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THUSSAT)2018年9月测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THUSSAT)2018年9月测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18年9月测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是一个开放的、公众的空间。

现代公共空间包括物理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如公园等,也包括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的公共论坛,如网络等。

我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或者较少存在公共空间,以家为本位的传统道德伦理也没有凸显出公共空间意识及公共空间伦理。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引入了现代性制度及伦理要求,例如公共空间需要排队等,但我国民众对于公共空间的认知依然不足,通常将公共空间视为“私人空间”的外化,没有意识到公共空间与所有人相关,每个人都是公共空间的主人,应当遵守公共空间的伦理规范。

社会公共空间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的养成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整体推进,并非政府、学校或企业一方可以完成。

在现代社会治理的视野中,不同主体应该是平等合作、共同促进的关系,需要政府机构、企业法人、社会组织、学校、公民个人共同参与,构建与公共空间发展相适应的伦理道德。

建立覆盖社会公共领域的制度体系,规范各交往领域的制度,引导公共交往和谐、有序发展。

同时,提供完善的、有效的制度调节,管理、引导人们遵守现代公共交往原则规范,处理公共领域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公共领域的关系。

还应对已经出台的制度进行进一步细化与拓展,更新人们熟知的道德规范的内容。

例如“爱护公物”是宣传几十年的美德,今天看来依然是合理的,但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更新“公物”的概念,不只是国家所有的物品,非国家所有却是公共空间的事物(例如共享单车)也应涵盖在内。

另外,规范公共领域交往的制度,应当符合制度伦理,即具有道德合理性,让制度彰显人性,保障、尊重人权,最大限度地尊重大多数人。

这就要求从制度设计到运行、监督,乃至惩罚环节,都需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教育、树立社会平等和公民的权利意识,教育、引导民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个体权利,尊重社会生活的基本道德。

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与公德行为息息相关。

只有让社会个体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权利与尊严,并认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维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不可分割,对公共利益、公德的侵害就是对包括个体利益在内的社会利益的侵害,对他人的不尊重也就是不尊重自身。

通过倡导、教育,来树立、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应在道德教育中加强公共礼仪、公共规则等内容,在考试中增加社会公德表现的权重。

此外,在道德教育中,还应注意引导公德与私德的联系与区分,改变处理公共领域交往时习惯于私德外推的思维方式,兼顾个体与公共利益,既反对只关注个体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也要反对公共利益至上而牺牲个体利益,不可偏废一方。

(摘编自赵鑫洋《共享时代的公共空间伦理问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传统道德伦理的存在,导致我国传统社会中公共空间和公共伦理意识很淡薄。

B .共享单车作为公共空间的事物,应该受到社会公共领域制度体系的保护。

C .制度伦理就是制度的道德合理性,要在制度中彰显人性,体现对人的尊重。

D .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与公德行为,要求兼顾个体权利与社会利益,不可偏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从制度建设与意识培养两个角度,阐述构建共享空间伦理的具体措施。

B .文章先进行定义分析,继而摆事实、讲道理,阐述构建共享空间伦理的意义。

C .文章段落以并列结构为主,第二三段地位相当,但依然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D .对于“公”与“私”,作者采用辩证分析的思路,说理充分,结论令人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网络涉及的公共空间伦理,与物理意义上的公共空间的伦理,应该保持一致。

B .只有不断规范现代公共交往的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公共领域中人与人的关系。

C .如果公共领域交往时习惯于私德外推,就无法进行旨在培养公民意识的教育。

D .共享时代的公共空间伦理的构建,其主体应该是平等合作、共同促进的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屠夫老六 黄小邪老六原是不想做屠夫的,他想当个教书先生。

哪知书没念两年,病入膏肓的老爹就将六个儿子相继唤到病榻前。

老爹不想让传了几辈的手艺就这样丢了。

可不等老爷子讲完,其他五个弟兄就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

老六孝顺,爹由来最疼他,这事自然就落到他头上。

老六爹一死,老六拿起屠刀。

老六第一次拿起屠刀,是在村长娘大寿前一天。

那天一早,男人们就将一头大肥猪捉住捆在案子上,老六灌了一盅烧酒算是壮胆,他学着爹生前的样子,一步一挪走向案前,闭闭眼,用力将尖刀往猪脖子捅去。

登时,鲜血殷红直冲而出,伴随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嚎,那头肥猪开始疯狂地狂扭动身子,血溅了老六一身,他猛地一颤,后退几步,将屠刀扔出几米远,转身就要跑,几个汉子见势,架起老六的胳膊,把他往猪面前送,又强行将屠刀塞入老六手中。

老六极力挣脱开几个汉子,扔下刀,疯了般奔往墙角掩面大哭,那哭声直叫人揪心。

老六第一次操屠刀,以那样惊心动魄的失败而告终。

那天夜里老六梦见死去的爹。

他说:“爹,我觉得我不适合做屠夫。

那猪看得我心慌。

”爹说:“你这傻孩子,猪本是凡间一碗菜!你不杀,自有他人杀。

”说来奇怪,自爹托梦后,老六渐渐不再犯怵。

一次次给猪开膛破肚,心、肝、肺拿在手里也不觉得恶心,清洗大、小肠,剁骨剔肉,整个过程有条不紊,老六很快适应了这门手艺,这手艺养活了老六和他娘。

人总笑老六:看你生得慈眉善目,如何做起这屠宰行当?老六笑而不答。

后来,渐渐就没人再问起这些。

老六人缘极好,平日乡邻见面都得尊称一声“老六哥”。

没几年,老六娘过世,老六娶妻生子,老六妻随娘信佛,从不杀生。

又有人笑老六妻:你不杀生,咋跟你婆婆一个样,偏挑了个屠夫呢?她只笑笑。

老六每次抡起屠刀前,妻总是默默点上三炷香。

老六呢,嘴里不忘念叨:“猪呀猪,我爹说你是凡间一碗菜。

莫怪莫怪!”猪好像也通了人性,到了老六手里,吼几声便由他宰割。

“你不愿意我杀猪?”老六问妻。

“不愿意咋整?你有你的难处!”妻答。

老六自家后院拴着一大一小两只羊,那母羊是早些年娘舅家送来给娘补身子的。

那年娘一场大病,半年滴米不进,得亏这羊奶续命。

如今虽说娘已不在人世,但羊还在后院拴着。

老六谨记娘的话,这羊对他们家有恩,不能杀。

可眼下小儿染上恶疾,大夫开的药方得用鲜羊肝做药引。

老六愁了,这正赶上饥荒哪里去弄鲜羊肝。

看着日渐消瘦的小儿,老六心里不是滋味,他想起后院拴的两只羊。

“这大的对我娘有恩不能杀,小的总能杀吧?”老六自言自语别上刀。

刚要抓起羊角,小儿立在身后。

“爹,你咋啥都杀呢,你答应过奶奶不杀羊。

”老六叹气,扔下刀。

老六在院外踱来踱去,眼看已天黑,小儿愣是抱着那两只羊不放。

小儿眼窝深陷,老六心疼极了。

他和妻商量一番后,趁小儿睡着打着手电折回后院,哪知小儿听见动静猛地坐起身。

“爹,是不是我的病好了你就不杀羊?”见老六点头,他又说:“爹,那小羊仔腿受了伤,一天没吃东西了,你明天能找大夫给它治治吗。

”老六喉头一阵发痒,不知如何回答,只知眼下小儿身体要紧。

这一宿小子愣是没合眼,抱着老六说什么也不让他往羊圈去。

老六暗自思忖,等天一亮就把那羊仔给杀了,小儿的病不能再拖。

第二天小儿比老六起得更早,红扑扑的小脸蛋突然有了光泽。

“爹,我感觉我的病好了!”小儿倚在羊圈边护着。

老六伸手往小儿额头探去,滚烫:“瞎说!”“爹,咱不杀羊好吗?”小儿“噗通”一声跪在老六跟前。

老六的心猛地一颤。

老六不言语,吧嗒吧嗒坐在地上抽旱烟。

那天深夜,老六默默跪在爹的灵位前,自言自语一宿没合眼。

后来,老六竟改行,当起了兽医。

小儿的像,就挂在他兽医所后墙上,是小儿六岁的样子。

(选自《大观》2016年第7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说描写老六第一次杀猪前的动作与心情,为的是与他失败的杀猪经历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老六的善良,暗示了其矛盾的心理。

B .“猪本是凡间一碗菜!你不杀,自有他人杀”,这句话体现出老六天生的慈悲心与严酷的生活现实之间的冲突,体现了作者对世俗观念的批判。

C .作者对老六的小儿着墨不多,但寥寥几句语言与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位天真善良的孩童形象,朴实的语言饱含着巨大的力量。

D .小说运用了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视角,简要勾勒了老六的几个人生片段,写出了老六在面对小羊和儿子的生命时艰难的人生抉择。

5.小说以“屠夫老六”为题,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

(6分)6.小说的结尾“是小儿六岁的样子”暗示出老六怎样的选择?你认同老六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8年3月22日上午,北京市有关部门按照前期发布的《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等要求,在经过封闭测试场训练、自动驾驶能力评估和专家评审等系列程序后,向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发放了北京市首批自动驾驶测试试验用临时号牌。

按照要求,所有申请自动驾驶试验牌照的自动驾驶汽车须通过5000公里以上的封闭测试场日常训练和相应等级的能力评估,包括对交通法规的遵守能力、自动驾驶执行能力、紧急情况下人工接管能力等,只有达到了一定能力水平,通过了车辆安全技术检验才能够上路测试。

测试驾驶员须通过不少于50小时的培训和训练,能够随时接管自动驾驶车辆。

上路前,须通过专家的评估论证;上路后,测试车辆要安装监管设施并上传数据,以确保自动驾驶车辆按规定时间、规定路段进行试验,并随时接受监督。

(摘自“人民网”新闻《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车辆正式上路测试》)材料二:随着“无人”驾驶汽车“驶向”发展快车道, 在安全、法律、伦理上的热议也将其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是其“上路”前必须跨越的。

正确的价值观是任何商业的基础,“无人”驾驶也是如此。

比如,在设置系统时如何更加公平保护行人和司乘等,都将充分探讨,划出道德伦理边界,让产业充满“善意”和“责任”地发展。

这既有政府的努力,也是企业的责任。

无人驾驶最终会以一种更加成熟的形式“上路”,这要经过多年努力, 需要政府、社会一起来完善这个新领域。

(摘自李冉《自动驾驶路测规范引领汽车智能化发展》,《人民交通》2018年6月4日)材料三:近日,优步自动驾驶车辆在国外路测时撞死一行人, 这是全球首例自动驾驶汽车撞人致死的事件。

从美国媒体报道看,这一事件可能与优步自动驾驶系统中负责决定如何对传感器检测到的物体做出反应的软件有关。

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优步做出系统调整,从而造成系统对汽车周围物体不够“敏感”,那就是——优步试图让自动驾驶车坐起来更舒服。

相关主题