子里边的诗词,这正是清代文学部份现状。

明末清初的《水浒传》,还有《西游记》,其中不乏诗词、神话,亦可见在当代这种讽刺现实的风格。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神仙代表着恣意快活。

在《红楼梦》中,秦可卿说的“这房子,大概神仙也住得吧”;在《西游记》中,更是妖魔鬼怪与神仙横行,赋予了神仙七情六欲;在《水浒传》中,天官星和地煞星共一百零八人下凡,皆是幻想与现实接轨。

《镜花缘》亦是如此。

冥冥之中,缘由天定,石碑为引,正如同《儿女英雄传》一般,也有着天庭的.存在,只是在不同的书籍中他们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镜花缘》和《西游记》都是以唐代为背景,《红楼梦》则是以清代为背景,而《水浒传》则是以北宋时期为背景。

《明朝那些事儿》中有写宋江造反是为了接受招安,《西游记》中有写西天取经,《镜花缘》中有写海外寻找十二名花。

为什么要那么去写,是因为机缘巧合,更是因为命中注定。

机缘使然,巧合形成,命中有无,实为注定。

这一切又都顺理成章,在选择连接的铁轨上,命运的火车悄然启程,终点很远,但这一路上遇到的人各式各样。

《镜花缘》用不同的主线贯穿其中,演绎不同的人生。

有些人的出场别开生面;有些人的出场悄然而现;有的人轰轰烈烈;有的人仅是在考完之后吟诗作对。

有的人陪唐小山坐船去小蓬莱寻找父亲唐敖,于唐小山而言,也许就是有缘有分;而其他一同考试而获得名次的女子,于唐小山而言,应该就是无缘有分。

而这一切似乎并不能如此评说,因为她们同为花仙子,而唐小山乃是总管百花的女神——百花仙子,所以,花仙子均与她有缘,除了十二名花的花仙子们,那些未曾一同出海漂泊的名花,到底就是有缘无分。

有时候,动物于我们而言,更为真情。

它们不会像我们一样,想得太多太远太广阔。

只因为唐小山,所以便要去寻找;只因为人类的一句诺言,所以便捧着石碑四处游走。

不是因为责任,而是因为那是主人的吩咐。

或许对于别人来说,那只是一句玩笑话罢了。

对于仙人,明明只是一句玩笑,却如此认真,也正是这份认真和执著,让许多看起来荒诞不经的梦想成真。

有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未必是说听者杯弓蛇影、疑邻窃斧,而是别人当作耳旁风的梦想,或许可以实现的东西,只要你能抓住并去努力,终会获得成功。

不过,书已成物已定,《镜花缘》读后的寓意如何,需要自己来品味。

毕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情,去看情境之中,总有不同。

镜花缘读后感2《镜花缘》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

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

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

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

《镜花缘》的写作动机和由此呈现的小说的旨趣是多方面的。

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百名花仙在蓬莱的居处称为“薄命岩”、“红颜洞”,刻有她们各人所司花名及降生人间后姓名的石碑放在“泣红亭”内,这些地方都明显受到《红楼梦》的影响,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

但在小说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这种意识并未得到有力的表现,百名花仙在人间考取女试后欢聚一堂、热闹非凡的场面,更无一点悲哀的气氛。

所以说,作者在这方面的态度绝不像曹雪芹写《红楼梦》那样严肃。

写唐敖等人海外游历的部分带有较多的社会批判意识,有时且不乏深刻之处。

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借此揭示的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

这和《儒林外史》的写实态度也不相同。

此外,小说又以极大篇幅来显示作者的广博知识和辞章修养,尤其是百女会聚以后的部分,几乎是脱离了小说情节来作文字游戏,乃至一个酒令竟要占到十几回。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镜花缘》是一部具有社会批判内容的游戏之作;作者既对现实的弊病具有高度的敏感,却又把他的不满化为谐趣,同时在卖弄博学的智力游戏中求得心理平衡。

《镜花缘》最有价值的是前半部分写唐敖等人游历海外的三十多回。

作者在描写这些海外国度时,虽多以《山海经》等古籍中的点滴记载为依据,但主要还是驰骋奇思异想,幻设情景,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

而通过幻想性的虚构情节,作者表达了他对许多现实问题的看法。

譬如主张男女平等是《镜花缘》的重要思想,百名花仙投生人间、各有作为的整个故事框架即与此有关,而在“女儿国”的故事中,这一思想得到更为生动的表现。

作者把现实中的“男尊女卑”现象在“女儿国”中依样颠倒为“女尊男卑”,以此为女子鸣不平。

故事中写林之洋被选为女王的“王妃”,遭受穿耳缠足之苦,实际是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来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丑恶和非人道性质。

此外如“两面国”中人之虚伪欺诈,“无肠国”中人之刻薄贪吝,“豕喙国”中人之撒谎成性,“跂踵国”中人之僵化刻板等等,都是现实生活景象的映照。

这种描写都是漫画式的,通过夸大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虽不够深刻,却有其尖锐和醒豁的长处。

作者还用这种漫画式的笔调写他的理想社会,如“君子国”中礼让成风,买卖双方竟是卖方求低而买方求高,在谐趣中表现了他对所谓“古风”的向往。

从小说艺术来看,《镜花缘》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后半部分大谈学问,更是累赘不堪。

其长处主要在于思想的机警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镜花缘读后感3因为直看到第七十二回才想起写此笔记,故之前皆是记忆片段,零散记之。

唐敖,多九公,林子祥三人出海,所见诸国甚有趣,有读书明理的君子国,有人人好学的黑齿国,有女儿国,凤凰国,大人国,双面国,各种各样的国家,极尽想象,凤凰乱飞,精卫填海,等等等等,真有西游记的感觉,这本书前面部分,几乎就是奇遇记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到了后面,唐敖出走,留下悬念,唐闺臣寻父,众才女考试,风格陡然一变。

变成了百花争艳图。

今日我看到唐闺臣,每每想起父亲,就默默流泪,真的好可怜的女孩,这种思念亲人的感情我也有体会,所以每次读到唐闺臣的时候,都有一种知音的感觉,也许这也是整本小说中我唯一读懂的人物吧。

读到七十二回,“古桐台五美抚瑶琴,白蕶亭八女写春扇”,众芳游园,真是绝妙之笔,琴棋书画,各有高人,闺阁之中,也是有人在的,此中群芳,虽不及雪芹公笔下金陵十二钗之个性鲜明,然玩笑言语,下棋写字,也是更有一番风味的,真好,今日群芳游园,也算是高潮迭起了,看这一篇才看出点感觉来。

围棋,一直都没有学会,总是看到古时候的人痴迷围棋,自己按照棋谱下,很羡慕,连也说围棋要布势,要做活,有道理,很想有机会学学围棋,不求精通,但求理解体会其奥妙,还有打马吊,下骨牌,这些古时候的玩意儿我都不会,看着众小姐在凝翠馆里面琴棋书画,好不羡慕,我也很想玄想古人的趣儿。

她们行酒令,好好玩的感觉,可惜我没看懂,这里的女孩如同红楼梦里面的一样,她们玩的游戏估计今天已经没几个人会玩了。

遗憾,可惜。

第八十八回,月姊,风姨来搅闹聚会,闺臣的一篇《天女散花赋》文采甚妙,作者真乃奇才也。

轻视风月,赞叹百花,真是绝妙的笔。

我很爱此文,想小说前后都是有所联系和暗喻的。

看到最后,方佩服作者的.笔力。

七个好兄弟投奔小瀛洲洛承志,七个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如同七只猛虎一般。

此处看的我十分欢喜。

好汉们意气相投,真乃人生快事。

至最后一段,四大关,酉水,把刀,才贝,此四关真乃人生之关卡也,一关不通,人生难过也,真是人世的精彩写照,如此笔力,写的如此精彩,可谓妙笔生花也。

方知酒色钱火,都是人生之机关也,若不过去,人生则无豁达的境界,细细想来,何尝不是如此呢。

借着这个境界,借着这个镜子来修吧,何时修成正果,何时取得真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嗟乎!小说家言,何关轻重!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

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缘也。

正是:镜光能照真才子,花样全翻旧稗官。

若要晓得这镜中全影,且待后缘。

镜花缘读后感4《镜花缘》的作者是清代的李汝珍,鲁迅先生评价他“于社会制度,亦有不平,每设事端,以寓理想”,作者在这本书中把“提倡男女平等,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等社会理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提到封建社会,人们大都会提起一个关键词——“重男轻女”。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描述的不平等思想禁锢着古代的人们,怪不得古代学堂里没有女子的身影。

但在《镜花缘》这本书中,歧视女子的说法早已被人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书中有一个神奇的国家叫做“女儿国”。

但《镜花缘》中的女儿国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有着很大的差别。

《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内无一男子,而《镜花缘》中的女儿国内本有男子,只是女性当道,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

文中,林之洋因卖货给国舅府误被选为王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