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篇一1、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由德育分管、少先队、教导处、班主任、心理兼职老师等担任。
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2、各年级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年级组长负责,全体教职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
各班班主任应积极协助学校负责人抓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3、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4、学校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健康观念,针对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开展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通过主办主题鲜明的特色班会,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
心理辅导室每年对全校学生进与班主任行心理健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
6、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
为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
7、学校发现有学生心理问题迅速恶化或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将该生的情况迅速以电话的形式上报,并在24 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心理辅导办公室报告。
8、对于名单进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的学生或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其危机程度由心理危机评估小组确定。
篇二根据《山东省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的精神,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一套农村中学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
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工作原则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第生命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
根据“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运行:预、预警和应急”,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一)危机干预对象1.在校心理健康普查及“学生心理档案”中筛选出来的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
2.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差,从而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3.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新生适应不良者、就业困难的毕业生。
4.生活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
5.性格内向孤僻、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6.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惊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与老师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
7.青春期情感问题,如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8.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9.已诊断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10.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二)组织机构根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实施计划,成立育秀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组长:xxxx学校核心组成员:xxx xx xxx xx七年级组:xxx xx xxx xx八年级组:xxx xx xxx xx九年级组:xxx xx xxx xx心理咨询室:xx领导小组要负责好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全面实施,成员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同时互相沟通和互相学习,合理的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可以促成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具体实施总体而言,根据本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具有特色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其中,以心理健康、心理危机知识的教育为立足点,以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预防、预警”为重心,建构全方位、各个部门协调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1.教育与预防系统立足教育,重在预防”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点。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教育与预防工作理念: 要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生命 价值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大力开展自我意 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 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大力开展危机应对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危机的 辨识和应对能力;组织引导各班委会、团支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帮助 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成立 学生心理危机协会, 通过学生心理危机协会, 进一步深入开展心理危机 知识普及、宣传与调查;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各年级、学校德育处及 相关部门应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预领导小组团队建设。
该小组成员包括学校德育处负责人、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等, 校学生心理危机知识宣传和教及危机干预工作的总体策划和实施; 为中 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辅导提供政策、 人员、物质、经费等方面的保障; 同时,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我校中学生心理特点、 心理危机处理情 况,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
相关教师继续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鼓励其他教师参加培 训。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学生管理一线工作 者、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对学生进 行心理健康普查,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对普查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做到 早了解、早预防、早控制、早化解;班主任逐步开展撰写 “班级心理日 记”,积淀相关案例,逐渐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卡资料;组织 有关成员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评估, 包括对危机干预学生的康复状 况进行鉴定,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建议;对危机干预学生 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 记录并跟踪个案, 建立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档案。
3)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心理工作室。
在学校形成针对本校中小学生开展以下心理危机教育及预防工作:1)心理危机负责校我任用专职心理辅导老师接待心理困惑及心理危机学生,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校心理工作室的服务和工作;开通心理危机专线电话及心理危机网络平台,方便学生随时获得帮助。
4)做好心理危机知识宣传和普及。
通过心理危机知识大奖赛、心理危机小册子发放、班集体心理危机知识讲座、黑板报评比等活动,促使中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危机定义、心理危机问题察觉意识、心理危机应对策略及可获得的危机应对资源,使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危机干预基本常识。
如,做好考前心理讲座、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周等一系列活动。
(每学期期中后一周为心理健康教育周,8——9 年级安排一次黑板报专栏,学校组织一次七年级心理专题研讨课,能起到宣传的作用。
)2.预警系统建立学校三级预警系统:一级预警系统以班级为单位,主要由班主任、心理委员和学生家长组成,旨在及时发现和预防心理危机;二级预警系统以各年级组、教务处、政教处负责人,把握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三级预警系统主要指专职心理老师,做好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学生心理咨询及危机处理,必要时并做好转介工作(医疗中心等)。
在学校三级预警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预警工作:1)班主任、教研处、心理工作室等负责人需时刻关注学生心理档案跟踪或周边师生反应具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帮助具有心理困扰和问题的学生,缓解心理危机冲突,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心理问题批判及心理危机解决对策。
2)充分利用学校已建立的学生心理社团进一步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调查小组”,结合班主任及班心理委员工作,记录班级中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学生,并形成以班为单位的“心理日记本”,允许学生在该日记本上畅所欲言;另外,针对学生心理社团成员,要逐渐开展小组辅导和定期讨论,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向,从而及时预警和干预。
3)留意来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或通过电话、校园网站来咨询的学生(以及班主任及同学反应的具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学生心理困扰问题的严重程度,及时联系班主任、同学及家长,为其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弱化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4)建立起通畅的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反馈机制,做到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心理危机动态:对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周围同学应予以理解、关心和帮助学生,并及时向班主任或心理老师反馈情况;对有行为异常或近期情绪、行为变化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心理老师、班心理委员等应给予及时的关注;对问题严重的学生需转介到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由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进行预诊和危机风险评估,提出危机干预措施和初步的治疗建议。
5)及时做好预警报告。
发现学生危机情况,周围同学和各班心理委员应立即向班主任、心理老师等报告,心理老师等在采取必要措施并迅速赶往现场的同时向领导报告,做到及时预警、及时报告、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